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往來

編者之語
3月,我們編輯著這一期的雜志。3月,最熱門的話題當屬兩會。盤點兩會,振興實體經濟成了網紅爆款議題。
近幾年來經濟下行,實體經濟不振,如何破局已成為大家極為關注的事情。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他表示,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物流業是當下創業的熱土,互聯網+物流也成了創新的高地。那么國家如何扶持物流企業創新呢?國家應該出臺一攬子政策,完善資本市場法律法規,把“脫虛向實”的措施真正落實到位,促進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并成為“新經濟”的代表。
編輯部:
在今年兩會上引爆了一場論戰。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馬可·波羅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平公開炮轟淘寶傷害實體經濟,稱其嚴重擾亂價格和服務體系,是對實體經濟的釜底抽薪。淘寶則回應說,淘寶網是百分之一百的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搞得好有我們的功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表示,互聯網是把雙刃劍,能幫助實體經濟發展,但做得不好的話,對實體經濟傷害也比較大。看來對此問題企業家們看法不一,孰是孰非尚無定論。故此,希望貴刊刊登有關方面的文章和案例,以解讀者之惑。
編輯部: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是公路“三亂”造成的,眼下政府說要做“減法”,就是全面清理整頓行政事業性收費,繼續加大對各種違規收費查處力度,有效降低企業運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如此看來公路“三亂”也在“減法”之列,那么消除公路“三亂”或將指日可待了!不過,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有所擔心,清理公路“三亂”多年,可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三亂”改頭換面出來收“買路錢”。那么,此次政府說要做“減法”,不如干脆來個精簡機構,把那些能夠制造公路“三亂”的機構撤掉,“三亂”還會多嗎?
編輯你好: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請問編輯,加計扣除是怎么一回事?
讀者朋友肖瑚你好:
加計扣除是稅法規定的計算方法,是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措施。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如果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國家2016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規定,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對該規定進行了細化,明確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也就是說,按照研究費用是否資本化為標準,分兩種方式來加計扣除,但其準予稅前扣除的總額是一樣的,即都是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的150%。
本刊小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