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宇++蔣勛++胡曉軍
組織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其內容龐雜、抽象難懂,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學習效率低下。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將虛擬切片系統作為補充應用到我?,F有的教學模式中,得到了學生廣泛的肯定和支持,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組織學虛擬切片系統高職組織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微細結構及相關功能的一門學科,屬形態學范疇,是高職一年級醫學生的先修課程,組織學教學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近幾年來,隨著高職院校醫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學生文化基礎較差,空間想象能力不強,學習自主性不高,在高職學院組織學教學課時大幅減少的現實背景下,組織學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對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十分不利。虛擬切片是以多重分辨率格式存儲、全組織切片的高倍率數字圖像,存儲在本地或遠程服務器上,用軟件或者在網頁上可直接瀏覽這些切片,模擬在顯微鏡下觀察傳統的組織玻片。在2015年下學期,以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虛擬切片補充運用到組織學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學生基本情況資料
選取我校2015屆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4班(15E4)和7班(15E7)共135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15E4班作為實驗班,將15E7班作為對照班,兩個班的學生都是開學時依據報到順序隨機分配的。實驗班有學生67人,其中男學生26人,女學生41,學生年齡17至22歲,平均年齡(18.8士1.4);對照班有學生68人,其中男學生25人,女學生43,學生年齡17至23歲,平均年齡(19.1士1.6)。兩班學生的性別與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5)。
(二)方法
1.虛擬切片。選擇由T.Clark Brelje和Robert L.Sorenson開發的虛擬組織學實驗室網站(http://www.histologyguide.org/)作為教學資源。此網站中包含225張各類組織學數字切片,在互聯網中免費提供給全球任何用戶隨時隨地瀏覽,每張切片均可隨意連續放縮,同時具有全景導航功能和切片中重要結構的文本注解。經過瀏覽器的翻譯和教師的簡單講解,學生均可學會使用并能準確找到觀察目標。
2.教學方法。對照班學生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課程中采用本校之前傳統的教學方式,而實驗班學生在現行的教學框架中補充運用了虛擬切片。在對照班組織學教學過程中,理論課主要利用圖片和動畫為學生講解機體微細結構和相關功能,然后在老師的帶教下分組(平均17人/組)進行實驗課,利用光學顯微鏡按照實訓指導,觀察玻璃切片以鞏固理論知識并加深理解和記憶,最后要求學生當堂辨認組織切片并畫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態特征。在實驗班中,于學期開始時就向學生介紹虛擬切片的使用并發放使用手冊及中英文詞匯對照索引,理論課中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隨時切換虛擬切片講解機體微細結構;實驗課中首先由兩個學生共用一部電腦觀察虛擬切片,然后再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玻璃切片,最后完成與對照班一樣的課堂練習,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上網按照實訓指導,自主觀察虛擬切片。
3.考核方法。在教學結束時,對學生進行理論考試和考核技能考察,并比較兩班學生成績。理論考試由教務處從題庫中隨機選取試題,組織學生統一考試;技能考察則通過教研室統一命題,由同一批人給予評分,理論授課老師和實驗帶教老師均不參與成績的評分。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對實驗班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虛擬切片教學的評價。
4.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8對數據予以分析和處理,數據用均數±標準差或百分比(%)表示,運用x2和t檢驗組間對比,P<0.05為具有明顯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成績對比
將兩個班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與技能考察成績統計后進行對比(表1),結果發現實驗班學生的平均成績要明顯高于對照班,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二)實驗班與對照班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對比
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兩個班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評價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標準。從135份調查問卷中回收131份,經過統計分析(表2),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表明其對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虛擬切片系統持肯定態度。
(三)學生對虛擬切片教學的評價
對實驗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虛擬切片教學的評價,從低到高用1~5分評價。從67份學生調查問卷中回收66份,從學生反映情況看(表3),在現有的教學框架中引入虛擬切片系統受到了學生的肯定。
三、討論
組織學以呈現人體微觀結構為特點,一年級高職學生對于相關背景知識十分缺乏,學習起來十分吃力,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在教學方面想方設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達到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等目的。例如,虛擬切片保存方便,不會破碎、丟失、退色,內容統一;觀察時眼睛相對不易疲勞;觀察過程可由教師全部動態演示,學生能迅速找到目標結構,可有效節約時間。其次,減少了學生對教學設備和環境的依賴性,可有效拓展學生課后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再次,虛擬切片提供了文字注解,學生能獲得更直接、更高效的指導,增加了自主學習積極性,同時共同使用電腦觀察虛擬切片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帶教老師也能隨時指導,更好地實現了師生之間互動式教學、學生主動參與式教學。
虛擬切片系統的特點目前在正導致形態學科教學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及時跟上形式發展,主動改革現行組織學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碰到一些問題。一是我們將英文網站作為虛擬切片系統教學資源,雖然可節約自己建設數字切片庫的投入,但增加了高職學生的學習難度。雖然瀏覽器對很多專業詞匯翻譯不準確,可引起學生誤解。二是該虛擬切片系統與現行我校使用的教材不配套。三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電腦,導致教學效果不均等。四是有些學生依賴虛擬切片而不能熟練掌握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建立真正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虛擬切片系統教學平臺,如何將虛擬切片系統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是需要長期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馮利杰,陳曉蓉.虛擬切片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醫學,2011,(11):1926-1927.
\[2\]馮天元,董為人,丁彥青.虛擬顯微鏡術在病理學教學和考試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0,(06):561-564.
\[3\]柴玉榮,王麗萍,孫蕓.信息時代網絡環境下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04):359-361.
\[4\]藍永洪,牛海艷,李群.虛擬顯微鏡系統在形態學實驗教學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