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芝,陸 平,閆繼棟
(1.濟寧市泗河管理處,山東 濟寧 272100;2.嘉祥縣大張樓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嘉祥 272403;3.濟寧市洙趙新河管理處,山東 濟寧 272100)
河道堤防工程維修養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張長芝1,陸 平2,閆繼棟3
(1.濟寧市泗河管理處,山東 濟寧 272100;2.嘉祥縣大張樓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嘉祥 272403;3.濟寧市洙趙新河管理處,山東 濟寧 272100)
為在新形勢下做好堤防工程管理工作,根據全國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參考河道堤防管理與維護有關規程,結合多年的管理工作,就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堤防管理模式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堤防工程;維修養護;管護模式
濟寧市地跨黃、淮兩大流域,位于南四湖流域最下游,承泄4省8市34縣 (區)3.17萬km2的來水。境內水利工程眾多,河流縱橫交錯,有流域面積50 km2以上的河流93條,其中大中型河道8條,堤防長度1 718 km。全省15條大中型河道,濟寧占8條;全省11條大型河道濟寧占5條,是全省河道管理的重點市之一。多年來,濟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河道管理工作,在依法規范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河道工程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1 維修養護無法可依
為做好河道工程管理,國務院198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山東省1991年頒布了《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并先后于1998年、2004年進行了修改;水利部先后于2002年、2003年頒布了《堤防工程養護修理規程(征求意見稿)》行業技術標準和《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辦法》;山東省水利廳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水利工程規范化管理工作的意見》《山東省水利工程規范化管理考核辦法》《山東省河道堤防規范化管理考核標準 (試行)》《山東省河道運行管理督查辦法(暫行)》《山東省堤防工程管理細則(試行)》。總的來看,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要加強堤防維修養護方面的立法。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法律、法規均沒有對工程維修養護做出明確規定。
1.2 維修養護經費投入不足
維修養護經費投入缺少長效機制,投入數量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河道管理條例)和《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都規定了可以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由于種種原因該項費用的收取和使用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堤防維修養護經費不足。
1.3 維修養護人員不足
2004年水管單位改革實行管養分離。根據當時的要求,管養分離后,工程的養護工作由養護中心承擔,工程養護中心走企業管理模式,逐步走向市場。實際上,管養分離后,維修養護市場不發育,許多管理單位的人員全部成為管理者,缺少直接從事維修養護的人員,養護中心成立不起來;再加上養護經費沒有落實,所以導致了管理單位的維修養護職能弱化。表現在管理單位本應及時養護維修的工作不能及時進行,導致機電設備帶病運行、隱患和損壞程度加重,最后變成歲修工程,請有資質的企業進行養護維修,增加了維修養護成本。
2.1 加強河道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目前要做好河道工程維修養護工作,使維修養護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要對《河道管理條例》進行修改,其次再由水利部制定《<河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形成堤防工程維修養護的法律體系。《河道管理條例》是1988年頒布實施的,距現在已有29年的時間了。29年來,國家和社會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河道管理條例》已不適應新的管理情況,需要進行修改。堤防和公路都是線性工程,建設和管理有很多相似之處,相比之下公路管理的法律體系比較系統、完善,其立法思路比較符合線性工程建設、養護、管理的客觀規律,對堤防管理的立法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修改《河道管理條例》時,要從管理機構與職責、堤防建設、堤防養護、水政管理(堤防保護)、法律責任等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修改,使修改后的《河道管理條例》成為堤防管理工作的綱領性法規,統領整個堤防的維修養護和管理工作。水利部的《堤防工程養護修理規程(征求意見稿)》行業技術標準已具有堤防管理實施細則的雛形,可以成為與新《河道管理條例》相配套的部門規章。
在制定堤防管理法律制度的同時,還要制定堤防養護修理技術規范、考核規范和定額制度,以從技術和經濟的角度來完善堤防養護維修制度。目前,堤防養護修理技術規范方面有《堤防工程養護修理規程(征求意見稿)》,定額方面有水利部、財政部2004年5月頒布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試點)》,工程考核方面可以按水利部、水利廳的考核規定執行。
2.2 維修養護經費安排實現正常化
2011年中央一號文在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區分水利工程性質,分類推進改革,健全良性運行機制。深化國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落實好公益性、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確所有權和使用權,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對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經費給予補助,探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多種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今后應在《河道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維修養護經費的來源。對于國有公益性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由財政負責單位的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
2.3 建立切實可行的維修養護模式
根據長期的管理經驗,堤防的維修養護有以下兩種模式:
一是管理單位自行維修養護,走專管群管相結合的道路。水利部在《堤防工程養護修理規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堤防工程管理單位(或堤防工程養護企業)應對堤防進行日常保養和防護,及時處理表面缺陷,保持堤防的完整、安全和正常運用。”“歲修工程由具有相應技術能力的施工單位承擔,堤防工程管理單位也可自行承擔,但必須具有相應技術能力并明確項目負責人,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確保施工質量。”
二是市場化運作,實行物業管理的模式。將堤防的維修養護全部交給有資質的物業公司,對物業公司加強考核。由于目前維修養護市場尚未發育,這種模式難度較大。
2.4 做好工程劃界確權
堤防和護堤地是管理單位進行工程管理的物質基礎,是維修養護工作的實物載體。沒有堤防和護堤地,維修養護工作也就無從談起。為做好工程維修養護工作,外業工作首先要對水利工程進行劃界確權,明確工程的管理范圍。
《堤防工程養護修理規程(征求意見稿)》提出堤防工程維修養護堅持“日常養護,及時修理,養修并重”的原則。除此之外還應增加依法原則和預防原則。
依法原則,就是使堤防工程維修養護工作全程有法律為依據,這對于管理規范化、現代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重要意義。
預防原則,就是在對堤防工程進行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摸清堤防工程的變化規律,針對這個變化提前做好維修養護工作,達到“上醫治未病”的效果。這對于節約資源,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具有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 遲明春)
F426.91
B
1009-6159(2017)-06-0019-02
2017-03-14
張長芝(1974—),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