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省級一般項目B類“語用學視角下廣西高校英語詞匯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4JGB394)”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以語言模因論為指導,根據當代大學生學習特點,對第三方應用程序單詞記憶APP(以百詞斬為例)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當中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語言模因論指出通過提高頻率效應強化模因復制的生存,而大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第三方應用程序單詞記憶APP來記憶單詞,可以通過富有趣味的圖片和生動的語音來強化復制模因,有效利用碎片時間反復記憶,對提高詞匯量有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語言模因論;頻率效應;單詞記憶APP;詞匯學習
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傳統學習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成長在高速發展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時代,他們天然地對互聯網技術產生依賴,具備上網功能的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學生標準配備。根據王麗捷在《大學生移動英語學習情況調查研究》一文中給出的數據顯示:10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且大多數學生已經自發地利用手機學習英語。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提出:“現在教學手段的使用要主動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要密切關注移動學習理論的最新發展,有條件的高??梢栽O計和構建‘移動英語學習平臺,凸顯現代學習方式的自主性、移動性、隨時性等特點?!敝悄苁謾C上裝載的英語學習APP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特點,能夠滿足自主、移動和隨時的學習需求。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是文化傳播的基本要素,是語言模因中的最小單位。模因復制成功的關鍵在于頻率高低:目標詞匯不斷重復出現,反復刺激語言學習者,目標詞匯被記住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語言模因基因型、表現型復制過程存在多模態形式,例如目標詞匯以各種不同形態(朗誦、圖示、句子、象形等)反復出現在學習者面前,提高了頻率效應,即可形成強勢模因,進駐學習者大腦,成為其有效詞匯。
百詞斬一類的APP具有可隨時隨地學習,反復強化的作用,乃學習者便捷的學習工具。由于其豐富的資源,充滿趣味的設計,目前,百詞斬下載次數已超過255萬次,為英語類APP用戶總量第一,包括包過小講堂、單詞TV和電臺、興趣單詞包、詞匯搭配和拼寫、鎖屏背單詞等功能來幫助學習者背單詞。下面就百詞斬的功能特點來具體分析下它是如何通過提高頻率效應來強化復制、保持過程,結合課堂教學的來完成表現和傳播的過程來完成形成強勢模因的。
首先,百詞斬符合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登錄簡單方便,甚至不需要注冊,學生的任何社交帳號(如QQ,微信,微博等)都可以登錄。只要在應用中心進行下載之后,即可用自己任何一個社交網絡帳號進行登錄,然后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包括自己想學習的詞匯范圍,每天學習多少個單詞,總共用多長的時間來完成該詞匯范圍的詞匯記憶。
與傳統枯燥的單詞記憶方式有明顯的區別,在進入記憶單詞的界面之后,百詞斬充分利用聲音與圖像的形式來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啟動學習者的頻率效應。啟動頻率效應的關鍵因素在于引起學習者的注意,這要求該學習方式帶有多樣性、顯著性和順應性,而百詞斬則充分利用了聲與形的結合,利用生動的朗讀和趣味十足的圖片來吸引學習者。在第一遍單詞學習中,該應用先朗讀例句并且給出幾個不同的圖像讓學習者來選擇單詞的意思,鍛煉英文思維能力。學習者選中了揮舞著大剪刀的圖片,模因的第一步復制即為形象化的一把大剪刀,而不是漢語的“剪”。形象的記憶比文字的記憶更為直接,具體,為模因的下一步保持提供了幫助。如果學習者對某個單詞很熟悉,就點擊 圖例下方的“斬”按鈕,,應用就不會再次顯示該單詞了。如果學習者對該單詞不能確定,就會進入到下一個界面:朗讀者會朗讀一句包括這個單詞來描述該圖片的句子,選對單詞后會再進入到下一個界面,對單詞進行全方位地解析,圖片、中英文例句、視頻、象形的單詞、構詞法以及英文釋義。
模因的復制和保持階段是相互影響相互覆蓋的,在經過第一遍的練習之后,接下來會繼續進行三輪的同一單詞的學習,一邊復制一邊保持記憶。第二遍單詞學習將只出現單詞朗誦和圖片選擇;第三遍單詞學習是單詞朗誦和正確的中文解釋選擇;第四遍是對單詞拼寫的考察。
為了保持學習者的記憶,通過四遍單詞學習和記憶,學習者成功完成這一輪單詞的記憶之后,應用會出現讓學習者分享到社交網絡的頁面,這有助于督促學習者每天堅持這項工作。該應用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在第二天、第三天、甚至接下來幾天都會反復出現第一次學習記憶的詞匯,提高頻率,不斷強化,保持記憶。教師亦可通過學生在社交網絡上的分享來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
手機應用只能幫助學生完成語言學習的復制和保持環節,接下來的表達和傳播環節應配合相應的課堂教學確保模因詞匯成功復制。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寫作和翻譯的訓練,檢查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地使用在應用當中學習到的詞匯,加強表達環節。作為一款商業詞匯學習應用,該APP始終以某類考試為目的,并未與學生的教材相融合,在課內的互動比較少:這要求教師在教學計劃內加入詞匯的強化訓練,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調整教學計劃。
綜上,百詞斬能夠遵循語言模因論的規律,能夠從聲音、圖片、視頻、詞匯象形等多種形態來啟動頻率效應,較為合理地幫助學習者記憶單詞,提高詞匯量,并增強詞匯記憶效果,如能結合教師在課堂上的訓練,亦可大幅度提升學習者對詞匯的運用水平。當然,該款應用也有其缺點,如不能與教材內容相融合,實現課內與課外學習的結合;沒有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平臺,不能實現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監督也不能有效建立。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06):25-34.
[2]何自然,陳新仁.語言模因理論與應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106-124.
[3]王麗捷.大學生移動英語學習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1) 22:32-33.
[4]徐賀兵.“學伴用隨”下移動語言學習中詞匯習得應用研究—以“不背單詞”APP為例[J].新余學院學報,2016(02):131-134.
[5]楊麗芳.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12(04):54-58.
[6]http://baike.so.com/doc/7059684-7282592.html
[7]http://www.baicizhan.com/
[8]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176576.html
作者簡介:王冠琪(1986.03-),女,廣西融水人,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