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注冊會計師作為“經濟衛士”肩負著引導資源合理流動的社會責任,其必須具備專業勝任能力。隨著監管部門對審計機構不盡職行為的查處,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經受社會公眾的質疑,這將影響未來審計服務行業的社會公信力。基于此,本文介紹了專業勝任能力的內涵,闡明了注冊會計師理應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如何切實提高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監管;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提高
在過去的一年,證監會加大了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等不道德行為的處罰力度,處罰金額超出40億元,比2015年增長接近3倍。監管部門對資本市場的監管是一種政府監管,表現為對規則在實施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強化監管?;ヂ摼W時代,證監會在開展資本市場稽查執法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新形勢下的大數據。此次證監會第一次全面稽查審計機構,其中依法對3家會計師事務所給予了查處。審計單位作為一個重視知識和技能的中介服務單位,必須充分重視注冊會計師對當前政策和法規的及時學習和專業儲備的深度和廣度。注冊會計師協會在注冊會計師十三五行業規劃中已明確提出行業的發展目標是持續提高職業化水平。職業化的基礎是專業能力,專業能力的培育是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內涵
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高端人才缺乏,面對企業全面轉型升級,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新需求將進一步提升。面對會計師事務所治理體系尚不健全、部分事務所員工流轉率過高以及市場不正當競爭,這些問題制約了行業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勝任能力是指能適應科技和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而不斷提出的需求,表現為其能否承擔崗位職責及其完成的質量,可以綜合反映個人的專業素養和溝通技能。專業性,是指注冊會計師為實現勝任能力而應當具有的專業知識、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技能。
二、注冊會計師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必要性
(一)崗位執業的立身之本
獨立性和專業性是審計工作的根本前提,即立身之本。專業勝任能力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高質量的保證,獨立公正的職業價值觀指導注冊會計師向財務報表的預期使用者提供不偏不倚、客觀真實的信息;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促得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的過程中采取質疑的思維方式,對可能表明由于錯誤或舞弊引起疑慮的情形保持警覺,有效降低審計風險,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注冊會計師承擔財務報表審計服務,最終產品是審計報告。審計報告中審計意見具備“可信性”是注冊會計師實現崗位職責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職能。建立審計服務行業的公信力是需要從業者的共同努力,這需要大家通過專業服務向社會輸出真實可靠的信息,經受公眾和媒體的監督,一齊維護市場經濟中社會公眾的利益。
(二)提高審計效率的保障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效率是指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發生的成本與收入的比率,是一項廣泛用于衡量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規避審計風險和提升審計質量的重要指標。從會計師事務所的外部環境來看,被審計單位財務規章和執行程序是否完善及其對審計工作支持的積極程度會直接影響審計工作的進程;從會計師事務所自身環境來看,項目組需要確定重點明確的審計目標以及運用科學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開展后續工作。審計人員是否具備過硬厚實的專業能力是保障審計工作在限定工作周期內有序進行的前提。實際工作過程中,專業能力可以表現為審計人員的對相關行業環境中宏觀、經濟、法律法規以及技術的了解程度、財會審計理論的知識水平以及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靈活性,這些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審計人員快速有效的識別并應對審計風險。
(三)承擔社會責任的需求
注冊會計師任職于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服務機構的一員,在實際工作中擔任第三方的角色,獨立于責任方和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在資本市場中擔任著“經濟衛士”的角色。在資本市場中,注冊會計師對企業依法審計作出的審計結論會影響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和股東對企業經營現狀的判斷,投資者獲知的企業經營信息能夠決定他們對股價的期待。中國會計師事務所肩負著對社會資本合理流動的責任,在資本市場中擔任信息傳輸的中介,引導社會分散的資本流向有優勢、成長性強的產業,使具備盈利性的企業從資本市場獲得資本以及理性的投資者獲得穩定的收益。會計師事務所的營業收入源于被審計單位,但是會計師事務所服務的質量需要接受行業協會的監督,其規模持續發展壯大首先需要遵守法律法規和相關準則。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師事務所堅守維護公眾利益的職責以及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水平引導其更加客觀真實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出具負責任的審計報告。
三、提高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路徑
(一)重視培養注冊會計師儲備人才
首先,目前踏入注冊會計師執業隊伍的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專業背景是管理專業。培育莘莘學子的高校,應重視引導他們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輔修其他專業的課程,及時規避本專業微觀思維模式的不足,打破知識結構過于單一的限制;其次,引導注冊會計師隊伍發展的行業協會,可以制定相關激勵政策,鼓勵在校大學生在邁入職場之前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拓寬思維方式,為以后的職業道路墊定基礎;最后,會計師事務所在選拔人才時,應注重吸收多樣化的人才,尤其是具備專業技能的多元人才,增強服務機構的綜合實力,以提高整個團隊的勝任能力。
(二)建立健全實務經驗考評機制
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業務體現,其來自于注冊會計師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如何判定注冊會計師具有執業能力,各個國家具有不一致的評定標準。在我國,申請執業的注冊會計師必須具備兩年的審計經驗。這一判定標準存在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剛剛進入審計隊伍的在校生,經過兩年時間的鍛煉,未必掌握了審計的精髓并具備應有的職業判斷能力。如果僅僅依據實踐的時間認定該注冊會計師具備執業資格,會因注冊會計師選拔制度上的松弛造成整體注冊會計師隊伍整體水平的不足。為此,我國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的考評制度,設立健全的實務考評認定。當兩年后注冊會計師經驗不夠,專業判斷能力不足以執業,則需延遲其獲取執業資格的時間。
(三)構建完善的激勵與淘汰機制
會計師事務所應建全人才競爭和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注冊會計師的主觀能動性,增添組織的生機和活力。獎勵和懲罰是最有力的激勵因素。薪酬激勵和職位晉升是組織內部獎勵的兩大主要形式。在薪酬分配方面,量化員工承擔的工作任務數量與質量以及個人承擔的責任等因素,規避平均主義,以調動專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良好的員工晉升機制,有利于激勵每位員工為自己的職場目標而努力奮斗,承擔與能力相匹配的職能,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同時,對違反職業道德或不能勝任工作的現職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的嚴重性給予培訓、降級降職、或解除勞動合同關系。
(四)開展多樣化的繼續教育方式
在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后續教育是學員通過網絡選擇感興趣的課程,修滿學分并完成規定的測試,即可確認該后續教育的有效性。這樣單一的后續教育方式雖然增加了自主學習的彈性,但是缺乏實務技能的培訓,對提升實際工作能力收效甚微。針對當前后續教育的弊端,提出兩點建議。首先,開展后續教育的主體可以由具備培訓師資的會計師事務所自身內部開展,這樣有針對性的結合自身企業業務的特點以及實踐中有代表性的實例開展學習,不僅可以增強組織內部成員的理論水平也能通過企業實際案例激發大家學習和討論的熱情。這樣的后續教育方式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向協會申請應當可以作為后續教育的學時。其次,后續教育培訓的重點應當是實務技能的培訓,然后是學習審計準則以及相關財經法規的更新。
參考文獻:
[1]鄭倩等.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審計月刊,2007(12):48-49.
[2]張清芳.提高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對策[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0 (12):87-89.
[3]申璐.我國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評價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5):15-18.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