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強++郝明玉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注重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成長。教育教學管理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管理者必須要認清當前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取相應的改進對策,從而進一步凸顯學校的教育教學特色,推動學校均衡發展,使教書和育人真正統一起來并落到實處。
新課改教學管理問題對策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學校教學內容的逐步增加,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日益復雜,給學校管理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興衰,是進行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堅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管理求質量,以質量求效益,以效益求發展,從而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推進素質教育均衡發展。在過去的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也顯露出一些問題,需要管理者提高重視,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規劃,逐漸樹立起全員參與意識,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效率偏低,教師備課流于形式
在很多學校里,有一些教師教學責任心不強,存在得過且過的錯誤心理,只為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至于學生是否理解所學知識,是否對課堂有反饋意見,都不被教師所重視,最終就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下降,對教師感到厭煩。有的學校為各學科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備課環境,實施集體備課制度,但是很多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只是我行我素,不參與,不互動,使教師備課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還有的教師雖然認真備課了,但是由于教學水平有限,在教學中無法把握住教學重點和難點,無法把握住課堂紀律,使課堂如同一盤散沙,遇到問題又不能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下,如果教師不能夠以身作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困擾,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二)缺乏綜合實踐活動,師資安排不夠穩定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當成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而忽視了開展各類有利于師生成長的綜合實踐活動。具體表現如下:沒有安排校本培訓,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水平得不到較大的提升,缺乏系統的規劃,教師工作沒有動力;沒有安排家校結合的實踐活動,學校往往考慮到安全問題,只能放棄,無法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沒有組織校本教材開發活動,很多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有的學校在師資安排上不夠穩定,很多教師都是一個人兼著好幾個學科的教學任務,這樣不能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管理方式。還有的學校班級管理不夠科學,在給學生分班時不能做到統籌兼顧,教師都想教紀律和成績好的班級,不愿意教紀律和成績差的班級。由此可見,學校管理者必須要下大力氣,整治教學和班級管理。
(三)教學與德育整合差,校園文化有待提升
德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學校對德育教育的重視都不足,沒有開展德育教育課,也沒有使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造成學生綜合素養低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校園里,有的學校隨處可見各種垃圾,草坪被學生踐踏,公共設施存在亂涂亂畫現象,這種情況充分說明了校園文化建設還需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師不能松懈。在一些學校里,德育工作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每天的工作非常瑣碎和復雜,有時候就忽視了德育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對德育就會感到可有可無,依然沿用傳統的思想,沒有把學校當成自己生活和學習的家園。有的學校招收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子女,這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必須要積極發揮德育的功能,帶動全體師生共同進步。
二、教育教學管理有效對策研究
(一)提升教師自身素養,課堂結構多元化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管理者要積極提升教師的自身素養,通過組織校本教研等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給教師提供廣闊的空間,滿足教師的需求。還要制定明確的教學規定,尤其是在教師備課方面,需要各學科教師認真對待,使備課工作切合實際,具有針對性,不僅考慮到班級中尖子生的成長,還要更多關注班級中后進生的學習體驗。學校要將課堂教學管理納入常規檢查及教師的工作評估中,這樣一來課堂教學就會更高效,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提高,逐漸的使課堂結構變得多元化。我校根據實際情況,規定教師每人每學年需要撰寫一篇學術論文,作為教師教學成果的組成部分,學校會認真評選,對于優秀教學論文給予獎勵并記入本人的教學檔案。教師每人每學年要完成一次公開課教學,公開課均實行一課一研討的辦法。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教學質量和教師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教學管理精細化
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學校管理者要做到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將其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每個學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到位,有據可依。要合理運用學校的教育經費,改變學校的薄弱環節,如校舍、體育設備與實驗器材等,確保學校教學管理常規化和精細化。同時,管理者要經常開展教師交流會等活動,鼓勵骨干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引導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師之間的聯動和共贏。我校秉承“以校為本、促進均衡”的辦學宗旨,基本實現了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和教學設備的合理化,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給教師提供了輕松的工作氛圍。我校還積極開發信息化校園管理平臺建設,利用網絡技術打造校園網絡,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數字化校園管理。只有規范、高效、科學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才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三)構建良好校園環境,德育活動名片化
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還需要加大對校園環境的建設,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環境,還包括學生的生活環境。近年來,教學生態環境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所謂教學生態環境就是指一種新型的教學關系與氛圍,能夠體現出教師的價值,也能夠極大的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而德育教育正是推行教學生態環境的必備武器,學校管理者應該堅持教學管理與德育的有機融合,積極向學生滲透德育知識,而不是再將德育教育局限于某一個教學課堂上。還應該不斷拓寬視野,多向兄弟學校學習管理經驗,運用更加新穎的教育教學管理方式,引導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科特點研究教學管理規律,使學校各項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我校以營造“一校一品”的校園文化為目標,通過推行德育活動名片化作為突破口,力爭提高學校管理效能,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同時,要擦亮辦學品牌,堅持以質量立校,深化課程改革,把素質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始終。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管理者必須要認真探索科學的管理策略,不斷積累管理經驗,最終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方法。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學校管理者堅定信念,勇于創新,積極整合教育資源,注重打造團結有愛的教師團隊,就一定可以提高學校的人文內涵,推動學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方旎雯.面對教育教學管理問題該如何作為\[J\].小作家選刊,2013,(08):336-337.
\[2\]侯旭輝,胡俊萍.在嚴格教育教學管理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J\].學園,2013,(20):93-94.
\[3\]曹禮國.教育教學管理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J\].新課程,2015,(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