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能力。培養好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有較大的裨益。從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培養的途徑等方面入手,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分析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四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發展途徑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方法,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也逐漸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而且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對于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些都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教學發展的需要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教學也在隨之發生變化,新課改之后,語文教學不再像過去一樣盲目的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分數,而是開始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后,在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時,也能更好的提升其學習成績,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
2.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依賴于教師的知識講解,不能自主的探究和學習知識,那么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難以養成,思維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而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他們掌握了這些能力后,遇到知識時,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而且這些能力的培養,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學科上,幫助學生學習,所以說,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二、小學四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途徑
1.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課堂之上,成為輔助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些技術也有較多的運用,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適當的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九寨溝》這篇課文的時候,通過書本上的語言描述,學生可能很難認識和感受到九寨溝之美,無法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樣也不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知識,但是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九寨溝的美景近距離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如講到“五彩池”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視頻圖片等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可以使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有助于他們的理解。此外,學生在平時的預習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自己不懂的知識,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自己翻閱資料,查找相關信息,這樣也能激發他們自主探究和學習知識的興趣,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轉變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改之后,這種教育教學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多只是一種形式,教師在課堂上還是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學生主體地位很難得到凸顯,學生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之下,閱讀能力也很難得到有效培養。
因此,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教師需學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幫助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避免他們過度的依賴教師。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做好預習,通過查閱資源,了解這個成語的歷史由來,對課文中諸葛亮、劉備、張飛等人物的性格進行簡單分析,并思考為什么劉備要三顧茅廬,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理解課文知識更加的容易,也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3.立足生活實際,豐富閱讀素材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都是來自于實際生活的,生活給知識的創造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時候,也應當要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豐富學生閱讀素材,多角度的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九色鹿》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九色鹿》這部動畫片播放給學生觀看,并向學生講解“九色鹿”這個故事的由來。在學習《珍珠鳥》這篇課文時,教師則可以鼓勵學生去往大自然觀察鳥兒的生活習性,將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東西,與課文上的知識作對比,思考課文中的珍珠鳥與實際生活中的鳥兒有什么區別,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才會更加的深刻。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學生的求知欲旺盛,四年級是小學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積累了一些語文知識,培養好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也有助于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愛莉.淺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J\].現代閱讀,2012,(05).
\[2\]婁阿利.9~12歲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發展特點及培養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3\]李學勇,黃行.試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