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躍
摘 要:羅甸縣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 ,大力推廣間作套種與立體種植技術 ,在生產實踐中摸索出春玉米套種大白菜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本文就此種植技術展開論述,希望可以給廣大農戶一些參考。
關鍵詞:春玉米;套種;大白菜;高產技術
羅甸縣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 ,大力推廣間作套種與立體種植技術 ,在生產實踐中摸索出春玉米套種大白菜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一般畝產春玉米500kg,春大白菜5000kg,一季畝收入3500元以上。 此模式技術操作簡便 ,緩和了大白菜夏季市場的供需矛盾 ,投入低 ,效益高 ,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一、春玉米套種大白菜的理論根據
1.生育期長短不同
春播玉米生育期110天左右,而春大白菜移栽后生育期60天左右,二者共生期較短,玉米進入生殖生長期大白菜已收獲,互不影響。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相輔相成
玉米為喜溫、高光效作物,與大白菜套種后行距加大,有利于通風透光和增庫擴源,能夠提高光合效率和單株產量。同時,由于玉米株高葉茂,起到自然遮蔭作用,為套種的春大白菜提供了溫和涼爽的自然環境,不僅可減少病毒病的發生,而且更有利于大白菜的生長和結球,提高其品質,為大白菜夏季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
3.玉米適合稀植
玉米尤其是農大108等大穗型品種,畝栽密度2800株左右,單株產量在0.25-0.3kg,適宜稀植。與大白菜套種后,可充分提高土地及自然資源利用率,同時為大白菜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在不影響玉米生長與產量的情況下,每畝增收大白菜5000kg,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二、品種選擇與茬口安排
1.玉米選用適宜稀植的大穗型品種,如渝單5號、農大108等;大白菜選用耐低溫、抗病、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如陽春、春大將、鄭研春一號等。
2.在12月可以育苗玉米,在1月20日左右進行玉米移栽,并覆蓋地膜,玉米行距1.1m,株距0.22m,每畝密度2750株。1月28日在玉米行間移栽2行大白菜,行距0.5m,株距0.4m,白菜行與玉米行間距0.3m,每畝定植3031株。3月上旬收獲上市,畝產大白菜5000kg左右,市場售價0.8-1.5元/kg。
三、栽培技術要點
1.玉米栽培技術拔節期追施尿素15kg,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kg,追肥后天氣干旱時及時澆水,其他管理同大田。
2.大白菜栽培技術
(1)地塊選擇。以土層深厚,肥力較高,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較為適宜,畝施優質農家肥3-5m2,三元復合肥50-60kg,精細整地,并順玉米行制成寬0.6m畦。
(2)適時育苗。定植3月中旬采用拱棚營養缽或營養袋育苗,配制營養土時,取上茬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大田土7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3份,每立方米營養土再加入三元素復合肥1.5kg,充分混拌均勻即可制缽或裝袋育苗。苗齡30天左右時移栽到大田,定植后澆1次小水,隨后覆蓋地膜,以增溫保墑。
(3)肥水管理。大白菜定植后應以促為主。干旱時小水勤澆,始終保持土壤濕潤,禁止大水漫灌。蓮座期和包心期追肥2次,每畝每次追施尿素15kg,結合追肥適當加大澆水量。
(4)及時防治病蟲害。春播大白菜生長期間發生危害的病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霜霉病、軟腐病、炭疽病等,應加強田間調查,做到及早發現,適時防治,將病蟲危害控制在初發階段。對蚜蟲、菜青蟲等害蟲可用敵百蟲、敵敵畏及菊酯類農藥噴霧防治;對霜霉病、炭疽病可用克露、瑞毒霜、甲基托布津等噴霧防治;軟腐病發生后,拔除病株帶出田外深埋,病穴用生石灰消毒,病株周圍2或全田3噴灑敵克松或農用鏈霉素,防止擴展蔓。
參考文獻:
[1] 安瞳昕,吳伯志,代平,牛華林. 甜玉米蔬菜間套復種模式產值效益研究[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4(01) .
[2] 丁桂亞,高立平. 大白菜生物學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12(13).
[3] 唐海明,肖小平,湯文光,汪柯,郭立君,李超,程凱凱,楊光立. 不同施肥模式和覆蓋方式對春玉米干物質積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1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