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高智紅
摘 要:棚栽產業是我縣在實施退耕還林進程中,立足縣域經濟統籌發展、適應快速增加農民收入的實際需求而抉擇和確立的一項區域性特色主導產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穩步推進全面小康志丹縣進程中,棚栽業的潛力有多大,能不能真正成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因此,持續做強做大仍然是當前乃至一個時期最艱巨的中心任務,也只有盡快做強做大,才能使棚栽業真正成為富裕區域農民的主導產業。
關鍵詞:棚栽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我縣棚栽產業發展情況
棚栽業是石油農業時代,農地膜的應用科技與傳統果菜栽培相結合的產物。我縣從90年代初開始興起,大致經歷了利益驅使下的自然發展和政府推動下的數量擴張期兩個階段。
1.自然發展期是從90年起步至2000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栽培品種是以時令蔬菜種植為主;棚栽建設是以弓棚為主,零星搭配溫室大棚;發展區域僅局限于保安鎮的東武溝、麻地坪等縣城周圍部分村莊認識比較高的農民,全縣種植弓棚65個,溫室大棚21座,種植面積不足百畝;栽培技術主要靠保安鎮從山東聘請的技術員和農民自身經驗;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農民自身積累;經營方式是以縣城居民為對象的農民自產自銷。
2.數量擴張期是從2001年起。縣委、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及時出臺了《加快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意見》,不斷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把棚栽納入到了區域特色產業建設之中,加大了工作力度,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思路、措施和傾斜政策,成立了志丹縣棚栽業開發領導小組,設立了蔬菜公司專門抓棚栽業的落實實施。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政府引導、科技先導、市場主導,基本形成了菜果并舉、區域布局、大戶帶動、規模經營的發展思路和發展反季節蔬菜、水果的主攻方向。
二、我縣棚栽產業發展的實踐做法
1.宣傳培訓為先導。為了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發展棚栽業的積極性,全縣把深入群眾,廣泛宣傳動員,統一思想認識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一是組織干部群眾走出去學習。縣上由縣長親自帶隊,主管縣長參加到甘肅省白銀區、靖遠縣實地考察,堅定了發展棚栽業的信心。各鄉鎮又結合實際,組織農民遠看近比,提高認識,先后組織學習了3000多人次;二是組織技術人員巡回宣講,用現身說法宣傳動員群眾發展大棚生產;三是縣鄉包抓干部堅持深入到農戶、田間地頭,通過算帳對比,座談討論做工作,消除了群眾建棚種菜的思想顧慮。
2.政策傾斜做動力。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棚栽業發展的意見》,從土地流轉、水電路配套、貨款扶持、生產獎勵等十個方面實行政策激勵。同時大力倡導和鼓勵黨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到大棚生產之中,脫崗生產、身份不變、待遇不變。
3.跟進服務促發展。一是縣上成立了棚栽產業化領導小組,全面推行了縣級領導和部門領導聯鄉包產業責任制。在實踐中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干部工作、農民生產,始終堅持發展速度、質量、規模、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在規模推進的前提下確保建一棚成一棚,并把棚栽業建設列入了縣域經濟發展考核序列,實行重獎重罰,各鄉鎮完不成建設任務的不能參與綜合評比,實行鄉鎮有縣級領導抓,村有部門包建,戶有干部包扶,棚有技術員包戶的“四包”責任制。二是全力保證基礎設施配套和加大對棚栽物資的管理。并對大棚所需物資采取公開召標,嚴格質量,嚴格把關。三是統一規劃,示范引導。全縣以“抓技術、強鞏固、攻質量、要效益”為指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措施。
三、我縣棚栽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1.持續加大政策的傾斜投入力度,規模化發展。一是加大建棚補貼政策,減輕農民因投入過大而帶來的壓力;二是強化對規模建設棚的基礎設施配套和扶持,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到和辦不好的事;三是加強對產業農民的營銷環節的扶持和補貼,增強農民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四是加大對科技投入的扶持力度,直接用于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科技人員的獎勵。
2.把棚栽產業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相結合,區域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一個時期農業與農村工作的總抓手,新農村必須要有高效產業化來支撐。因此,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二十字”要求,把棚栽業納入到規劃建設之中進行整百畝地建設百座棚規劃,以家家有產業、戶戶有發展來實現生活寬裕目標。
3.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無公害化生產。一是要緊緊抓住“產地優化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病蟲綜防技術”等關鍵環節,做好基地申報、認定工作;二是要大力推廣普及無公害栽培技術,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工廠化育苗、嫁接栽培、保溫防寒、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綜防”六大關鍵技術,積極示范推廣生物菌肥 、農藥降解、環境調控等技術,大力培養一批無害化生產技術的明白人和全面推廣實施菜、畜、沼相結合的生態生產模式;三是要逐步建立健全無公害生產的質量標準,檢測檢驗、監督、認證、執法、生產技術推廣、市場信息等六大體系,購置檢測檢驗儀器,指定專人進行檢測,嚴格市場準入制;定期進行市場預測,及時向菜農公布市場信息。
4.強化獎勵和處罰機制的建立和運行,自主化創新發展。政府要在棚栽設施建設的起步階段給予適當的補貼、扶持,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獎勵、處罰機制的制定和運行管理上,讓干部群眾率先感到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做到哪種程度有哪一種報酬和實惠。重點是要對科技創新的干部、技術員、農民給予公開獎勵,給取得最佳效益的種植戶給予高額重獎,對完不成任務的鄉鎮和干部進行重罰和取消年度評比資格,特別是要拉開檔次,量化指標,每年由蔬菜公司直接進入實地評比,不斷培養一批科技創新隊伍、能人帶動隊伍和增產增效競爭隊伍。
總之,確保棚栽業發展從行政到專業部門,再到農民的各個階層管理到位,不斷增強棚栽產業的發展后勁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