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萍
【摘 要】素質教育倡導以生為本,小學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就要去迎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需要和成長,即滿足孩子的童心。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與反思,就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優化談以下幾點拙見。
【關鍵詞】童心;低年級;語文;閱讀
閱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非常重要,閱讀能力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閱讀能力,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識字,交流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從童心出發,優化閱讀策略,激發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以提高閱讀能力。
一、創設群體氛圍,開展小組閱讀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或者說他們的從眾心理很強,別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別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征,創設群體閱讀氛圍,開展小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能夠直觀的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月亮灣》的教學中,上課鈴響后,由于天氣比較熱,而且是下午的課,學生們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嘰嘰喳喳的等老師來上課,而是一個個趴在桌子上,懶洋洋的,沒有生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先給學生們唱了一支歌,“同學們,現在我給大家唱一支歌喜歡聽嗎?” “喜歡,老師你唱什么歌?”“我唱歌的時候,你們聽好,聽我在唱什么。”這樣一來,大家的情緒就被調動了起來。“老師,你唱的是月亮灣嗎?”“你聽過這支歌曲?”“老師我沒聽過,但是你歌詞里邊總是有這三個字。”“你怎么這么聰明,是的,就是《月亮灣》,今天我們就學習課文《月亮灣》。你們愿不愿意和老師一起朗讀這篇課文呢?”學生們一聽到要和老師一起朗讀課文,紛紛的舉手并且喊“老師我也想和你一起朗讀。” “好的,現在我們要分成小組,按順序跟老師讀,并且還要回答老師的問題,看哪一組回答得最好。”
這節課,教師先用歌曲激情導入,調動起了學生們的熱情,烘托了課堂的氣氛,然后教師趁機和學生朗讀,目的是激起其他同學的朗讀欲望。在此基礎上,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出色地完成了教師預設的閱讀任務。
二、利用好奇心理,引導想象閱讀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也是學生接受知識形成能力的原動力。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正是對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去探究、去實踐的階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們的好奇心理,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欲望,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們自己去聯想,去想象,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中,“同學們,你們誰見過大草原?給大家描述一下吧。”“老師,我去過大草原,我奶奶家在大草原上,夏天很涼快的,我奶奶家還養了羊,看到我還咩咩的叫,山羊還會頂人呢,我喂他吃草時都是遠遠的把草扔給它……”其他同學被這個同學的經歷吸引了,眼巴巴地望著這個同學。“老師,我覺得草原的草肯定是綠油油,毛絨絨的。”“老師草原是不是非常的廣闊,草原上的人們是不是都會騎馬呀?”“老師我騎馬會很害怕,馬它會不會把我從馬背上摔下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眼睛流露出的都是對草原的向往和好奇。“看看課文的插圖,你覺得哪只羊能頂人,你想騎哪匹駿馬,看看天空藍不藍。”課堂出奇的安靜,學生們此時都徜徉在想象的大草原上。“你們知道草原上的人民都非常好客嗎,只要你到了那里他們就會騎著駿馬迎接你,不過前提是你得把這篇課文讀會讀準,現在我們開始讀課文。”
教師利用學生們的好奇心,一步一步的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和聯想,在頭腦里形成對草原的初步認識,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課堂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想象的時候,不要忽略了字詞這些基本的語文知識的掌握,導致課堂華而不實。
三、強化成功感受,鼓勵多元閱讀
低年級學生發展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剛剛接觸學校,接觸外界,一切都還在萌芽階段,可塑性非常的強。不過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每一個孩子都比成年人更渴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贊賞,從老師的鼓勵和贊賞中享受成功帶來的愉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接受學生帶來的不同閱讀感受。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第二課時的閱讀教學中,在教師指導閱讀第三自然段時,“同學們現在你們朗讀課文,然后告訴老師里邊出現的數量詞。”學生們大聲朗讀“三次、一次、十歲。”“老師,還有13年。”“老師為什么前邊都是三、一、十這次是13?”“呀,這個同學真聰明,讀得非常仔細,是啊,它們一種是我們中國通常的數字表示法,一種是阿拉伯數字的表示方法啊。”老師的話讓這個同學美滋滋的,下面的學習表現得更加積極。“這些數量詞強調了什么呢?”“強調大禹非常辛苦,很多年沒有回家。”“大禹為了治水,都不回家,他有奉獻精神。”“非常好!”沒等老師說完,“老師我覺得大禹的兒子是個可憐的孩子,大禹是個不稱職的爸爸。”孩子可憐巴巴的眼神告訴老師:這是孩子的真實感受。“你的小腦袋真靈活,是啊,爸爸不稱職,但為了百姓總得有人犧牲,有人奉獻啊,大禹是為大家,犧牲了小家的英雄啊。”
課上對學生們每次的質疑和與眾不同的感受,教師都不應該進行打壓,相反更應該給予鼓勵、保護和積極引導,這正是學生們認真思考,創新思維不斷發展的表現。
總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明確學生們的內容需求,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教給學生們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們喜歡閱讀,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在閱讀中感受喜怒哀樂,在閱讀中學做人,在閱讀中看世界,在閱讀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