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戰洪,張 封
關于對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工作的幾點思考
馮戰洪1,張 封2
(1.河北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石家莊050021;2.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管理局河北分局,河北石家莊050000)
2014年國家確定在河北省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本文總結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完善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可為今后區域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地下水;超采治理;綜合治理;機制改革;監控能力
河北省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長期以來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維持經濟社會發展,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制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2014年國家確定在河北省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在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國家4部委的精心指導下,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河北省政府專門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省政府辦公廳、財政廳、水利廳、農業廳、國土廳等10個省直部門為成員單位。按照2014、2015年度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方案,年度投資分別為74.5、82.6億元,年度新增農業壓采能力分別為7.61、7.47億m3,治理范圍以衡水、滄州、邢臺、邯鄲深層地下水為主,并向淺層地下水超采區擴展,2年的試點建設任務基本完成。2016年將治理范圍擴大到9個設區市、2個省直管縣共115個縣(市、區),目前正在抓緊開展相關工作。
為了增強治理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系統性,河北省政府組織編制并印發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規劃》,按照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務的目標要求,通過采取“節、引、蓄、調、管”等綜合措施,形成從水源到田間、從工程到農藝、從建設到運行的綜合治理體系。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恢復和加強,有力推動了現代節水農業發展,體制機制日趨完善,地下水超采治理理念進一步清晰,“確權定價、控管結合、內節外引、綜合施策”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模式初步形成,試點區地下水超采得到一定遏制。
地下水超采治理沒有現成系統經驗可循,試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著以下突出問題。
(1)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措施的系統性欠缺。各市縣缺乏具體到地塊的超采治理系統規劃,如從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實現節水壓采措施看,有的地方局部區域通過補貼壓減了高耗水小麥面積,而其他區域存在擴大高耗水的大棚蔬菜等現象,不能實現大區域實質上的結構節水。有的退耕還林面積,由于經濟林種植依然需要灌溉,不能實現旱作農業的目的。對于深層地下水超采區未來需要全部壓采封井,缺乏長期有效的應對措施。
(2)仍然存在重建輕管的老問題。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緩慢,與國家“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工作中開展了水權水市場、農業水價、水利建設方式和工程管護機制4項改革,但是,由于體制機制改革涉及面廣,基層人力資源欠缺,群眾接受程度不高,試點帶動成效不顯著。
(3)地下水監控能力薄弱,不能有效實現地下水水量水位雙控制。客觀上,河北省全省分布著90萬眼機井,監控任務很重;主觀上,廣大農村長期以來取水管理粗放,群眾對監控管理措施接受程度不高,推進難度較大。水利、國土部門地下水水位監測信息尚未有效實現互通共享,監測數據運用需要加強。
(4)城市地下水超采治理緩慢,地表水置換工作推動不力。全省城市地下水超采量18億m3,占全省地下水超采量的30%,城市都安排有地表水替代水源,由于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對地下水超采的危害性、嚴峻性認識不夠,不能及時解決水源置換過程中存在的工程、水價、管理等問題。同時,河北省地下水資源戰略儲備缺失,缺乏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5)南水北調等外來水水資源利用嚴重不足,與地下水嚴重缺水的現實極不適應。南水北調中線2014年年底通水至今快2年了,河北省引水總量僅4億多m3,與京津豫3省市引水量差距很大,與多年平均分配30.4億m3的水量指標相差甚遠。各級政府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缺乏足量調引外來水、補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水資源、水生態短板的有效措施。
河北省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務要完成85%以上,地下水超采量要從基準年的59.65億m3壓減到8億m3以內,任務非常艱巨,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完善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1)進一步增強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性,保證治理效果持續有效。全省農業超采量占全部超采量的70%,超采治理任務艱巨。調整種植結構是實現地下水壓采的有效措施,但要重視市縣宏觀區域的結構節水。超采區市縣應編制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的土地利用規劃,將目標任務落實到縣鄉村,增強規劃引領作用。加大退耕還林、退耕還濕力度,引導發展旱作農業(雨養農業)。鑒于深層地下水開采井將來要全部關停,應協調上級有關部門重點核減深層地下水超采區無地表水替代區域的基本農田面積。要因地制宜選擇節水灌溉模式,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研究與推廣,讓廣大農民合作組織掌握節水灌溉技術,真正實現節水灌溉。
(2)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政策落地,實現機制節水壓采。地下水超采治理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需要通過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充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地下水超采治理轉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增強持續實施綜合治理的內生動力,健全地下水超采治理長效機制。要將體制機制創新政策細化落地,在項目建設的同時要明晰工程產權,落實管護責任和經費,通過經濟杠桿促進節水壓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工程“先建后補”政策的實施落地,及時解決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加強部門工作合力,項目評審實行并聯審批,切實落實建設項目技術方案審查、備案審查、財政評審三審合一制度,解決地方反映的財政評審時間過長等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強地下水監控能力建設,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地下水監控能力建設是地下水管理工作的基礎,要加快建立地下水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地下水水位水量動態分析、預測、評估等信息平臺,實現對地下水水位、水量信息化雙控制,提高對市縣水資源管理的支撐保障作用。強化監測信息系統管理,確保采集數據穩定傳輸率、準確率達到90%以上,推進水利、國土部門地下水水位監測信息互通共享。加強監測數據運用,定期分析地下水水位、水量變化,對超出警戒值的區域進行一定形式的懲戒。制定關停地下水開采井實施方案,逐步關停取水井。
(4)重視城市地下水的超采治理,加快城市水源切換。南水北調受水區各級政府要真正落實國家批復的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實施方案,加快配套工程中水廠及城市管網建設,及時將地下水源切換為南水北調地表水源,推進城市壓減地下水開采。在地表水廠不能盡快建成生效的地方以及有條件的區域,研究利用南水北調水向地下水水源地補水,間接利用外來水,謀劃建設地下水戰略儲備。廊坊北三縣要盡快實施南水北調配套延伸工程,實現利用長江水,同時與北京通州副中心建設統籌考慮地表水供水網絡。唐山要加大灤河水利用,盡早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5)加大南水北調、引黃等外來水的利用,實現地表水置換地下水。河北省是資源型缺水省份,千方百計增加水資源量是解決超采問題的最有效措施。為此,要盡快引足用好18.44億m3的黃河水指標和30.4億m3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長江水指標,在此基礎上,利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向河北省應急供水,同時多爭取中東線后續工程的供水指標。要圍繞引足用好外來水制定相關調度管理政策、水價政策,從體制機制上促進外來水發揮最大綜合效益,要盡快將分配的水指標足額引進來,并利用漢江、黃河豐水年加大引水,為補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水資源、水生態短板創造條件。
河北省通過系統推進“節、引、蓄、調、管”等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措施,不斷增強節水壓采的科學性、系統性,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強監控能力建設,實現引足用好外來水,可以形成從水源到田間、從工程到農藝、從建設到運行、從城市到農村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體系,實現治理一片、見效一片、鞏固一片,能夠實現地下水超采治理的預期目標。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試點工作可以為華北乃至全國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經驗。
[1]中共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Z].2015.
[2]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Z].2015.
[3]河北省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規劃(2016~2020年)[Z].
[4]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規劃[Z].2015.
[5]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方案(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Z].
[6]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總體方案[Z].2013.
[7]河北現代水網規劃[Z].2015.
[8]馮戰洪.對解決河北水安全問題的幾點思考[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2).
[9]趙玲.綜合施策加快治理地下水超采[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2).
[10]王曉娟,陳金木,鄭國楠.關于培育水權交易市場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水利,2016(01) .
P641.8
B
1672-2469(2017)03-0017-03
DO I:10.3969/j.issn.1672-2469.2017.03.009
2017-01-17
馮戰洪(1963年—),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