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 帆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北京 100124)
淺析建筑環境心理學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張 云 帆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北京 100124)
從建筑環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山西省圖書館的室外環境及內部空間體驗調研,以此來分析其設計的優缺點,并探討建筑環境心理學在圖書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從而創造出更加完善的使用空間。
建筑環境心理學,圖書館,建筑設計
在如今經濟與文化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圖書館無疑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從最初的記錄人類文明的信息,提供參考和咨詢的職能作用,發展成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載體作用。而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活動場所,面向的是無差別的社會大眾。它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擔負著民眾的社會教育、為經濟發展服務的作用,同時也是社會文化交流的中心。
圖書館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了圖書館職能的發揮,從選址、功能,到空間和交通流線,若能結合建筑環境心理學的觀點,完善設計中的每一個環節,就能更好的服務讀者,保護圖書,降低造價,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1.1建筑環境心理學相關概述
環境心理學,簡單來講,即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邊緣性學科”。而建筑環境心理學主要從建筑學方面著手,重點關注物理環境領域與心理學、建筑學之間的聯系。建筑環境心理學的興起,能夠拓寬建筑設計的不同的思考和創造角度方面,更好的解決在技術和美學方面無法實現的環境問題。
環境心理學的概念豐富而廣泛,本文僅從建筑的形式與空間對人產生心理學作用的關系方面來進行探討。
1.2環境心理學在建筑設計上的應用
在建筑設計中,形式往往追隨功能,功能的布置是影響建筑形式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建筑的空間最直接的服務對象是建筑的使用者,因此考慮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對于建筑的空間與形式的生成也是不可或缺的。
人們直接通過五官來感受建筑形式與空間。建筑的顏色、尺度、形狀,光影的作用,空間的開敞與封閉,都可以給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建筑設計師需要綜合考慮這些主觀因素,從而實現令使用者滿意的建筑形式與空間。
2.1建筑概況
山西省圖書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百年老館之一,新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長風文化商務區“文化島”的西端,總占地面積121 313 m2,是長風商務區的大型公共建筑之一。山西省圖書館所在建筑群的中軸線以西,整個區域東臨城市快速路,北臨內河,基地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山西省圖書館在總平面上沿道路呈“L”形布置,建筑東西總長128.1 m,南北總寬150.6 m。建筑地上層數共為5層,地下1層。總共藏書700萬冊,總建筑面積49 900 m2。
2.2建筑外部環境分析
2.2.1總平面布置與景觀要素分析
山西省圖書館所在的長風商務區文化島整體靈活規劃布置,以實現新鮮活躍的商務氣氛。圖書館的布置與整個規劃和諧統一,建筑與島內其他公共建筑星羅棋布,共同形成了靚麗的城市景觀。根據長風商務區的詳細規劃,圖書館位于文化島的2層平臺上,平臺的設置是用于防汛功能,同時,抬高的地面平臺使得人們的視線不被防汛堤岸所影響,另外也突出了圖書館建筑的體量感。
內河自北向西曲折流過,將圖書館半圍在島上一角,頗有些許文人流觴曲水的雅趣。東南方向的入口前廣場大量種植植被,多以草坪為主,增添綠意又不至喧賓奪主。道路兩側的槐樹起到明確的引導作用,將讀者引入使用空間,同時在尺度上與廣場產生鮮明對比,使得讀者的心理由活躍逐漸過渡到平靜。
2.2.2建筑形式要素分析
山西省圖書館在設計上采用非對稱的布局形式,從總平面上來看,圖書館呈L形,順應了基地的形式,也使讀者走進廣場即感受到包容開放之感。對稱的布置容易使建筑莊重規矩,但這樣非對稱的布局營造出獨特與個性的氣氛,給讀者以新鮮親近的感覺。在材質上,在入口立面使用了厚重的黃土色粗糙感石材,一方面有汾河岸邊沉積巖堆積的渾然天成之感,另一方面是書本積淀的沉靜祥和的體現;在背后大體量的部分用磚紅色的石材鋪面,象征著山西豐富的煤炭礦產,仿佛知識一般提供給讀者以源源不斷的能量;石材間青色的玻璃材質,在實—虛之間給讀者心理上有呼吸般的清透感,也削弱了圖書館大體量的壓迫感,前后體塊在造型上橫縱結合,好比山西境內的群山層巒疊嶂,給讀者產生敬畏之心。
2.3建筑內部環境分析
2.3.1建筑平面布局
山西省圖書館共6層,其中地上建筑5層,地下1層。其中地下1層布置有閉架書庫以及辦公用房,另設有單獨的出入口,方便貨物運送與工作人員出入。培訓區與創意工廠也設在地下1層,出入口直通地下室外廣場,形成一片活躍的教育環境,且與樓上安靜的閱讀空間形成隔離,滿足不同使用者動態與靜態的心理需求的同時互不干涉。1層~4層布置了不同功能的開架閱覽區,根據不同使用者心理需求提供個性的適用場所。頂層用作辦公用房,避免了讀者與工作人員流線相互交叉,彼此干擾。
圖書館的引導標識集中在1層,讀者從入口進入即可看到樓層導航;每一個閱覽室門口也設有標識,如此將圖書館的標識簡化有利于讀者使用的自主導向,也避免因為復雜的引導標識增加圖書管理員的工作負荷,使他們變得厭倦和易怒。
2.3.2空間尺度分析
研究表明,環境的復雜程度對于人們在其中的喚醒和表現有影響;太多的刺激會分散其注意力,引起超負荷,或者增加疲勞,但是過于簡單的場所可能令人厭煩,同樣對行為表現有負面影響(Sommer&Olsen,1980)[1]。山西省圖書館3層通高的中庭將每一層的閱覽空間聯系在一起,每一層閱覽空間都與窗戶和中庭相連,給讀者提供良好的視野,便于人們在學習閱讀疲倦時充分得到放松。圖書館的中庭空間借用樓梯的不同位置,營造出不同的空間形態,使用者無論處于圖書館的任何位置,感受到的空間都是不同的,這樣一方面不會使讀者在室內環境中迷失方向,另一方面活躍的中庭空間減少了讀者在其中的疲勞感。樓梯除消防規范要求以外,中庭的直跑樓梯直接聯系上下兩層的空間,在每一處休息平臺處都設有看臺,配有皮質沙發和茶幾,同時為了滿足私密性的要求還在區域邊界放置高于一人高度的綠色盆景,這樣的空間緩解了人們上樓梯的疲倦感,增加了趣味性,為讀者提供更多心理需求。
2.3.3建筑光照與色彩分析
室內光以自然光為主,頂部開高窗與高側窗,加之中庭的作用,使得建筑內光線明亮充足;每層各處設有輔助燈光,平衡了建筑內部的整體亮度,使讀者在建筑內各處閱覽光線都均勻充足,滿足讀者閱讀時平和的心理需求。圖書館內部可見棕黃色木紋裝飾的屋頂,材質與顏色和欄桿扶手、豎向格柵和諧統一,充滿了古色古香的木質氣息;又與景觀電梯和閱覽室的淺藍色玻璃材質形成對比,達到冷暖平衡,虛實結合的效果,產生舒適沉靜的心理效果。
山西省圖書館內光照與色彩的運用,一方面劃定了功能的分區,明確了交通流線,另一方面創造出豐富的使用環境,滿足讀者不同的環境心理要求。
在建筑設計中,“實用、堅固、美觀”不再是唯一制約的因素,建筑環境心理學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從選址、功能、形式和空間等方方面面均能起到影響和指導作用。思考和學習建筑環境心理學,幫助建筑設計者設計出更加合理的建筑空間環境,才能為人們更好的提供服務,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1] 保羅·貝爾.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 侯東亮.談山西省圖書館的建筑設計[J].山西建筑,2011,37(34):9-10.
Analyzetheusingofthebuildingdesignbyarchitecturalenvironmentalpsychology
ZhangYunfan
(ArchitectureandCityPlanningCollege,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psychology, research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and inside space of the Shanxi Library, so that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sign.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psychology in library design. Thereby create the better architectural using space.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library, building design
1009-6825(2017)29-0021-03
2017-08-03
張云帆(1992- ),女,在讀碩士
TU24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