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歡 關亞軍 王巧霞 梁曉麗
(定西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甘肅 定西 743000)
比較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劉歡歡 關亞軍 王巧霞 梁曉麗1
(定西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甘肅 定西 743000)
目的 探討對比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4例。對照組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觀察組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對比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天數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兩組術后1年的髖關節Harris評分以及SF-36量表評分結果。結果 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天數均顯著少于觀察組(均P<0.05);兩組術后1年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1年SF-36量表各維度及總體健康的評估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療效。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創傷更小,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遠期生活質量更好,臨床應綜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手術方案。
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
老年股骨頸骨折多主張通過手術以及早期的功能鍛煉,以降低骨折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1〕。由于老年人群多合并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基礎疾病,且存在骨質疏松、關節功能退化等,因此,手術方案的選擇一直是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的難點。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均為臨床常用的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方式,本研究擬對比兩種術式的臨床療效及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108例,均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和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60~84〔平均(75.31±6.17)〕歲;致傷原因為滑倒摔傷35例,高處墜落傷14例,車禍撞擊傷5例;Garden分型:Ⅱ型10例,Ⅲ型24例,Ⅳ型20例。觀察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60~81〔平均(74.19±6.35)〕歲;致傷原因:滑倒摔傷33例,高處墜落傷15例,車禍撞擊傷6例;Garden分型、Ⅱ型8例,Ⅲ型25例,Ⅳ型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髖部X光片確診股骨頸骨折。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等具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因腫瘤、代謝性疾病等其他原因導致的股骨頸骨折患者;合并髖臼軟骨退變等其他髖部病變以及既往有髖關節置換術史的患者;有認知障礙、意識障礙以及既往髖部功能障礙等影響本研究療效評估的患者。
1.3 研究方案 所有患者均通過術前X光檢查,明確骨折部位、移位情況、皮質厚度以及髖臼情況等,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手術方案。手術采用硬膜外麻醉,髖后側入路,切開皮膚并逐層分離至關節囊,將其切開暴露股骨頭和股骨頸。對照組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暴露骨折處后,將股骨頭分離并取出,并根據取出的股骨頭,選取適當的人工股骨頭假體,以40°及前傾20°將人工假體置入。觀察組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暴露關節囊并將關節囊和滑膜切除,清理髖臼后,植入人工髖臼并固定為外傾45°和前傾10°~15°。然后將股骨頭安放于髖臼內,并將髖關節復位。確認髖關節的活動度、松緊度合適后,完成手術。兩組均經術區沖洗、留置引流管、分層縫合后結束手術。術后兩組患肢均保持外展中立位并抬高15°,給予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加強術口護理,并在我院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促進術后髖關節功能的恢復。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數;采用髖關節Harris評分〔2〕評估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以Harris評分≥90分為優,<90分而≥80分為良,<80分而≥70分為可,<70分為差,對比兩組術后1年髖關節Harris評分的優良率;采用SF-36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兩組術后1年SF-36量表的評估結果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數比較 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天數均顯著少于觀察組(均P<0.05)。見表1。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失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住院天數(d)對照組78.16±7.53328.52±23.95189.31±8.9620.89±2.01觀察組99.47±6.02371.06±28.14321.62±13.4926.48±2.16t值9.7815.17511.8024.518P值0.0000.0000.0000.005
2.2 兩組術后1年髖關節Harris評分比較 對照組術后1年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為74.07%(優14例,良26例,可9例,差5例),觀察組的優良率為81.48%(優17例,良27例,可7例,差3例),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χ2=0.857,P=0.355)。
2.3 兩組術后1年SF-36比較 觀察組術后1年SF-36各維度及總體健康的評估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組別活力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總體健康對照組72.18±4.3172.08±5.2173.98±3.8171.28±5.7173.26±4.0972.69±5.2172.69±5.21觀察組78.09±5.2776.12±5.1878.19±5.1976.99±4.1877.31±4.3176.96±5.4177.26±5.08t值4.0163.5833.9174.1353.5263.6134.306P值0.0110.0250.0210.0090.0230.0240.008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56%(肺部感染、術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各1例),觀察組為9.26%(肺部感染2例,術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假體脫位各1例),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0.135,P=0.713)。
股骨頸是髖部骨折的好發部位,老年人群由于骨質疏松以及下肢肌群功能退化,股骨頸骨折的發生風險更高〔3〕。股骨頸骨折由于血液供應差,容易發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頭壞死,保守治療及內固定手術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患者還可因長期臥床而發生肺部感染、壓力性潰瘍等并發癥,嚴重時可引起患者的死亡〔4〕。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全髖關節置換術均是解決股骨頸骨折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頭壞死的有效方法,但手術方案的選擇仍是困擾臨床的難題。
本研究結果說明相對于全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可有效減少患者的手術創傷,縮短患者術后的康復時間。因此,對于高齡、對手術創傷耐受能力低、手術風險較大的患者,可優先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5〕。髖關節置換術是采用人工假體替換損傷的股骨頭患者全髖組織的手術方式,有效解決了老年股骨頸骨折因供血障礙、骨質疏松造成的骨折不愈合、股骨頭壞死的問題,但也因為手術過程較為復雜,手術時間較長和手術創傷較大,給老年患者帶來的手術風險較大〔6,7〕。因此,臨床在制定手術方案前,應詳細評估患者的基礎情況,治療患者的基礎病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雖然創傷性較小,但是遠期存在髖臼磨損等問題,影響患者術后髖關節的功能〔8〕,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這主要是髖臼磨損給患者造成的疼痛及髖關節活動障礙使其生活質量下降。張學斌等〔9〕的研究結果也證實,全髖關節置換術可有效降低再手術率,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更優,具有更好的遠期療效。因此,如果對術后髖關節功能的要求高,且身體基礎情況好的患者,可優先考慮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10〕。本研究中發生肺部感染和術口感染的患者均經抗感染、加強術口護理后治愈。下肢深靜脈血栓則給予抗凝治療,假體脫位則給予翻修手術而治愈。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療效。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創傷更小,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遠期生活質量更好,臨床應綜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手術方案。
1 黃云波,黃 科,梁仁致,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4):527-9.
2 錢定軍.兩種方法評價全髓關節置換前后髖關節活動能力的比較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5):107-8.
3 Lee T,Rammohan AV,Chan A,etal.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femoral neck to fracture:an assessment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s of age-remodeling and stress reduction〔J〕.J Biomech,2012;45(6):931-7.
4 高悠水,孫玉強,張長青,等.股骨頭骨折的診治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6):361-9.
5 張時文,李宣明.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7):692-4.
6 Memtsoudis SG,Pumberger M,Ma Y,etal.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J Orthop Res,2012;30(11):1811-21.
7 郭學峰,王裕民.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16):1488-91.
8 王 雷,劉慶寬,張元民,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翻修相關原因淺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7):1039-41.
9 張學斌,沈業彤,張子玉.全髖關節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股骨軟骨折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6):1640-1.
10 崔維頂,陳哲峰,劉 鋒,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80歲以上老年人移位股骨頸骨折的療效觀察〔J〕.實用老年醫學,2015;29(12):1043-4.
〔2016-10-12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劉歡歡(1984-),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創傷及關節研究。
R68
A
1005-9202(2017)06-145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6.067
1 定西市通渭縣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