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扎發
摘 要:玉米是瀾滄縣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玉米種植在全縣糧食生產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瀾滄人們糧食和經濟的重要來源。隨著農業產業的調整,對玉米的種植要求不斷提高,探索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迫在眉睫。在本文中,通過玉米品種的選擇、合理密植、田間管理將就瀾滄縣竹塘鄉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措施進行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一、引言
作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國農業當中,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作物類型,不僅是人們的糧食,同時也可以作為其余產品的制作原料以及動物的飼料,有著非常大的需求量。在該種情況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則具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需要能夠做好現有種植技術的創新與研究。
二、竹塘鄉玉米種植現狀
竹塘鄉位于瀾滄縣城西北部,距瀾滄縣城27公里, 214國道穿越竹塘鄉境內34公里,交通地理優勢明顯。轄區面積636平方公里,居全縣第五位,地屬山區半山區,海拔在800—2200米之間,年日照時數1740余小時,年平均氣溫在15—17℃之間,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之間,日光足、雨量好,土壤中富含有機物質,氣候溫和,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全鄉轄11個村民委員會,175個自然村(寨),203個村民小組,有8840戶,32092人。2015年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12.6837萬畝;大小春糧豆總播種面積9.8415萬畝,總產量1737.3919萬噸。農民人均有糧375公斤,人均純收入3410元。2016年,實施完成玉米高產創建10000畝,實現單產535公斤,其中百畝核心區721公斤,千畝展示區634公斤,項目區單產比對照單產476公斤每畝增59公斤。可以說,玉米種植產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竹塘鄉經濟整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三、玉米種植存在問題
基礎設施方面,在抗災能力方面相對較差,對部分自然災害不能夠較好的應對。灌溉系統方面,系統老化情況較為嚴重,在經常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對玉米的正常生長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品種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改善,不僅玉米質量相對較低,且在成活率以及發芽率方面也存在較大的不足。在玉米具體栽培當中,相關人員受科學文化水平的影響、缺少技術指導,對農業現代化進程和玉米高產有很大影響。
四、玉米栽培技術要點
1.種子選擇。在玉米種植當中,品種的選擇非常關鍵,通過正確、優質種子的選擇,可以說是培養出高產玉米的重要基礎。在種植之前,就需要能夠對種子進行科學、全面的檢驗,外觀方面,要選擇大小均勻、顆粒飽滿的種子,并通過發芽實驗選擇出具有較高成活率以及發芽率的種子,保證穩產、高產的種子。筆者根據本地的地理環境和農民選擇的喜好,對表現較好的7個雜交玉米品種:“富華5號”、“大天1號”、“云金2號”、“甘優五谷1790”、“安單3號”、“云端999”、“興農單1號”在本地的產量表現做了對比,見圖1。
由圖1可知,“甘優五谷1790”品種產量最高,其次是“云金2號”和“大天1號”,“安單3號”和“云端999”表現最差。由此可知,“甘優五谷1790”、“大天1號”、“云金2號”3個品種對于竹塘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來說更利于實現高產。
2.合理密植。在密植處理當中,也要避免盲目進行,而是要同玉米實際品種積極結合,如果植株密度較小,則需要按照窄行方式進行種植,并根據土壤水分、肥力以及玉米品種綜合確定株距密度。在高產創建過程中,為了觀察到不同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可對株距和行距進行調整,以實現不同的種植密度,如表1。在相同的條件下,通過對不同種植密度的處理,收集各處理的產量進行對比,可擇出最佳的種植密度,如圖2。
通過對表1和圖2的分析,可知3、4、5的種植密度處理的產量要高于其他密度處理,其中3的最高。即種植密度4168、4447、3811的產量最高,其中種植密度4168的最高。由此可以得知,本地適宜的種植密度在3800—4500范圍內可以實現高產。結合表1,適宜密度的株距和行距分別是20*80、25*60、25*70。
3.合理灌溉。在玉米種植中,灌溉技術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因素,將直接關系到玉米產量。雖然在較為干旱的條件下玉米也能夠生存,但是如果水分一直較少,則會因此對玉米的產量產生影響,甚至會對其存活產生影響。灌溉方式方面,噴灌以及溝灌是經常應用的兩種灌溉方式。作為一種高桿作物,玉米在種植時需要具有較寬的行距,更有利于灌溉當中的節水處理。隔溝灌水也是溝灌當中經常應用的一種方式,即按照寬窄結合的方式實施隔溝灌水,以此更有利于實現玉米節水效果的提升。同溝灌相比,噴灌方式較為復雜,且在具體應用當中具有較多需要考慮的因素,需要能夠在應用中具有技術方案的科學指導,該方式能夠實現全方位灌水,能夠以人為方式實現給水量的控制,在玉米產量提升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4.合理施肥。施肥是玉米生長當中不可缺少的步驟,但需要能夠做好時機的把握,避免因此對玉米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在具體工作開展中,需要根據玉米生長發育的實際情況確定施肥量以及施肥時間,而要想獲得這部分信息的把握,科學的施肥測量技術十分關鍵。同時,由于玉米在生長當中具有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對此,則可以根據不同時期測量結果判斷是否需要分層次追肥。
在高產創建的探索中,筆者根據土壤化驗資料和不斷的試驗,總結出如下施肥配方:畝施農家肥1000—1500kg,氮肥40kg,磷肥50kg,鉀肥10kg,鋅肥1kg。其中2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鉀肥、鋅肥與農家肥混勻后用作底肥,80%的氮肥分兩次追肥施下,其中拔節肥、穗肥各用40%。
5.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主要技術要點是苗全、苗齊、苗壯,主要措施有查苗補苗和間苗定苗兩點。在玉米出苗后觀察并及時查苗補苗,并在玉米3葉以前完成。補苗采用補播種、移苗補栽、育苗補栽三種方法。
(2)中耕管理。當玉米進入拔節期(5—6葉)結合小培土,畝施尿素15kg;當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11—13片可見葉),結合大培土畝施尿素15kg。施肥的方法是在兩植株之間打6—10cm的深穴或離植株10cm出開溝施肥,然后大培土。其次,看植株長勢巧施粒肥。如植株長勢良好,夜色濃綠,無早衰現象的田塊不可施;如植株發生脫肥現象應補施1.5%尿素與0.5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70—100kg/畝進行葉面噴施,或撒施尿素7—10kg/畝。
(3)隔行去雄。玉米剛剛抽雄是,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全田去雄三分之一,有利于田間通風透光,節省養分,減少蟲害。
6.除草與病蟲害防治
(1)除草劑應用。除草劑是玉米種植當中經常需要應用的藥劑類型,在具體應用之前,需要經過科學的技術以及方案指導。目前,市場當中具有多種類型的除草劑,在實際選擇中存在較大的難度,且在用藥時機方面難以確定,需要通過縝密的安排避免因雜草過多對玉米產量產生影響。通常情況下,出苗期可以說是使用除草劑的最佳時機,該時間段可以說是雜草十分脆弱的階段,同藥物接觸就很容易死亡,能夠獲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在具體除草劑應用中,需要做好用量方面的控制,保證能夠殺死雜草即可,避免因用量過大導致浪費。
(2)玉米病蟲害防治。在玉米生長中,病蟲害的存在將對玉米產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正是玉米減產的重要原因。為了避免玉米發生病變,做好日常田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即在做好良好光照、通風條件保持的基礎上做好施肥以及灌溉處理,以此實現玉米抗性的增強。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害蟲數量,在播種階段就需要能夠對種子做好藥物拌種處理,以此避免種子當中的病菌進入到土壤導致病害發生。病蟲害防治方面,可以選擇使用毒谷進行誘殺,在對鼠類以及害蟲進行誘殺的情況下減少損失。而根據玉米病害類型的不同,也需要有針對性的做好藥物治理,并盡可能選擇具有較強抗病性的品種進行種植。
五、結語
作為我國的重要農業作物,玉米的產量直接關系到我國的農業生產穩定。在上文中,通過種子品種、種植密度、水肥管理、田間管理四個方面淺析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首先,選擇適宜本地環境氣候的品種對實現玉米高產具有決定性作用。在種植密度方面選擇3800—4500的種植密度,即株距和行距分別是20*80、25*60、25*70,有利于高產的實現。其外,做好水肥管理和田間管理,科學施用肥水和農藥。在具體種植中,做好相關措施的把握,通過技術措施的科學應用保障種植產量。
參考文獻:
[1]畢鴻涵.東北春玉米高產栽培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4(21):27-27.
[2]張艷,謝永江,趙斌.春玉米膜草兩段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2):30-30.
[3]潘軍茂,李靜娟.旱地春玉米不同種植模式試驗分析[J].陜西農業科學.2014(01):40-42.
[4]瀾滄縣2012---2014年《玉米高產創實施方案》;瀾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5]瀾滄縣2012-2014年《玉米高產創項目總結》;瀾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