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陸良縣龍海鄉大春馬鈴薯存在盲目施肥、過量施肥問題,在多年田間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陸良縣大春馬鈴薯施肥指標體系,制定了陸良縣大春馬鈴薯專用配方,通過肥料用量試驗進一步驗證該鄉大春馬鈴薯專用配方肥的施用效果和探索合理用量,結果表明,當地大春馬鈴薯(13-12-10)配方肥用量600kg/hm2,出苗率、單株結薯數、單薯重、單株薯重、商品薯率等經濟性狀最優,產量最高,進一步回歸分析得出當地最高產量施肥量為751.7kg/hm2。
關鍵詞:大春馬鈴薯;配方肥;合理用量
大春馬鈴薯是陸良縣龍海鄉的傳統優勢產業,常年種植面積1733.3hm2。自2007年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以來,龍海鄉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根據全鄉的土壤養分狀況,結合大量的馬鈴薯肥料效應試驗研究,制定了大春馬鈴薯(13-12-10)專用配方比例,并以“農企合作”方式生產推廣配方肥,使該配方肥在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農戶為盲目追求高產,過量施肥現象較為突出,使馬鈴薯的品質和效益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2015年在龍海鄉小寨村委會開展大春馬鈴薯專用配方肥用量試驗,為進一步驗證該配方肥在生產中的施用效果和合理用量,指導全鄉大春馬鈴薯科學施肥提供參考。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安排在龍海鄉小寨村委會小寨村農戶李順生的責任田里,試驗地塊經度:103°50′55″、緯度25°0′56″、海拔:2210.1米,面積1333.4m2,土壤類型為碳酸鹽巖地區紅砂土,土壤質地為砂壤土,土壤結構粒狀,肥力中等,地勢平坦,前作大白菜。
2.試驗材料
馬鈴薯品種選用青薯9號;肥料為陸良縣農企合作大春馬鈴薯(13-12-10)專用配方肥。
3.試驗設計
試驗根據施肥量不同設0kg/hm2、300kg/hm2、600kg/hm2、900kg/hm2、1200kg/hm2五個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三次重復,共計15個小區,每個小區長8m,寬3.3m,小區面積26.4m2/區。試驗處理及配方肥用量見表1。
4.試驗過程
本試驗采用高壟單行栽培,試驗地塊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翻犁,精細整地,試驗區四周設置保護行。2015年3月5日播種,按 (55cm×27cm)規格開溝條播,各小區種植密度保持一致為6.6萬塘/hm2,每公頃施腐熟農家肥30000kg,各處理化學肥料按試驗設計一次性基施,做到種肥分開。試驗田間管理一致,開花期防治晚疫病2次,馬鈴薯生長良好。于8月7日收獲,收獲時按小區進行實收測產和經濟性狀調查。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處理生育期表現
由表2可見,不同處理馬鈴薯的全生育期在140-152天之間,其中以處理1最短,比其他處理提前了4-12天,主要是成熟期提前;其他處理生育期長短依次為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其差異主要表現在成熟期。試驗表明,不同處理馬鈴薯的生育期在成熟期差異較大,且隨施肥量的增加,馬鈴薯的生育期隨之延遲。
2.不同處理經濟性狀分析
由表3可見,不同處理馬鈴薯的出苗率以處理1最高,其次是處理2、處理3,最低是處理5,且該處理出苗率明顯低于其他處理;馬鈴薯的株高在100.2-117.5cm之間,其中以處理5最高,處理1最矮,且隨施肥量增加,馬鈴薯的株高隨之增加;馬鈴薯的單株結薯數以處理4最多,其次是處理3,最低是處理5,其中大薯數較多的是處理5、處理3和處理4;單株薯重以處理4最高,其次是處理5和處理3,處理1最低;單薯重以處理5最高,其次是處理3和處理2,處理1最低;商品薯率在71.9%-88.4%之間,其中以處理5最高,其他依次是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總的來看,不同處理馬鈴薯的整體經濟性狀以處理3最好,處理4次之,其他依次是處理5、處理2、處理1。
3.不同處理產量差異顯著性分析
由表4可見,不同處理馬鈴薯經濟產量在21917.8-27812.0 kg/hm2之間,其中以處理3產量最高,其他依次是處理4>處理5>處理2>處理1。通過方差分析,由表5可見,試驗重復間差異不顯著,處理間F=13.821>F0.01=7.006,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通過多重比較,由表6可見,處理1與其他處理之間產量有極顯著差異;處理3與處理2之間產量有顯著差異,與處理4、處理5之間產量無差異;處理2、處理4、處理5之間產量無差異。
4.不同處理施肥量和產量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測算(13-12-10)配方肥的最高產量施肥量,將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得出馬鈴薯產量(y)與施肥量(x)的回歸方程為y=-0.0104x 2+15.636x+21894,經回歸統計,R=0.99表示產量和施肥量之間高度正相關,R2=0.993表明回歸方程擬合效果較好。通過回歸方程曲線擬合圖可以看出隨著施肥量增加產量也增加且有一最大值,利用回歸方程計算得出該配方肥的最高產量施肥量為751.7kg/hm2,最高產量為27771.0kg/hm2。
5.不同處理效益分析
按2015年大春馬鈴薯市場價0.8元/kg、(13-12-10)馬鈴薯配方肥2.1元/kg計算各處理經濟效益(只扣除肥料成本,未扣除其他支出)。由表7可見,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在17534.2—20989.6元/hm2之間,其中以處理3最高,其他依次是處理4>處理2>處理5>處理1。
三、結論與討論
1.本試驗結果表明,在當地大春馬鈴薯生產上施用(13-12-10)配方肥對改善馬鈴薯的經濟性狀,提高產量及效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其中配方肥用量600kg/hm2的馬鈴薯出苗率、株高、單株結薯數、單薯重、商品薯率等整體經濟性狀最優,產量及經濟效益最高;配方肥用量900kg/hm2的馬鈴薯整體經濟性狀表現、產量及經濟效益次之。
2.根據試驗回歸分析得出的大春馬鈴薯(13-12-10)配方肥最高產量施肥量,結合馬鈴薯經濟性狀及效益分析,推薦當地大春馬鈴薯(13-12-10)配方肥合理用量為600-900kg/hm2。
3.大春鈴薯作為陸良縣龍海鄉的傳統優勢產業,科學施肥是提高全鄉馬鈴薯種植水平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本試驗推薦的大春馬鈴薯(13-12-10)配方肥合理用量與近幾年龍海鄉開展的“3414”等肥料效應試驗結果基本相吻合,在生產上應用可比當地農戶習慣用量節肥20%以上,最主要的是可以逐步糾正農戶的盲目施肥習慣,達到高產高效,實現減量增效。
作者簡介:謝谷忠(1965-10),男, 中專,在陸良縣龍海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