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
摘 要:文章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有利于草原地區生態草原旅游長遠發展的模式,為草原地區生態草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草原;畜牧業;旅游業
生態旅游是指在旅游過程中采取對生態環境負責任的態度,在享受自然的同時也保護自然,使旅游行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減小到最低程度。生態草原旅游是一種全新的草原開發理念,對依托草場資源來開展草原旅游的地區發展旅游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旅游環保工作
將發展旅游業和草原畜牧業結合起來是取得畜牧業發展的較好途徑,反過來畜牧業的發展也可以為旅游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旅游業的發展和畜牧業的壯大都不能離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將草原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的過程中,要加強旅游環保工作,盡最大可能降低融入負效應。應根據當地情況,做好旅游和發展的綜合規劃,從維護草原環境美和合理利用優勢旅游資源角度出發,遵循畜牧業和旅游業的發展規律,對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的規模和布局等各個方面進行統籌規劃。例如,在廣大牧區和半農半牧區建設各自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區,同時著手建設有諸多小型生態旅游連成一片的、系統化的大規模草原生態文化旅游特區等,以便最終達到既發展草原經濟,又不破壞草原自然生態環境的目的。
二、繼續推進畜牧業生產發展
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破單一、孤立、分散的小規模經營格局,從實際出發,構建畜牧業生產信息互通平臺,合理配置資源,加強規劃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在保持已有規模和優勢的基礎上,走出一條“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現代化畜牧產業之路。繼續推進畜牧業生產的健全和完善工作,使畜牧業以積極快進的發展態勢高調融入旅游發展中去,通過合作產業組織建設,規范經營,互促互進,公平競爭,全面推動草原畜牧業與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出臺扶持草原畜牧業與旅游產業共同發展的政策,爭取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貸款方面給予支持,同時有效吸納社會資金,充分發揮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發展的雙贏作用,帶動更多的牧民將資金投入旅游業,多渠道投資融資,從而跨越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發展的資金“瓶頸”,用好用活草原獨特的優勢資源,抓住機遇,實現草原牧區經濟的大力發展。
三、做好宣傳營銷工作
草原地區特殊的地質、地貌、自然條件不但為畜牧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旅游業發展拓展了道路。如今人們的生活開始邁入高層次的發展行列,草原景觀及其所擁有的開闊環境、氣候、民情等吸引著很多人前來休閑、觀賞。對草原畜牧業不熟悉的人們,往往把草原畜牧業簡單化和片面化,這種情況下直接將草原畜牧業融入旅游業,很難吸引客源,我們必須在宣傳推介方面做足功夫,重點推介草原畜牧業融入旅游業后為旅游業帶來的優質資源及特色畜牧產品、重大產業開發區域等,做好旅游形象的宣傳營銷,利用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網絡電視等多種渠道、多種手段,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有重點的宣傳營銷工作,使潛在的旅游消費者知曉、了解魅力的大草原。應發放各種現代版的旅游資料,讓更多的游客深刻認識、感知大草原畜牧業的規模和檔次,提升草原畜牧業和旅游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強化草原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合力
旅游業是一種有關資源開發型和資源利用型的經濟活動,離不開特定的自然資源條件。而草原畜牧業發展就是依附于大草原的優勢資源條件,有效利用牧草和家畜來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草原上擁有許多自然景觀、珍稀動植物和極具魅力的民族風情,這些是重要的旅游資源,依賴草原上的遠足旅行、狩獵、觀光及宗教活動,才能推動著草原旅游業的發展。草原旅游與一般的山地森林、歷史遺跡等的旅游活動迥然不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曠世景觀著實令許多游客神往。基于草原旅游業帶動牧區經濟的觀點,將草原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組合形成一種整體發展合力,是草原牧區經濟發展的有效組合模式。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必然帶動當地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科技興牧行動的貫徹執行、畜產品效益水平的不斷提升,無疑會為今后的旅游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找到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的恰當模式
轉變觀念,積極培育市場,建立完善的流通體系,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草原畜牧業融入旅游業的優質高效。我國草原分布廣泛,草原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各地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等情況有很大差異性。就草原的游牧經濟而言,無論是生存空間、生活結構還是生產方式均呈現出明顯的生態化傾向模式,其特點具有循環再生性、良性有序性和無害無廢棄物性。現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牧區的眾多生態文化旅游點,建立系統化、專門化、大規模一體化的生態文化旅游風景區。不但如此,若條件允許,還可以鼓勵當地牧民暫時放棄畜牧業生產,全心全力投入到生態文化建設上來。根據牧民經濟基本規律,不妨半年經營旅游產業半年修整發展畜牧業。這樣一來,牧民就有足夠時間參加體力和腦力勞動,民俗風情和草原生態環境同時又得到了保護。在建設草原畜牧業經濟的過程中,要盡力打造特色,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避免草原畜牧業旅游的同質化發展,切實根據地域實際情況開展草原畜牧業的特色旅游。
六、結語
草原旅游是內蒙古旅游業中最大的一張名牌,其最大的吸引力莫過于草原環境和生活在草原上的原住民(牧民)。各地要切實根據不同地域草原畜牧業的實際情況來推動草原畜牧業與旅游業的融合,找到一條既能發展畜牧業又能擴充草原畜牧業旅游容量的特色道路。
參考文獻:
[1]李彪。內蒙古中西部草原旅游生態化探索[J]。新西部(理論版),2013(22):28—29.
[2]張莉杰。草原旅游品牌化發展研究——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7):8—10.
[3]呂君,吳必虎。中國草原旅游研究的進展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10(4):403—410.
[4]葛宏。論傳統草原文化保護與草原旅游發展[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