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鄧薇
摘 要:本文以貴陽市為例,運用貴陽市歷年來耕地使用數據,對貴陽市耕地面積變化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和保護耕地的對策措施,為耕地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耕地保護;耕地變化
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的云貴高原東斜坡地帶。土地總面積為804667hm2,其中,山地面積有421800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2.3%;丘陵面積有284200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5.2%;壩地91200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1.3%;此外,還有約1.2%的峽谷等地貌。
一、貴陽市耕地面積動態變化趨勢
1.耕地面積數量變化
耕地數量的變化第一時間反映了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2000-2013年這13年間貴陽市的耕地數量情況可以反映出貴陽市耕地利用變化的總體趨勢和各類土地在利用結構上的變化。
根據統計資料,貴陽市的耕地面積從1996年的288978.92hm2減少至2013年的268924.92hm2,共減少了20054hm2,總體呈減少趨勢。1996~2008年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其中,1996~2001年減少速度緩慢,期間減少了3940.33hm2,年均減少788.06hm2;2001~2003年急劇減少,共減少7757.85hm2,年均減少3878.93hm2;2003~2008年減少速度又趨于平緩,共減少5339.75hm2,年均減少1067.95hm2;2008~2009年面積略有增加,共增加3159hm2;2009~2013年減少了6175.07hm2(數據來源于貴州統計年鑒)。
2.耕地利用動態變化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貴陽市耕地面積在不同的時間段變化的速度和幅度不同。為了更好地了解耕地變化的速度和劇烈程度,根據公式(1),計算出貴陽市耕地的年均變化率。
K=(Ub-Ua)/Ua*100% ...(1)
式中:K——耕地年均變化率;Ua——期初的耕地面積;Ub——期末的耕地面積。
經計算得出,貴陽市的耕地面積變化情況大致可分成五個階段:1997~2001年,耕地的年均變化率最小,為-0.27%;2002~2004年,耕地年均變化率在快速增大,為-1.11%;2005~2008年,年均變化率為-0.34%;2009年因耕地增加年均變化率為1.16%,而2010~2013年耕地面積又開始減少,年均變化率為0.56%。其中2003年的年均變化率最高,達到-1.64%。由此可知,貴陽市耕地在大量減少的同時耕地的年均變化率也在快速增加。伴隨著耕地的時空變化,貴陽市的土地利用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
二、耕地保護對策與措施
1.控制人口規模
耕地面積的減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口數量的增加,人口越多,占用的土地面積相應就會越來越多。近些年來,貴陽市在堅持實施國家的計劃生育大政策下,人口數量得到較好的控制,但是還有很多較難調和的因素。因此,要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必在堅持計劃生育的大前提下,再制定一些比較完善合理的小措施,小政策,以更好的控制人口數量,從而緩解人口劇增對耕地所造成的壓力。
2.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嚴格保護耕地
在貴陽市現有農地中,尚有較多的中低產田和閑置土地,占總耕地面積的70%,這些土地限制了生產的發揮,對這類耕地應采用合理利用、用養結合的措施,提高耕地產量。以增加農業生產質量為目標,控制耕地數量為條件,加大力度完善各項與農田質量改善的各項基本水利設施,從而耕地得到高效、高產的改造。以達到從低層改到高層,從局部改到全面的全新局面。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業生產條件將會取得更好、更優的成績。
同時,耕地面積的減少與貴陽市的監督執法部門對耕地的監管不嚴有著很大的關系,可以通過完善監督執法制度來強化對耕地的監管。還可利用各種現代科學技術,建立健全的貴陽市耕地資源監測體系,加強對耕地的數量、形狀、分布狀況等各方面的監管力度。加強技術應用促進耕地的協調利用,使土地健康合理的發展,為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優化資源配置、切實保護耕地資源服務。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證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貴陽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會使耕地繼續減少和建設用地大量增加。要減少對耕地資源的浪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各類非農建設確實需要占用耕地的,建設單位必須要補充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耕地,保持耕地的占補平衡。②貴陽市的城鎮化建設要充分地利用荒地、劣地、坡地和廢棄地,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且要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來進行建設用地項目的選址,不能胡亂建設,影響到耕地的利用。③切實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強城鎮閑散用地整合。對于貴陽市而言,既要保護耕地面積,又需要建設用地來滿足經濟的發展,因此開發更多的耕地資源是實現耕地可持續利用的必然途徑。開發更多的土地資源主要可通過土地開發和土地整理這兩種途徑來實現。貴陽市有較多低效利用的土地,應加強貴陽市的土地整理和舊城改造工作。同時必須堅持生態、社會與經濟效益三者的統一,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土地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貴陽市開發整理出來的土地才能得到可持續利用。不能以破壞貴陽市的生態平衡和生物的樣性的代價來片面地追求耕地面積的增加。
4.加強對耕地資源保護的監督和宣傳
在土地管理的日常活動中,可以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加強農業知識以及農業法律法規的宣傳,要做到讓百姓了解哪些土地是需要進行保護的,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會受到法律法規的處罰,使人民自發地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耕地,才能使耕地得到可持續利用。另外還可強化耕地利用的公眾參與機制,把有關耕地利用的各種事項都依法公示出來,包括規劃、征地等方面,使公眾能參與進監督耕地資源的利用中。有關耕地利用的具體事項經批準后,將目標、期限、范圍與土地用途等內容依法公告出來,便于公眾、社會共同監督耕地資源的規劃和利用。建立嚴格依法審批用地制度,查處和曝光違反規劃的土地利用行為,按照規定審批用地,利用行政手段從源頭上控制耕地的減少。
三、結語
1.從2000年到2013年來,貴陽市耕地面積歷經了減少-急速減少-緩慢減少-增多-減少五個變化階段,總體呈減少趨勢。其中,2000~2001年減少速度緩慢;2001~2003年急劇減少;2003~2008年的減少速度又趨于平緩;2008~2009年面積略有增加;2009~2013年又繼續減少。而人均耕地面積幾乎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0.087hm2降到2013年的0.064hm2。
2.通過分析得出,貴陽市耕地面積的變化受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可歸納為:人口增長因素、經濟發展的動態因素和農業科技進步因素這三大類。從單個因子來看,人口數量、農民人均收入、糧食單產、城鎮化率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是影響耕地變化的顯著性驅動因子。
3.根據對貴陽市耕地與城鎮化發展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在今后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注重保護耕地,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城市建設對耕地的占用,緩解城鎮化發展對耕地造成的壓力,使耕地變化與城鎮化水平達到平衡,保證貴陽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紅梅.貴陽市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分析與評價[J].貴州農業科學,2010,(8):239 -241.
[2]陳秀貴.耕地變化驅動力及耕地保護對策研究——以欽州市為例[D].中國地質大學,2012.
作者簡介:李莉,貴州財經大學管科學院,研究員,研究方向:城市經濟與管理、城市土地規劃。
鄧薇,貴州財經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2016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