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了解世界,收獲知識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要立足于幼兒的生活,掌握幼兒學習科學的每個環節,采用有效方法教導幼兒探究,收獲更多的知識,讓科學教育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
【關鍵詞】科學;滲透;回歸;生活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以下就其中的科學領域進行簡要的論述。幼兒的科學教育與中學或大學的科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直接高效的知識灌輸是不被提倡的,一方面這與幼兒教育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另一方面,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中,知識的傳授固然必不可少,而怎樣樹立幼兒正確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理念卻更為重要。這就需要在科學教育中注重教學形式,筆者在多年的幼兒教學生涯中發現,于生活中滲透科學對科學教育卓有成效,下面與大家分享期間的一點心得。
一、布置環境,潛移默化
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教學中,雖也能接觸不少科學現象,從而以此為契機講述科學知識,但畢竟不夠系統和全面,比如,你可以從窗外的落葉中讓幼兒“看”到四季變換,可在這鋼筋水泥鑄就的城市中,又如何能夠見到候鳥南飛,你能在幼兒喝水時見到水霧向他們解釋水蒸氣的奧秘,又如何讓他們領略大自然神奇的動物世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幼兒園的環境入手,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變,讓幼兒時時刻刻處在科學的世界中,讓他們在生活中以另一種形式看到科學。
比如,我在進行幼兒教學時,常在幼兒園的環境上做文章。在幼兒園的墻壁上,我會經常更換一些有著趣味圖畫的科學畫報或者連環畫,有一段時間盛行流行性感冒,園里好多小朋友都得了感冒,于是,我制作了一幅講述我們如何感冒的連環畫,貼在墻上比較顯眼的位置,很快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關注,他們聚在一起熱烈的討論,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就像圖里說的天氣突變沒有及時加衣服而感冒,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家里的親人得了感冒然后自己被傳染了,在熱烈的討論中不僅明白了感冒的由來,還知道了如何預防感冒。還有一次我把家里的魚缸拿到幼兒園里讓小朋友們觀看金魚,他們圍在一起看了一會后,有的小朋友說,金魚在水里沒有空氣怎么呼吸,有的小朋友問,金魚的尾巴可以游泳,那它的鰭有什么用,我在一旁靜靜的傾聽他們討論,待疑問不再增多后,對他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講解,幼兒們皆全神貫注的傾聽,不僅增長了見聞,還提高了觀察能力。
幼兒天性中蘊含著濃濃的好奇因子,當他們看到不了解的東西時,自然會產生一探究竟的沖動,這就為科學教育的展開提供了便利。
二、提供材料,動手操作
幼兒的知識背景較為薄弱,生活體驗也較為貧乏,很多科學知識光靠想象很難產生深刻的理解,就好比讓一個盲人去想象長著長鼻子的大象是什么樣子,讓一個聾子去想象聽美妙的樂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無論多么優秀的講解都比不上親身經歷來的生動,所以,我會常常組織一些動手操作活動,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去體驗科學知識。
比如,為了讓幼兒了解磁鐵的的特性以及引力與斥力的概念,我舉行了一次名為“磁力賽車”的比賽,游戲規則如下:比賽選手每人發兩塊長條磁鐵,上面有劃分南北極的標志,比賽開始前,所有參賽的小朋友站在一個長條形的桌子前,桌子上畫有兩條相距四十厘米的平行線,選手的磁力小車(一塊條形磁鐵)放于起始線處,每人手持另一塊磁鐵,比賽開始后,選手利用磁鐵的排斥力推著“磁力車”向終點線沖刺,期間兩塊磁鐵不可吸在一起,否則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最先到終點者獲勝。游戲中小朋友們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對磁鐵的南北極有了一定了解,對引力與斥力更是體會深刻,動手操作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動手操作活動蘊含著一定的游戲因子,幼兒往往愿意沉浸其中,也因此,在期間得到的體驗會更加清晰深刻,更能體味到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
三、實踐活動,應用延伸
在幼兒教學中,戶外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讓幼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同時,明媚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能促進幼兒更加健康的成長,而且在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戶外活動有利于幼兒右腦的開發,為幼兒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是益處多多。那么,在這些已經看到的益處之外,能不能讓戶外活動在科學教育領域也發生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選擇合適的場地,再輔以配套的內容,就能讓科學教育在戶外活動中展開。
比如,有一次我帶小朋友們到附近的公園進行戶外活動,為了讓小朋友們能夠更加細致的觀察大自然,在解散前我對小朋友們說:“待會活動結束的時候每人要交出一個以大自然景物為材料的作品,誰的作品比較特別或漂亮,就給他一定的獎勵。”小朋友們聽后皆興致勃勃的去尋找自己的目標,活動結束時有的小朋友交上一片美麗的樹葉,有的是漂亮的花朵,其中有一個小朋友找到一條蚯蚓交了上來,引起好多小朋友好奇的圍觀,還有很多特別的作品,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之后我首先向小朋友們介紹了各個作品的出處,這是什么樹葉、那是什么花朵、這個昆蟲叫什么,等等,當然,不會忘記給大家介紹蚯蚓的名稱和習性,最后我給幾個作品比較優秀的幼兒發了獎勵,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
在大自然壯闊美麗的景象下,隱藏著數不清的科學現象,若是教師能夠在戶外活動中施以正確的引導,必能為科學教育的展開產生助益。
幼兒的科學教育宜以引導為主,教師要做的就是設置合適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幼兒去揭開科學的面紗,以上謹為筆者的拋磚引玉之作,望讀者能夠從中受到啟發。
【參考文獻】
[1]陸艷萍.將科學教育融入到幼兒日常生活中[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06)
[2]管小婷.活在自然 學在生活——淺議幼兒園、家庭、社區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