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卜瓊
摘要:社會思潮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問題的反映,是一種群體意識。當代社會思潮多樣,是影響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影響因素。文章通過各主要社會思潮的特點,分析其對大學生的雙重影響,堅持用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社會思潮 大學生 核心價值觀 影響
什么是社會思潮?當前我國存在哪幾種主要的社會思潮?社會思潮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什么關聯呢?
一、社會思潮的內涵
思潮,《辭?!分薪o思潮的定義是某一歷史時期內反映一定階級或階層的利益要求和要求的思想傾向;是涌現出來的思想感情。梅榮政教授給社會思潮下的定義:某一時期內在某一階級或階層中反映當時社會政治情況而有較大影響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會存在為基礎,以特定的思想理論為理論核心,并與某種社會心理發生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滲透的作用。社會思潮是一種群體意識,對群體利益訴求的表達,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社會思潮,不同時期的同一種思潮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涵。當代社會思潮,既有順應歷史的正確的思潮,如愛國主義思潮,也有與歷史相悖的錯誤思潮,如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社會思潮具有很強的批判性和挑戰性,在現實中就不可避免的會對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挑戰,可能會削弱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
二、當代中國主要的社會思潮
(一)新自由主義思潮及其特點
新自由主義是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種經濟思潮,它繼承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建立起一個新的理論體系。新自由主義共有四大流派:倫敦學派,現代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公共選擇學派,其基本觀點是:在經濟理論方面,堅持私有制,反對一切形式的公有制;在國家治理方面,反對國家干預,追去自由思想,在戰略和政策方面,粉飾資本主義,敵視社會主義。中國雖然沒有遭受新自由主義的嚴重影響,但是,在諸多方面也已經表現出新自由主義的傾向,并且還有表現出一定的危害性。如,新自由主義者奉行個人利益至上原則。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及其特點
在近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出現不是單獨的,而是作為同“全盤西化”論相呼應而出現的一種錯誤思潮。新文化運動逐漸分解為馬克思主義和全盤西化論,以胡為代表的全盤西化論,對傳統文化和歷史遺產采取了一種虛無的態度,陳序經《中國文化之出路》中稱:“西洋文化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科學上,政治上,教育上都比中國好。就是在衣食住行的生活上頭,我們也不及西洋人的講究。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這種錯誤思想有消弱趨勢。
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虛無主義以不同的表現方式,開始在中國泛起,其主要表現:一是否定革命歷史,詆毀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斗爭。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嘲諷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實踐作用。三是對歷史人物進行翻案式的“重新評價”。顯然,歷史虛無主義其實是想達到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因此,必須重視。
(三)民族主義思潮及其特點
縱觀二十年間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主要由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以愛國主義為主流,愛國主義擁有話語權;二是自發性的民族主義,國際沖突和摩擦事件都會激起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三是魚龍混雜,這個年代的民族主義表現在政治多個領域,其中有理性地也有非理性的;網絡民族主義興起,它是民族主義在當代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和方式,以BBS社區、博客網站等為傳播工具。正確的民族主義能夠起到團結和振興民族的作用,但是極端錯誤的民族主義則會危害一代人,甚至會毀掉一個民族。因此,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民族主義思潮,向廣大青年學生引導科學理性的民族主義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三、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雙重影響
(一)社會思潮對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積極影響
社會思潮通過媒體為核心價值觀強基固本,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不僅能看到國內外社會意識形態交鋒斗爭,還有整個社會的發展走向。這樣不僅給大學生的傳統觀念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而且促使大學生的思想進一步走向成熟,提升學生改革創新的能力,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靠青年,一個民族要長久不衰,要靠青年學生的不斷創新,而一切的創新都是源于思想的創新。大學生依靠網絡大平臺接觸主流思學習新知識,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發展局勢。
(二)社會思潮對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消極影響
現如今社會各種潮流文化相互碰撞。大眾的價值觀隨著經濟的多元化也在不停的改變著。今天是全球化、數字媒體化、大數據,大學生作為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受眾群體,他們的價值觀,越來越呈現出一種獨立性又多樣性。我們面臨的是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多層次的利益訴求。各種思潮激蕩交流,對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產生負面影響:
消極社會思潮會助長學生的虛榮心,讓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理解。各種社會思潮背后都是對利益的關切。自媒體時代就是強調個體的話語權,關注個人利益,錯誤的社會思潮利用網絡過度宣傳個人利己、崇拜物質,這樣一來,就會誘導那些核心價值觀不堅定的大學生忽視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完全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忽視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辯證關系,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所強調的,個人對所屬國家、社會的忠誠和對他人的熱愛背道而馳。例如享樂主義使學生接近完全的放棄對自身的約束與監督,最后很可能斷送自己的美好前途于享樂。
參考文獻:
[1]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2]陳立思.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羅榮渠.從“西化”到現代化——五四以來有關中國的文化趨向和發展道路論爭文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4]朱漢國.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曹二剛,龐世偉.當代社會非主流思潮評析[M].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