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法是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法學公共課,經濟法教材編排合理與否對學生法學素養高低存在很大的關系,同時經濟法教材編排也影響學生學習經濟法的成效。從“以學生為中心”的視角分析市面上經濟法類教材存在各式問題,提出經濟法教材體例必須在民法總則綱要性知識的前提下闡述與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
關鍵詞:經濟法;教材;體例
中圖分類號:D912.2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8-0225-02
作者簡介:權大國(1975-),男,漢族,山東人,碩士,廣西檢察官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從經管類專業教學目標的角度來看,經管類專業學生必須“了解、掌握我國基本的經濟法律,初步具備用運用法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現實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作為新型社會經管專業的大學生,必須具備“經濟法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才能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誠然,教材是培養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教材內容涵蓋范圍決定了學生所學的知識面廣度及深度。為了達到經管類專業教學目標以及滿足社會對新型社會經管類人才的需求,筆者認為經管類專業的經濟法教材所涉及的范疇應該是規范各私法主體之間在經濟管理和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法律規范較為合理。以“各私法主體之間在經濟管理和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法律規范”和“以學生為中心”為視角審視市面上的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教材成為教材選擇的標準。
一、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教材存在的問題
培養任何人才都離不開教材,教材內容能否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以及學生的推崇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教材還是學生將來成為合格人才的最初營養素。因而,一本適合學生使用,方便教師備課,達到學校對經管類專業設定的培養目標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筆者輸入“經濟法”為關鍵詞搜索當當網上書城以及亞馬遜書城,結果欄顯示經濟法的教材數以百計。以經管類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性,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點之上審閱教材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經濟法教材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教材得不到業內行家認可和學生的推崇?!叭珖越滩摹倍诜▽W界,已然成為一些受到某個部門賞識的當紅專家和這些部門、出版社聯手壟斷的“專利”。①由于各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迥異,教師選擇教材的立場不同,業內行家對教材的價值取向不一,導致教師不滿意教材的內容,業內行家也不認可“全國性教材”的標榜性。
二是教材內容的法學學科邏輯性不強。當前許多主編都是從自身的專業背景出發,注重主編所涉獵的小部分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的編寫,缺乏提升學生綜合法學素質的價值取向,幾乎無視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的自身知識需求。經濟法教材內容并沒有覆蓋法學基礎知識,如沒有關于民法基礎知識的內容,使得經濟法法律法規與民法等基礎知識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問題。
三是教材內容過于龐雜,增加教師備課難度??茖W合理的教材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然而,一方面,目前部分經濟法教材內容過于繁雜,《稅法》、《證券法》等較小的內容也介紹得非常全面。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把教材的內容講解得深入透徹,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參考其他書目。另一方面,經濟法教材內容更新跟不上立法的步伐,在《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等法律修訂的情況下,經濟法教材內容滯后于單行法修改。這種情況下,迫使教師必須先把時間和精力耗在了解新修改的法條之上,再對比教材仔細檢查某部分是否與新頒布的法條相違背,最后才能針對經濟法教材內容進行“洗革性”講解,否則,學生會把作廢的法條內容當作現行法條內容掌握。
四是教材內容過于簡單,學生學習難。有小部分教材,既缺乏民法基礎知識,又缺乏對經濟方面法律規范的闡述深度。此類教材使得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甚至對所有的法律課程都產生恐懼感。因為當前我國主要是在象牙塔內培養大學生,大學生對社會的經濟現象不了解,更不明白龐大的經濟法體系對經濟起到哪些作用。換言之,學生對經濟現象的“零了解”與對法律法規的“零了解”形成了空對空的抽象局勢,在這局勢下,學生學習經濟法演變成一場記憶戰爭,部分學生苦不堪言。
二、經濟法教材體例建議
學生的有效學習,必須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之上。“以學生為中心”則要求教師恰當選擇經管類學生使用的經濟法教材,教師必須明白,經管類學生的法學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并且,由于經管類人才培養目標側重于經濟管理類的知識,因而,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不需要過于深厚的法學知識。所以,在選擇經管類學生使用的經濟法教材這個問題之上談“以學生為中心”實質是要求教師選擇經濟法教材時,要充分考慮經管類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培養目標為導向,以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為基點,變教材內容為學生主動建構對象,便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然而,經濟法是一門邊緣學科,涉及法律、經濟等領域,經濟法教材內容既要體現經濟知識,又要體現法律知識。同時,在實現依法治國的大局勢下,經管專業的學生必須了解市場經濟的相關制度,必須具備分析處理與市場經濟相關的問題。因而,筆者認為經濟法教材體系至少體現以下內容。
首先,經管類學生使用的經濟法教材體系必須體現私法領域基礎知識。民法私法之母,其他部門法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對民事法律關系和基本原則的保護、充實和發展,或者為它們的完滿實現創造必要的法律條件和環境。因而,經管類使用的經濟法教材必須包含民法總則綱要性的內容。從教學法的角度來看,學生了解民法總則綱要性內容后再學習與經濟相關的法規,相當于學生把民法總則綱要性知識遷移到經濟法法律法規的知識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學生使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教材,也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習得。從教師備課、上課的角度來看,教師使用一本具有較為系統的教材,能節約教師的備課時間,并能更好地從課堂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經管類學生使用的經濟法教材體系必須體現市場經濟之法。對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過程中,要始終滲透著市場經濟法的內容。筆者認為,經濟法的內容至少包括:民法基礎知識、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物權法、合同法、仲裁法和訴訟法等。不容忽視的是,經管類學生使用的經濟法教材應當對上述內容做全面闡述,清楚介紹與經濟相關的法律制度。一本與市場經濟密切聯系的經濟法教材,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經濟法所及的領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經濟法思維,構架合理的經濟法體系。最關鍵的是,濟法教材體系必須體現市場經濟之法才是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范疇里經濟法。
再次,經管類學生使用的經濟法教材必須體現與時俱進原則。經管類學生使用的經濟法應當重視經濟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框架和主要理論的介紹之外,還要及時、適當地把本學科的最新法律法規引入課程教學,使課程教學內容在保持基礎性的同時,不斷提高課程內容的時代性。譬如,及時把所涉及的新修訂法條內容更新到教材中,避免學生習得已經廢除的法律規范,同時,也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三、結語
民法總則綱要性的知識能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經濟法知識,而市場經濟法知識則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一本適用于經管類學生的經濟法教材應當把民法總則綱要性知識設為基礎知識,并且經濟法教材應當體現最新動態的經濟現象以及最新的經濟法律規范。此外,還應當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以及學生的推崇。誠然,筆者并非通過文章表述優秀教材的判斷標準,而是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指導教師選定教材。因為,教材是承載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橋梁,恰當的教材對教師備課以及授課過程與對學生課堂學習、課后自學都有莫大的關系。
[注釋]
①李道剛.中國法學教育之反思與改革構想[J].當代法學,2009(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