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偉
愛輝區位于黑龍江省北部、黑河地區北部,跨黑龍江省第四、五、六積溫帶,屬高緯度寒帶地區,有種植大豆的基礎,高標準的“壟三”技術模式適合我區的大豆種植,該技術特點是選用優質品種,壟體、壟溝分期間隔深松,壟上雙條精播,分層深施底肥。
一、輪作與耕整地
1.輪作。實行合理輪作,不重茬,不迎茬。
2.秋整地。進行深松整地,達到三年深松一次。提倡秋季耙茬整地,盡量不進行翻耕整地,秋起壟,達到待播狀態。
二、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1.品種選擇。根據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按品種推廣區域化的要求,因地制宜選擇優質高產、熟期適宜、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或專用品種。主要推薦品種:
第四積溫帶:黑河38號、黑河43號、黑河48、北豆5、墾鑒豆28號。
第五積溫帶:黑河29號、黑河39號、黑河45號、東農49號、華疆4號、墾鑒豆27。
第六積溫帶:黑河25、黑河35號、黑河44號、黑河49號、東農44。
2.種子精選。種子播前要進行精選,種子質量要達到二級良種以上標準。
3.種子處理。可選用2.5%適樂時150毫升+35%金阿普隆20毫升,用于100公斤大豆種子進行包衣,防治大豆根腐病、褐稈病。
三、施肥
1.有機肥。每公頃施有機肥(有機質含量8%以上)15噸以上,結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2.化肥。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提倡減少種肥用量,增加葉面肥用量;減少大量元素肥料用量,增加微量元素用量。化肥做種肥,每公頃施肥量按純氮18~27公斤、五氧化二磷46~69公斤、氧化鉀20~30公斤,施于種下4~5厘米處,或分層施于種下7~14厘米處。葉面追肥2~3次,從大豆初花期開始到大豆田封壟為止,每公頃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5公斤,溶于150公斤水中噴施,并根據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四、播種
1.播期。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一般在5月5~25日。
2.播法。采用壟三耕播機或2BT-2播種機播種,小行距10~12厘米。
3.密度。根據品種特性、水肥條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每公頃保苗28~32萬株。
4.播種質量。播種均勻無斷條,20厘米內無籽為斷條,每5米斷條不超過一處。播種時應對準壟頂中心,偏差為±3厘米。
五、田間管理
1.深松。大豆拱土時,進行鏟前深松或趟一犁。
2.鏟趟。及時鏟趟,做到兩鏟三趟,鏟趟傷苗率小于3%。后期拔凈大草。
3.化學除草。根據雜草種類采用播后苗前施藥或莖葉處理。秋施藥,應在秋季溫度穩定在I0℃以下,土壤濕度適宜(以翻地不結塊為準),先翻耙平地后,邊噴藥,邊用機車牽引圓盤耙耙一次,耙深10~15厘米,待全田施完藥,再與第一次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耙地一次。禁用長殘效除草劑。推薦除草配方為:苗前土壤處理(公頃用量)48%異噁草松1000~1200毫升+96%金都爾1200~1950毫升或72%異丙草胺2500~3000毫升或90%乙草胺2000~2400毫升+80%闊草清30~45克。苗后莖葉處理(公頃用量)(1)48%異噁草松800~1000毫升+25%氟磺胺草醚1000~1500毫升;(2)25%氟磺胺草醚1000~1500毫升+40%苯達松1500-2000毫升。
4.防治病蟲害。做好蟲情預報,注意田間病蟲發生。
(1)大豆根腐病防控技術,以農業防治、藥劑拌種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綜合防控措施:一是與玉米、麥類等作物輪作;二是利用種衣劑處理大豆種子,每百公斤大豆種子用2%寧南霉素種子重量1%、或35%多·克·福種衣劑1500毫升、或2.5%胳菌腈200毫升包衣。發病初期及時噴灑非激素類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加養分的莖葉吸收,補充根部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不足,促進發新根。三是發病嚴重地塊,在噴施優質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基礎上,有條件的可再用2%寧南霉素水劑250倍液。
(2)大豆食心蟲防控技術。以農業防控和化學防控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農業防控以實現與禾本科作物遠距離輪作。化學防控是在成蟲盛發期和幼蟲初孵期采取下列方法進行防治,可選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0毫升水30公斤噴霧,噴藥時要注意雨天對藥效的影響,應用高桿噴霧機、自走式大型噴霧機作業效果較好。
(3)大豆蚜、大豆紅蜘蛛、大豆薊馬綜合防控技術。此類蟲害的發生與以長期高溫干旱少雨正相關,因此防治這類害蟲要結合當地的天氣狀況,結合發生特點,確定以化學防控為主,采用新型植保機械,降行走速度,防止漏噴。藥劑選用高效、低毒殺蟲劑,內吸型殺蟲劑。如 3%啶蟲脒乳油,每畝用量15-20毫升。在同時發生紅蜘蛛的地區,與1.8%阿維菌素每畝用量20毫升混用,以兼防紅蜘蛛。
六、收獲
1.實行分品種收獲,單儲,單運。
2.收獲時期。人工收獲,落葉達90%時進行;機械聯合收割,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
3.收割質量。割茬低,不留莢,收割損失率小于1%,脫粒損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臉率小于5%,清潔率大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