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敬皓
摘要:2016年8月29日,企盼多年的環境保護稅法(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討論,這意味著中國或將首次開征環保稅。環保稅是貫徹中央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保障。眾所周知,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撐,稅制是其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層次。但從目前來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中的稅制改革才剛剛起步,還處在一個低層次、低水平的階段,國內稅制建設還存在不足。本文將借鑒國內已有的經驗和國外成功的環保稅經驗,為我國環保稅制的建設獻計獻策。
關鍵詞:環境友好型社會;環保稅;未來發展
一、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概況
(一)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涵
所謂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對環境友好的發展。在這個社會中,是人類社會適應自然環境,人類社會要對自然環境友好,人要適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自然適應人類。環境友好型社會以“低污染、低消耗”為基本特征,具體的發展模式為可持續發展。它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符合自然規律,讓經濟向著符合良好生態環境的方向發展,力圖通過經濟發展模式的改革,讓經濟社會獲得良性發展。
(二)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的稅制保障
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法律的約束,也需要稅制的引導。在稅制建設方面,必須談到的一個稅種就是環保稅。作為環境保護方面的主要稅種,環保稅的建設勢在必行。在環保稅正式實施之前,我們一直采用的是環保費。雖然環保費跟環保稅僅一字之差,但卻天壤地別。根據“稅是公民跟政府的一種契約”來看,“費代表權,稅代表法”。環保費更多的像是對污染企業的一種懲罰,環保稅則是污染企業承擔污染后果的一種責任和擔當。
但是,僅僅有環保稅是不夠的,環保稅是在環境保護領域的一種主體稅種,是對生產過程的一種引導。除了主體稅種,一個完善的稅收體系還需要各種輔助稅種。比如消費稅方面,我們還存在稅制建設的不足,包括氟利昂在內的污染物尚未納入征收范圍。因此,我們不僅要盡快將環保稅付諸行動,還要完善如消費稅等已經施行的稅種。做到既對綠色生產做到引導,又對綠色消費做好引導。
二、環保稅制建設的探索
(一)環保稅概況
與之前的環保費相比,新環保稅制定更加詳細。在新環保稅中,明確指出了應稅污染物是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雖然與之前相比實際范圍沒有擴大,但是通過確切的指出應稅污染物能夠避免環保費時期因表述不清而帶來的偷逃費問題。其次,新環保稅指出了征稅的空間范圍,明確指出在我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征收。這表明,在我國管轄的領域內,直接排污都將有法可依。另外,新環保稅對減免方面做了修改。從之前的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的,可以申請減半繳納排污費或者免繳排污費,到新環保稅五項免稅一項減稅,減免稅的范圍做了改變。從繳納額度來看,污染物當量值沒有變化,但是從量計稅的計稅額度來看,有小幅度的增長。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們目前的環保稅改革基本是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進行確立,以環保費時期的收費標準作為底線,并且完善稅制表述,優化細節的一部稅收制度。
(二)我國目前環保稅體系存在的不足
1.主體稅種起步晚,發展慢
環保稅作為環境保護稅收體系中的主體稅種,我們目前起步較晚,與美國相比,我們落后三十多年。其次,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我們僅僅是解決了“有沒有”這個問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輔助稅征收不完善
首先,消費稅目前僅限于15個稅目的消費品,課稅范圍仍舊狹窄。雖然經過調整,電池涂料納入了征收范圍。但在電池涂料之外,還存在氟利昂制品、煤炭等不在消費稅征收范圍內的產品存在。因此,對于消費污染高的消費品方面,消費稅依舊存在一些不足。
其次,在未納入環保稅征收對象的汽車方面。我國目前的車船使用稅還顯得過于粗糙。車船使用稅征收的目的是向車輛的污染收稅,但是我們目前的計稅依據顯得十分不合理。除9人以下乘用車按照排氣量征稅外,客車、摩托車按年以輛征稅,貨車按年以噸計費。這樣的計費模式顯然沒有合理的考慮污染來源的數量,按照污染來源的數量合理計稅。
最后,作為城市建設維護的主要資金來源,城市建設維護稅的征收是為了城市建設,也具有一定的環保性質。有資料顯示,45%的城建稅用于了城市環境維護。但是,城市建設維護稅的納稅依據是消費稅、增稅稅、營業稅三稅之和而不是針對污染物和污染行為征稅。因此,城市環境維護資金需要更加優化的資金收入依據。
三、環保稅制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建立環保稅為主,多稅種為支撐的綜合性環保稅體系
環保稅制建設應以環保稅這個主稅為中心,消費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車船使用稅等稅種為支撐,建立多結構的綜合性的環保稅制體系。消費稅中,更多的消費品應當納入征收范圍。雖然我國目前有限塑令,但是那僅僅是行政命令而不是法律,一個法治國家需要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另外,煤炭天然氣與汽油一樣,都是我國主要的能源制品,我們不應該對它們區別對待。因此,對于破壞環境嚴重的氟利昂制品、塑料制品、煤炭等能源物品都應當納入消費稅的征收體系。在城建稅方面,我們目前城建稅承擔了城市環境維護的重要責任,但是收入來源還是“三稅”之和,沒有與污染環境的程度掛鉤。因此,建議將城建稅中單獨分離出專項的城市環保稅,與地區的企業污染掛鉤,根據其排污數量征收。另外,可以將目前的垃圾處理費納入城市環保稅,根據垃圾的質量種類征收,在處理環保問題的同時做到“費改稅”。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建議對高污染企業加大征收力度,迫使高污染企業采取環保措施清潔生產。在這之外,可以借鑒美國經驗,向有能力企業征收一定比例的企業環保稅,讓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對于車船使用稅,至少應當將全部車輛納入按照排氣量征收的軌道上來,讓計稅的依據更加合理,符合因果關系。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模式還可以完善,隨著汽車實際工作時間的增加,每輛車的排污能力是不一樣的,同樣的排量也會有不一樣的排污能力。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結合車輛的環保監測,依據車輛實際的排污能力征稅。
除此之外,建議將環保體系內稅收收入統籌在一起,轉款專用,將體系內的資金用于環境的保護和治理,真正做的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建立中央與地方共享的環保稅
目前來看,環保問題不僅是一個地區的問題,環境污染已經出現跨區域的特性。某個地區的污染也會有其他地區污染的因素,甚至來說,一個地區的主要污染可能是因為本區域以外的因素導致的。從這方面來看,需要各地區協同合作。另外,環境污染的治理是個全國性的問題,不是某個區域單獨的問題。對于環境治理來說,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一個地區的環保資金可能不足以支撐本地區的污染治理。因此,我們需要將環保的資金做好中央地方共享,地方預留一部分,中央統籌返一部分,按照各地環保工作的需要,中央資金對地方補助,做到中央返還,讓環保資金統籌運用發揮最大效能,更好的處理環境污染問題,保障環保工作的高效運行。
(三)環保稅制度建設迫在眉睫但要避免急功近利
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環保稅稅制的建設是不可回避的一個話題。但是,不可否認的一個話題是,我國目前的財稅體系還不夠完善,深化改革的目標還沒有實現,結構性減稅還沒有實現。目前來說,企業已經承擔著高額的稅負,不少污染企業壓力很大。如果單方面的增加企業負擔,會讓很多企業不堪重負,勢必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和運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個長久的工作,在這方面我們需要租的還有很多。但是,環保稅制建設雖然困難重重、任務艱巨,我們仍不可回避這個話題,目前來說,包括車船使用稅在內的很多稅種都是可以調整的。因此,我們在做環保稅制的時候需要認清現實、搞清重點,逐個解決,避免急功近利。依靠中國人民的智慧,建立一整套符合中國國情的環保稅制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少英.環境排污費改稅的立法選擇[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2]徐祥民,梅宏.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法制保障[J].當代法學(雙月刊),2010(04).
[3]杜放.淺談美國環保稅收政策及其借鑒意義[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4]劉明勛.歐盟經驗對構建中國環保稅體系的借鑒意義[J].國際經濟戰略,2011(04).
[5]曹明德,毛濤.國外環境稅制的立法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03).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