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桂蘭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呢?我們不妨從吸引注意力,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語文課堂 課堂氛圍 參與 教師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56
在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不僅要學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學會如何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軌跡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教學就能事半功倍。
一、激發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即愉快)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維敏捷,從而更容易接受知識,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進而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這句話足以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后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如何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前提是老師必須和學生以平等、和諧的方式相處,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
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地大膽質疑、發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新課標要求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通過學生參與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上好一堂課的起點是備課,也就是把課文在教學中運用自如,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清楚學生才是主體,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文字淺,圖文對應的課文,要求學生圖文對照,自學課文。先抽生讀,其余學生聽并看圖,使學生對圖畫內容有先入為主的鮮明印象;再讓學生圖文結合自讀,而且給一定時間讀,目的是通過閱讀實踐,理解課文內容;最后采用不同形式讀,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我就采用了此種教法,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不僅培養了閱讀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利用圖畫來理解課文內容。對于人物語言、動作多的課文,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內容。我先讓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接著讓每個學生邊讀邊用動作表演,使其獨立理解課文內容;再接著分小組,一人讀書,其余根據課文內容表演動作,根據課文語句意思,互相糾正動作;最后,推出代表上臺表演,全班評價是否正確表演出了課文內容。于是讓學生思考小男孩語言、行動表現了他什么?這樣教學,教師講得少,學生實踐多,興趣高,人人參與都有所得,不僅培養了閱讀能力,而且培養了語文實踐能力。
四、加強教師自身素養
成為一位高素質的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高素質教育能展現教師的魅力,在課堂上要做到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并且說話要委婉動聽。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入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師滿腹經綸,才氣橫溢,授課時,或宏論滔滔,妙語連珠,或精點略評,字字珠璣,讓學生如飲甘醇,定會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繪聲繪色的形象性,表情達意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和諧悅耳的音樂性,嚴密準確的邏輯性,教師用這種語言描景狀物,述說人事,說明特征,品味詩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對典范的名篇佳作記憶成誦,而且應形成自己鉆研教材的真功夫,常教常新,能給學生以藝術熏陶與美的享受,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求知與做人的良師益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擯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擯棄家長制、霸道者的教風,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尋求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良好的課堂氣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在將來的工作、生活、學習中,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