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城鎮化建設,倡導新型的中國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的發展,為基層文化創作提供了新鮮的創作素材,也優化了基層文化創作的環境,可以說,城鎮化背景下,基層文化建設應該了發展的春天,加速了基層文化創作的步伐,豐富了基層文化創作的內容。要想提升基層文化創作的質量,必須利用好城鎮化帶來的便利條件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大膽創作,敢于創作,創作的作品一定會對老百姓有所啟示和幫助,這樣的基層文化創作就是卓越的。
一、城鎮化的發展,為基層文化創作提供了新鮮的素材和資料
城鎮化又稱城市化,主要是指把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從農業產業轉變為工業和服務業,人口有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城鎮化的過程就是產業結構調整、職業崗位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我國倡導的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這種城鎮化不以犧牲三農的利益為代價,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有城鎮化的含義可知,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改變了以往農村地區的環境、人口結構、產業結構,這些必然會對基層文化的創作提供新的素材和資料。城鎮化的發展肯定會與以往的農村在各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別與比對都會對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多數是積極的影響,單位名稱也不排除一些消極的影響,這些都會成為基層文化創作的切入點。基層文化的創作本來就是基層勞動人民生活的寫照,只是通過語言描述的形式表達出來罷了。新型的城鎮化帶來的生活環境的變化、工作環境的變化、生存環境和發展環境的變化、人們行為認知、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人們心理狀態的變化等都將成為基層文化創作的備選材料,由此可見,新型的城鎮化確實豐富了基層文化創作的素材與資料。
二、城鎮化的普及,優化了基層文化創作的環境
城鎮化的發展為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提供了便宜,各類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在計算機網絡、通訊、有線電視等方面開展了普及,這些都將成為基層文化創作的有力媒介,也必將優化基層文化創作的環境。在以往的基層文化創作中,很多的素材都是依靠民間的傳唱、歌謠的記載、傳說等,有些資料可能在流傳的過程中出現了偏離,出現了各種版本,也會對基層文化的創作帶來一些誤導性的影響。而城鎮化的發展老百姓可以通過多種現代化的媒介來記錄正在發生的事情,為子孫后代的基層文化創作提供精確的素材,比如現在的刻錄機、錄像機、甚至是手機的存儲功能等,在新型城鎮化的影響下,老百姓都會掌握這些常見的生活輔助工具。新型城鎮化條件下,基層文化創作人員的創作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開始使用打印機、電腦等創作輔助工具,為文學創作和修正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也節省了很大一部分的開支,實現了既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城鎮化的發展也為基層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城鎮化下人們生活的公共場所越來越多,各類廣場、書店等遍地開花,隨著網絡的普及,也加速了基層文化創作的網絡化,加快了基層文化的傳播速度,提升了基層文化的影響力,這些反過來又都會促進基層文化的發展。
三、城鎮化條件下,基層文化的創作更具有活力和生機
城鎮化與農村最大的不同就是出現了明確的分工和精確的勞動時間,這些都為基層文化的創作提供了時間保障和人才保障。在以往的農村,勞動者被束縛在土地上,工作時間不固定,雜事較多,一天忙來忙去的根本抽不出多余的時間,這就直接導致基層文化的創作人員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創作。而城鎮化的發展,農民轉身變成工人,每天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除此之外他們就是自由的了,他們完全有經歷投入到基層文化的建設上來。另外,城鎮化發展中的專業化分工,也使得一部分人開始從事專門的基層文化創作,這部分人在長時間的基層文化創作中對基層文化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與全方位的把握,自然在創作的過程中就會有優秀的文化作品出來,比以往那種兼職性的創作更有效果和更有質量,這樣在基層文化創作的工程中,就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城鎮化的發展,豐富了基層文化創作的內容與形式
城鎮化的發展,也豐富了基層文化創作的內容與形式。在創作的內容上,通過上述的分析,在素材上越來越多,可以是城鎮化與農村之間的對比、人們生活狀態的變化、人們認知的變化、人們的生活點滴、人們的心理狀態等。在創作的形式上要比以往的農村基層文化更加多樣化,有民風民俗的宣傳、反映基層生活狀態的小品、對老百姓日常生活進行寫照的小說、書籍等、也可以是比較流行的網絡小說、游戲、歌曲、字謎等,這些基層文化創作的形式要比以往更加多樣和豐富。城鎮化條件下,人們更加突出對基層原汁原味文化的追求,可以開展深入的理論研究、實地調查和匯總分析,為基層文化的創作提供了規范化與科學性。
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今天,在基層文化的創作上,人們更加注意發揮地區優勢、突出當地特色,結合當地風土人情,結合當地文化傳統,真正融入群眾的生產生活,積極發掘各地的文化資源,使文化資源優勢成為文化資產優勢,成為文化發展優勢、使得基層文化的創作顯得更有實效性、動態化和個性化。在基層文化的創作中,創作者充分利用各種節慶日,尤其是民族傳統節日,因地制宜開展各種民俗活動、傳統文化活動,舉辦農民藝術節、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集、民俗節、特色旅游節、根雕、繪畫、剪紙等鄉土特色文化活動,扭轉了以往農村文化生活單調、枯燥、乏味的現象,大力培育了地方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