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李秋紅+周同瑤+張媛
摘要:隨著“營改增”全面的推開,建筑業也是改革的重點行業之一,由于增值稅率相較于營業稅率有較大的變化,筆者從稅負和財務管理等方面詳細闡述了營改增之后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的巨大影響。但從長遠看,作為基礎行業的建筑業實施營改增有利于降低整個社會的稅負水平,推動建筑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促進建筑企業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加快轉型升級。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業
2016年,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財稅【2016】36號文,文件中規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營改增后房地產及建筑業的增值稅率相較于營業稅率有較大的變化,對于房地產及建筑業的影響巨大。筆者從稅負、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
國家推行營改增政策旨在降低企業稅負,然而筆者經過走訪多家建筑企業,普遍反應營改增后,企業稅負反而上升。分析稅負上漲原因主要還是可抵扣項目廣度和深度不夠,盡管簡單的電費、水費以及油費乃至場地租賃費,住宿費發票等等都可以取得專用發票,但是該部分費用只占了企業成本很小的一部分,甚至連實際成本的10%都不到,對建筑企業整體稅負的影響不是特別大。而材料、人工乃至設備租賃等主要成本仍屬于抵扣項目的運營空白區。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工支出無法抵扣進項稅額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勞務公務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建筑施工企業,施工企業的絕大部分成本為人工成本。由于建筑企業零散為陣的特點,工種種類分為兩種,技術含量低的多屬于季節工或農民工,部分技術含量高的如泥瓦工、管線鋪設等工種。這些勞動力來源于勞務公司或者社會零散勞動力,都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對于建筑業這樣人力資源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占據了30%—40%。在可以抵扣銷項稅額的成本中,由于人工成本的缺失,導致加重了建筑業的稅收負擔。
(二)購買材料款的進項稅額發票取得困難
在實踐中,大部分建筑類企業發現營改增之后,實際稅負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進項稅額抵扣力度不足,無法在各項支出過程中取得符合條件的進項稅發票。建筑業營改增政策試推行3%的增值稅率。然而建筑企業施工所用的大部分原材料,如磚瓦、石灰、石料、沙土的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甚至是項目所在地的一些農民,無法從其手中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特別是在沙石等材料的緊俏季節,供應主要求現金交易,也不可能提供增值稅發票。在實地核查中取得17%專用發票的材料很難,即便有些小店鋪在稅務機關代開3%的專用發票,納稅人可抵扣比率也下降較大。除了上述的客觀原因之外,由于財務人員及采購人員工作懈怠不認真,沒有索要增值稅發票的意識及主動性。加之部分地區地方稅收監管政策不嚴格,政策缺乏統一性及嚴謹性,也阻礙了建筑企業進項增值稅發票的取得。
(三)現有資產無法抵扣
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營改增政策是以創辦一家新公司為基礎下的方案設計此新的稅收政策規定企業購買的新固定資產和新設備取得的進項稅發票是可以在銷項稅中給予抵扣的。然而面臨新政策推行的企業中絕大部分已經是設備較為齊全的“老企業”,基本都不需要重新購買新設備。試想政策制定之處考慮到設備的進項稅額抵扣得以是稅負減輕,然而鑒于建筑類企業施工的特殊性,設備大都是高價大型設備倘若沒有該項的稅額抵扣勢必會引起實際稅負的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建筑集團,其不單已擁有齊全的施工設備,同時也囤積存留大量的原材料和周轉材料。因此政策的推行對于已有的建筑企業是不公平的。
二、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資產價值下降
建筑施工企業購置存貨、固定資產時,在會計處理上要按取得的增值稅發票將進項稅額從原價扣除,資產的入賬價值將相對原實施營業稅時會有所下降。而存貨、固定資產是建筑施工企業的重要資產,這樣,企業的資產總額將比沒有營改增前有一定幅度下降。
(二)收入、利潤下降
對于企業的財務報表,營改增之前,主營業務收入中是含有營業稅的,屬于含稅收入額,營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稅屬于價外稅,因此主營業務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稅,屬于不含稅收入額。如營業稅制下建筑業確認收入111億元的工程項目,改增值稅后應確認的營業收入為100億元[111÷(1+11%)].相應地,與成本有關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也不再計入營業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租賃費產生的增值稅額等。因此,合同預計總成本將比營改增前減少。此外,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中是按總價剔除了增值稅銷項稅額,而當期確認的合同費用中只是部分剔除,從而當期確認的合同毛利比營改增前要少,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也隨之減少。
(三)現金流減少
營改增之前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實行的是代扣代繳營業稅方式,建設單位驗工計價時,采取從驗工計價和付款中直接代扣營業稅,營改增后,建設單位將不能直接代扣代繳增值稅,而直接由建筑施工企業在當期向稅務機關繳納增值稅,但此時建設單位驗工計價并不立即支付工程款給建筑施工企業,即繳納增值稅在前,收取工程款在后,有時滯后時間比較長,這將導致企業的經營性活動現金凈流量減少,加大企業資金緊張程度。此外,由于實行營改增后購買固定資產能夠抵扣進項稅,將可能增加建筑施工企業的投資沖動,進行大規模投資,其融資產生的利息壓力將加大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程度,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
總之,全面營改增之后,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在稅負和財務管理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稅負短期內或將上升。但從長遠看,作為基礎行業的建筑業實施營改增有利于降低整個社會的稅負水平,推動建筑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促進建筑企業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加快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張玲.淺析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低碳世界.2016(20).
[2]熊艷君.“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影響[J].知識經濟.2016(6).
[3]蔣婷婷,曾凡超.“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