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梅
摘要: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在新時期,如何通過審計對領導干部在任期內進行經濟責任的客觀評價,已成為黨委政府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這也是涉及審計工作人員的重要事務。在本文中,就如何提高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質量進行分析,同時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
一、充分開展審前調查,認真科學編制審計方案
(一)審前調查的準備要做足
調查前需明確委托部門對審計事項的要求,在明確要求的情況下對鄉鎮領導進行審計。同時,參考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的建議,根據鄉鎮發展的具體情況,鄉民對鄉鎮領導的評價等,制定出合理的審前調查方案。借鑒以往的經驗安排出合理的審查時間,詳細計劃不同審查時期的準備工作,根據審查的內容合理安排審查人員,避免出現貪污腐敗、包庇等現象的發生。對將要審查的工作進行資料的準備,預計突發情況并提前做好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審前調查的方式要多樣
針對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前的調查方式應是多種多樣,并綜合參考多部門、鄉鎮居民對鄉鎮領導的多方評價,才能真正體現出審計的公正、合理等性質。第一,審前調查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并且穩步開展。在調查前,可以向組織、紀委、監察、信訪等檢查監督部門、公眾監督的有效力量征集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有無舉報內容和個人廉政方面等情況;第二,審前調查可以到鄉鎮部門收集有關信息,根據鄉鎮部門開展的各項活動及其取得的成效和有關反饋,比較鄉鎮近幾年經濟發展的情況,基礎建設的情況,及被審計的鄉鎮領導在任職期間是否收到民眾的舉辦信,是否與民眾存在糾紛的問題,同時走訪民眾家庭進行調查,征取民眾的反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鄉鎮領導的評價較為客觀,通過以上這些方式,收集審計前足夠的證據,是審計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
(三)審計調查前的內容要廣泛
鄉鎮府的工作一般而言,開展的項目一般較小,但涉及的范圍一般較廣,工作的性質相對瑣碎,因此,審計調查前的內容要廣泛,才能有的放矢,不會僅憑某一方面的得失就評判領導的功與過,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調查前的內容可以包括鄉政府的機構設置及職能的工作職責,對相應工作崗位的要求;經濟發展的幾項指標;財務管理體制的建設情況;被審計的領導在職期間做過的重大決策及產生的效果;被審計人員的工作情況,是否有徇私舞弊的行為;相關部門對其經濟工作情況的審查,是否有貪污公款的行為或嫌疑,是否有過不良記錄,或是曾經犯過經濟錯誤被審查的記錄等等,充分掌握審計前的有效信息,不冤枉每一個領導人。
二、圍繞盡職盡責,確定審計重點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上級黨委政府重大方針政策情況
審計的重點應是主要放在目標責任制定完成的相關情況,著重考察工作的執行力度和完成的相關情況以及達到一個怎樣的成效。例如,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政策的貫徹情況,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民生改善政策的貫徹情況等等,這些政策的執行情況及完成情況應成為審計的重點。保障民生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才是最終實現審計的目的。
(二)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情況
突出對鄉鎮政府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及執行情況的審查,鄉鎮府是否在國家法規及國家發展章程的前提下,建立起適合本鄉政府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對鄉政府的內部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在進行重大決策前是否征集相關人員的意見,是否有召開大會對決策實施的可能性及可能帶來的效果進行深度探討,是否有強大的事實、數據進行支撐;內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是否在切實開展,是否對其成立相關的監督小組,對內部控制管理的工作進行定期的考核等等。
(三)財政管理情況
在審計的過程中,切實提高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就必須重點審查財政收支的真實情況,專項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政府性債務情況。同時,對收入與支出的記錄與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的比對,盡可能排除假賬的嫌疑,再認真分析收入、支出和結余資金的結構,分析資金的來源,是否占用專項資金及征地款等等,必須清楚掌握財政管理情況。
三、端正審計態度,創新審計方法
真正提高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歸根結底是必須端正審計態度,創新審計方法。審計評價應適應新形式下審計監督全覆蓋對審計內容的補充與完善,擴大審計的范圍。在審計中應以實事求是為標準,加強審計證據的收集,要跳出傳統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思維約束,采取諸如“座談會”等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多層次聽取群眾意見和收集審計信息;對審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高標準執行審查結果,不能因為犯錯的是領導就對其包庇,必須依法處理。在信息化時代,應適應國家經濟的發展,提出新的審計方法,充分利用AO審計軟件和數據庫等建立信息化的審計系統;發揮審計軟件在處理財務數據上的強大功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追根溯源,才可以鄉鎮領導的經濟責任問題進行嚴格審查。
四、總結
綜上所述,切實提高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質量,不僅需要審計小組的努力,更需要相關部門和群眾的監督力量,審計的工作才能有效的開展及落實。同時,確保審計的質量,審計人員需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變換傳統的審計方法及思路,改革創新,才能與當前日新月異的復雜形式相適應,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韋小泉,王立彥.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審計研究,2015(5).
[2]國健.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上東大學,2009.
(作者單位:新疆阿勒泰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