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舉
近幾年,我國養殖業迅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業績,肉、蛋、禽總產量連創世界第一,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調整人們膳食結構、提高農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養豬業發展尤為突出。而且以中小養殖場為主。本文對養殖戶在養豬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加以剖析,簡單闡述了養殖戶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為了切斷疫病傳染途徑,一定把好消毒關
首先要每周兩次對豬舍及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消毒,為了避免病原體產生耐藥性,消毒應采用2-3種不同成份的消毒液交替使用,保證消毒的效果。第二要在養殖場門口設立消毒池;第三還要在通道設立紫外線燈進行消毒;一般來說消毒選擇溫度高時消毒比溫度低效果好,消毒液濃度高比濃度低效果好,還要注意以下因素影響如濕度、PH值、有機物、穿透作用(也就是說物品被消毒時,殺菌因子必須直接作用到微生物本身才能起殺菌作用)。消毒是殺滅病源微生物,預防傳染病傳播、蔓延的根本措施。
二、為了確保免疫效果,一定把好免疫關
養殖場戶可以按照畜牧部門推薦的免疫程序,加強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敗血性鏈球菌豬、豬瘟、豬肺疫、口蹄疫、偽狂犬病、仔豬副傷寒、大腸桿菌等疾病的免疫。當前豬場的發病的病原主要以細菌和病毒為主,接種疫苗可以增強豬體的特異性免疫的,是目前控制和消滅疾病的主要方法,也防治一些疾病最省錢和最有效的手段。
首先按照免疫程序對每個a疫病逐個去免疫,要對所養的豬只逐頭足量的注射疫苗,如果豬個別豬有病或其他情況不能免疫的,要做好登記,等到能夠免疫時及時的補免,這樣可以提高豬的整體免疫抗體的水平,抵抗疾病。其次注意口服疫苗時拌疫苗所用飼料的量,給點過多,豬很長時間吃完,疫苗活菌死亡;給得太少有的豬吃不到或吃到很少的疫苗,都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正確的做法是服用疫苗時應拌入涼飼料中飼喂,服用前應停食3-4小時,把疫苗拌入適量的飼料中,讓豬在四個小時吃完。口服疫苗時還有注意,口服接種前后,不可服用抗菌素。最后,要注意針頭的長度,保證注射疫苗到有效部位。現在疫苗一般要求肌肉注射,豬長到30公斤以后,脂肪加厚,12*15短針頭注射疫苗沒有到達肌肉層而是注射到了脂肪層,不能有確實的效果,要選用12*20的針頭,如果是母豬還可以選12*25的。
三、為了消滅傳染源,一定把好無害化處理關
為了有效的控制傳染病的發生,養殖場戶應對養豬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尿液、病死豬只及被污染的墊料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完善無害化處理設施。對豬所排出的糞便、尿液要在固定地點堆積發酵;污染的墊料進行焚燒處理;對病死豬只,尸體切忌扔在水溝邊、坑里,以免向環境中散毒,將尸體用焚燒爐焚燒或深埋。養殖場要完善以下無害化處理設施:隔離間、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生產區清潔道和污染道分設、健全防疫制度。
四、為了增加豬的抵抗力,一定要加強飼養管理關
1.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制度;如需從外地引種時,應隔離觀察15-30天,確定為健康豬時,才能進入生產區進行飼養。全部出欄后,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消毒。
2.養殖場戶要保持環境清潔;適當通風;保持水和料的清潔;合理密度,體重10-50kg的豬每頭占地面積0.8-1平方米,超過50kg的豬每頭占地1.0-1.2平方米。
3.養殖場戶飼喂全價飼料,減少應激,養殖場戶嚴禁養狗養貓。
五、為了防止霉菌毒素中毒,一定要控制好霉變飼料關
豬只攝入霉變飼料后,霉菌中的毒素隨之進入動物體內,一方面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使豬只注射疫苗后抗體水平仍然較低,誘發多種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動物采食了發霉變質的飼料會引起一系列疾病,主要臨床癥狀依飼料的霉變程度與動物采食的多少和采食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輕者出現胃腸炎、拉稀或糞便干燥呈球狀,懷孕母畜流產,重者出現神經癥狀甚至死亡。 所以在養豬過程中要注意檢查飼料的品質和存放條件。
六、為了防止繼發感染,一定抓好保健關
1.寄生蟲的保健
體內驅蟲:首選藥物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預混劑)
療程與給藥途經:公豬和母豬:每年春秋各驅蟲一次,一次二個療程,每一療程一周,二個療程的時間間隔為一周。
育肥豬:進入育肥舍1周后驅蟲一次,一次二個療程,每一療程一周,二個療程的時間間隔為一周。
2.細菌性疾病的保健.
新引入本場的豬在第一周以及母豬配種前第一周,在飼料中加入抗應激藥物如:電解多維、葡萄糖,有條件的添加口服補液鹽效果更加;同時添加廣譜抗生素如利高霉素、土霉素。為了控制哺乳母豬發生子宮炎和乳房炎,務必做到產仔前10d到產仔后10d添加抗菌素或中成藥如強力霉素、阿莫西林、白頭翁散等。
七、結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畜牧業尤其養豬業是我國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目前從養豬存欄量來看以中小養殖場為主,散戶有一定量存在,在這種養殖模式下,動物疫病在一段時間還會存在,通過以上辦法減低養殖場的發病幾率、提高廣大群眾的養豬的積極性和養豬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