王婷婷
[摘 要] 數字出版業不僅是將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融匯貫穿于出版的全過程,更是將廣播、電視、電影、新聞出版四大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為一體的全新媒體。面對大數據時代傳統紙媒所面臨的巨大危機,傳統出版業應該擁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出版業應該由被動接受向主動索取進行轉型,由傳統出版專才向著數字出版通才進行轉型,由傳統編輯向創造者的不斷轉變,使傳統出版業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步伐。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傳統出版業;數字出版;轉型
[中圖分類號] F27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4-0053-02
面對現如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出版業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出版業如何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地進行改革,將挑戰轉變為機遇儼然已經成為每一個出版單位不可回避的世紀課題。也正因如此,作為傳統出版行業的編輯人員也應該轉變思考方式為出版事業提供自己有益的建議。
一、傳統紙媒的逐步沒落與數字出版的興起
所謂大數據就是指無法運用傳統的流程以及工具對海量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與分析,其核心就是預測,也就是說能夠為人類的生活創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維度。如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真切地感受到大數據的存在,那么現如今無處不在的數字出版恰恰就是大數據的重要體現,現如今幾乎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數字出版業的籠罩之下,其對我們生活方式的影響早已大大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力,人們深深地依賴著數字出版。這也就給傳統紙媒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我們縱觀近些年來傳統紙媒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2012年可謂是全世界紙媒開始崩退的起始點,美國、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相繼出現紙媒倒閉的問題。而我國在2012年,紙媒也開始出現了經營上的危機,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紙媒已經偏離了傳統霸主身份,新近而出的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網絡已經控制了全國60%以上的新聞資源,使得傳統的紙媒已經成為了讀者選擇閱讀方式的棄兒。尤其是從現如今傳統出版社日益降低的銷售量來看,紙媒的沒落趨勢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局面。因此,面對大數據時代傳統紙媒所面臨的巨大危機,傳統出版業更應該擁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從而化危機為機遇。
二、傳統出版業的優勢以及潛在危機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于傳統出版業而言無論是堅守自己的老路線,還是進行革新轉型,二者都是對自身所存在的優勢與劣勢進行的一次基本把脈。這恰恰能夠成為傳統出版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與轉型路線的重要資本。所以,做好傳統出版業的優勢與潛在危機分析尤為重要。
(一)編輯、作者、內容的現實擁有與潛在未來危機
傳統的出版業在編輯、作者、內容上往往具有較大的優勢。在編輯上因為傳統出版社已經經歷了多年的積累與實際運營,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素質過硬、知識底蘊深厚編輯人員,也就對各個出版環節的高效率、高品質的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作者上因為經過出版社編輯人員的多年悉心維護,使出版社能夠擁有一批素質更為專業的作者團隊,也就進一步確保了稿源的穩定性。在內容上依靠了出版社多年積累的海量內容資源,內容質量較高。而對讀者而言內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些就是傳統出版業的優勢與驕傲所在??裳巯碌倪@些優勢,并不能確保傳統出版業始終處于優勢的地位,其反倒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機。這種危機主要體現在技術與版權兩個角度上。從技術角度上看,目前的傳統出版業中,仍有80%以上使用方正排版軟件,可這種軟件系統保存的數據文本,其自身兼容性較差,幾乎無法轉換為目前通用的幾種標準化的電子格式,如若非要進行轉換的話就必須要花費很長時間去進行轉化,一旦涉及到公式、圖片等內容還會因為數據量過大而無法傳輸。從版權角度上來看,雖然傳統出版業的內容資源豐富,但是也要與作者簽訂較為詳細的合同規定與細則,但網絡傳播與電子書的改變權卻沒有那么多的規定。因此,在編輯、作者、內容上傳統出版業擁有較強優勢的同時,也同樣具備著巨大的潛在危機。
(二)傳統出版業即處于內容提供商的霸主地位,又處于十分尷尬局面
無論是傳統出版業還是數字出版業,內容始終是最為重要的。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傳統出版業往往會利用自身在內容上所具備的優勢,以內容提供商的身份進入數字出版業領域,并儼然已經成為數字出版業的發言人,掌握了數字出版業的主動權。但伴隨著數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傳統出版業也逐步走入了較為尷尬的局面。尤其是自從出版業走入手機領域,手機出版領域更是成為出版領域的一匹黑馬。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的第一個季度,我國手機閱讀市場的總收入就已經達到了10.84億元,環比2014年第一季度增長了15.36%,其中活躍用戶也達到了3.55億人,環比增長10.76%。但是在這個光鮮亮麗的數字背景后,傳統出版社對自己所提供的內容無法進行自主定價,無法掌握全盤銷售情況,也使傳統出版業處于極為尷尬的境地。
三、大數據時代傳統出版業的轉型思考
和傳統出版業一樣數字出版業不僅沿襲了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重要功能,也具備著獨特的特點,可以說數字出版業不僅是將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融匯貫穿于出版的全過程,更是將廣播、電視、電影、新聞出版四大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為一體的全新媒體。因此,在大數據時代筆者認為傳統出版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型。
(一)由被動接受向主動索取進行轉型
面對時下迅猛發展的數字出版大潮,現如今仍有不少傳統出版業對數字出版缺乏正確的認識,且缺乏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造成了不少傳統出版業的編輯對數字出版業仍處于不了解產品技術、不接觸研發團隊、不熟悉整體運營的局面始終徘徊在數字出版大潮之外。更有甚者對數字出版業存在一定的恐懼與排斥心理,也就無法順應時代的需求謀求更為長遠的發展。所以,傳統出版業必須改變現如今被動接受的局面,而轉向主動索取,去主動地了解數字出版技術,了解數字出版的運行模式,去了解數字出版的表現形式,從而將單一的出版編輯工作轉變為大媒體出版編輯工作。
(二)由傳統出版專才向著數字出版通才進行轉型
傳統出版編輯不僅要具備較為扎實的編校功底與文化知識,還要掌握數字出版信息的相關技術知識,能夠熟練地運用數字出版技能。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讀者面對眼花繚亂的海量信息,傳統編輯人員還必須要具備信息的檢索能力,能夠靈活地運用信息檢索工作對時下海量的信息進行篩選與整理,從而提煉出更富有價值的信息提供給讀者。同時,還要具有資源的整合能力,能夠將傳統出版業和數字出版業的優勢進行整合,將紙媒的書香氣息嵌入到數字出版業之中,從而使數字出版業更具有文化底蘊,營造出更加具有閱讀趣味的現代化閱讀感受。
(三)由傳統編輯向創造者的不斷轉變
要想實現從傳統編輯向創造者的不斷轉變就必須從選題策劃、編輯加工、營銷創新這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對選題策劃工作進行創新。逐步革新并且完善傳統編輯人員在選題策劃中根據國家文化宣傳需求,根據學術發展需求,根據廣大讀者閱讀需求,站在作者前面提出選題的意愿,并在作者后面按照自己的思路推動作者進行作品創造的這一傳統工作路線。而是應該根據數字出版業的發展,對數字出版內容進行資源整合,按照時下年輕人的閱讀喜好,閱讀習慣,對已有內容資源進行專題策劃,并對應有內容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實施二次開發利用,從而使原有的內容資源重新組合成為一項全新的數字化產品,以此來滿足時下廣大青年讀者對作品的閱讀期待。因此,需要編輯人員在選題策劃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策劃,提高自己的編輯創造能力。其次,對編輯加工工作進行創新。在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出版編輯加工工作與傳統的出版編輯加工工作早已大不相同,而這正是受到了內容載體、閱讀習慣、出版形式、傳播方式轉變的影響。所以,現今傳統出版業編輯人員在進行編輯加工工作時則要更多的將數字出版因素考慮進來,讓編輯加工環節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精準搜索的拆分功能,并且對內容資源進行精細拆分,從而使之顆?;?。還要結合人們的不同閱讀需求,不同的閱讀習慣有針對性地展開相應的編輯加工工作,從而找到更為合適的資源載體對出版內容進行承載。最后,創新產品營銷方式。大數據時代對產品進行營銷也是要利用到網絡手段的。尤其是網絡營銷手段始終是傳統出版業的弱勢所在,所以,在大數據時代要加強對網絡營銷手段的利用,進一步對自身產品營銷方式進行創新,尋找自己的獨特賣點,也只有如此才能夠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綜上所述,筆者就大數據時代傳統出版業所面臨的轉型思考進行粗淺的探討,能夠為廣大同行進一步剖析時代傳統出版業所面臨的潛在危機,為進一步改變傳統出版業的發展路徑與發展方式提供有益的參考建議,使傳統出版業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步伐,且傳統出版社的編輯人員正確地認識到數字出版的巨大潛力,正視數字出版業的重要性,從而轉變個人的思維方式,為傳統出版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 考 文 獻]
[1]蔡賓.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出版企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出版,2016(17)
[2]陳姝.我國傳統出版在數字出版沖擊下的生存與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6(19)
[3]李建臣.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J].科技與出版,2016(12)
[4]賈瓊.傳統出版突圍:構建出版核心競爭力[J].新媒體研究,2016(23)
[5]景嵐.新媒體時代出版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3)
[6]韓昊.淺談新媒體與傳統出版的融合與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6(8)
[7]王瑜.淺論互聯網時代傳統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J].傳播與版權,2016(6)
[8]張月萍.出版生產、學術研究與出版業評價的“反轉模式”——試論大數據時代出版業的新演變[J].出版發行研究,2015(3)
[9]吳赟.產業重構時代的出版與閱讀——大數據背景下出版業應深度思考的五個關鍵命題[J].出版廣角,2013(23)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