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快速推進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化進程,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一致性

2017-04-08 07:54:42高社軍
臨床薈萃 2017年4期
關鍵詞:標準化實驗室糖尿病

高社軍,李 宏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檢驗科,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專題·

快速推進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化進程,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一致性

高社軍,李 宏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檢驗科,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糖化血紅蛋白A1c(HbA1c)已經作為評價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情況及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指標。但它的檢測方法繁多,各級醫院實驗室操作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實驗室之間檢測結果偏倚較大。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發布HbA1c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011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采納,即時推動了國際上的HbA1c檢測的標準化進程。國際HbA1c標準化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國HbA1c檢測質量尚存一定差距,需在HbA1c標準化方面做出進一步努力。

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A1C

高社軍,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檢驗科主任,主任技師,教授,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生化學會臨床生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北省醫學會生化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北省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委員,河北省臨床實驗室管理協會常務理事,國家863課題子課《代謝綜合癥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與胰島素抵抗關系的研究》(2011AA02A111)項目負責人,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河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研課題2項,主編《檢驗結果臨床應用及評價》、《腫瘤實驗診斷學》、《檢驗醫學高級教程》、《免疫膠體金技術臨床應用》、《臨床生物化學及實驗技術》等學術著作,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臨床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技術的臨床應用,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及相關疾病發病機制及診斷方法學研究,腫瘤個體化治療及靶向藥物的臨床應用等。

近年來,血糖控制一直是糖尿病治療中最重要的問題,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試驗(DCCT)等多項大型試驗均證實血糖控制情況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同時,這些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降低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GHb)與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發生風險間的直接關系,以及平均血糖水平與GHb之間存在相關性[1]。而糖化血紅蛋白A1c(HbA1c)是GHb檢測的最主要標志物,作為目前評估長期血糖狀況的最好指標,HbA1c有助于確定治療目標以降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因HbA1c升高代表慢性的血糖增高,對實驗室測定HbA1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HbA1c結果一致性的問題,直接影響了HbA1c臨床應用。為此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國家血紅蛋白標準化計劃(NGSP)為實現HbA1c檢測的結果一致性,開展了HbA1c檢測標準化工作,從HbA1c的檢測方法學,校準品的溯源性以及偏倚允許范圍都進行認證,有效的促進了HbA1c檢測的標準化工作。為此,國際臨床化學協會(IFCC)也對HbA1c檢測的參考系統和參考物質進行了明確,這些工作極大的促進了全球范圍內HbA1c檢測標準化工作的更進一步推進。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和IFCC已經推薦HbA1c做為糖尿病的診斷指標。2009年,ADA發表的專家共識指出:HbAlc的檢測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診斷與治療療效的監測。次年,ADA在指南中明確將HbAlc≥6.5%的界限值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指標。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如日本和瑞典等已將HbA1c用于篩查早期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并將HbA1c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標志物。然而,由于HbA1c檢測系統的不同導致實驗室間結果差異性較大,因此HbA1c檢測方法所得結果可能不完全一致。基于上述原因,目前我國在2013年糖尿病治療指南中尚未正式將HbA1c列入糖尿病診斷標準,主要問題包括:①我國尚缺乏有效的HbA1c量值溯源體系。②實驗室間質控方式有待完善。③國內雖已能生產全自動HbA1c分析儀器,但與其相配套的校準品和質控品與國外廠商仍存在較大差距,多數國產化的設備沒有通過NGSP認證。④對異常血紅蛋白尤其是變異的血紅蛋白對HbA1c檢測系統干擾性的研究仍需深入,實驗室人員往往缺乏認識,難以較合理解釋HbA1c結果差異性的原因[2]。因此,推進HbA1c標準化工作迫在眉睫、至關重要。

1 GHb變異及干擾因素

HbA1c的干擾主要存在內源性血紅蛋白的干擾和檢測方法差異性兩方面, 由于實驗室對血紅蛋白變異造成的內源性干擾認識和了解還很模糊,同時對檢測方法的干擾認識不足,溯源體系的不完整等因素造成各實驗室間結果的不一致。

血紅蛋白病是與遺傳相關的血液系統疾病,常見的包括異常血紅蛋白病和地中海貧血兩大類:異常血紅蛋白病是血紅蛋白合成過程中,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發生異常;而地中海貧血為基因突變導致血紅蛋白的珠蛋白肽鏈生成障礙。臨床可表現為溶血性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或代償性紅細胞增多所致紫紺等。但臨床多數為隱匿性(即無臨床癥狀)的血紅蛋白病。

正常人包括3種血紅蛋白:HbA、HbA2和HbF。HbA即α2β2,占血紅蛋白總量的95%以上,是健康人最主要的血紅蛋白。在胚胎期到出生2個月內,HbA很少,約占血紅蛋白總量的10%~40%,出生后6個月才達成人正常水平。而HbA2由α2δ2構成,在出生后1年內產生,約占血紅蛋白總量的2%~3%。但HbF由α2γ2構成,出生時最多,約占血紅蛋白總量的70%~90%,在出生后1~6個月之內逐漸降低,在出生6個月后,降到正常人血紅蛋白的1%左右。因為血紅蛋白的合成由不同的遺傳基因控制,在血紅蛋白合成過程中表現為不同的肽鏈結構。大量的珠蛋白合成過程中由于其單個或多個氨基酸缺失或被替代,最終導致珠蛋白的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因此紅細胞中就會產生血紅蛋白變異體,即異常血紅蛋白病。隨著對血紅蛋白變異體研究的日趨深入,目前已證實全世界范圍內通過血紅蛋白結構分析發現的異常血紅蛋白已達600多種,但在臨床僅有不到1/3的患者會出現臨床癥狀[3]。多數患者無臨床表現,這對HbA1c的檢測造成主要的干擾,也是困擾HbA1c標準化的主要原因。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1.5億人可能攜帶血紅蛋白病基因,約占人口總數的3.75%左右。因此,WHO已將血紅蛋白病列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在我國南方,尤其在云南、貴州、廣西等地,異常血紅蛋白病發病率較高,而且無臨床癥狀的更為突出。隨著交通的便捷,北方地區輸入性患者也日漸增多。據2016版中國衛生年鑒統計,我國已發現67種與遺傳相關的異常血紅蛋白病,其中α鏈變異34種、β鏈變異26種、γ鏈變異7種。在我國華南及西南地區,α-地中海貧血的發病率為2.64%,異常血紅蛋白病的發病率為0.33%。

在血紅蛋白組成中,98%的成分為HbA,在正常人中GHb因非酶促反應形成的HbA1c約占HbA的6%。異常血紅蛋白大多數為α、β或δ鏈上點突變,點突變導致肽鏈結構發生改變,紅細胞變形性降低,直接縮短了紅細胞的壽命。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血紅蛋白病,尤其對沒有臨床癥狀或隱性癥狀的血紅蛋白病患者,因遺傳基因的變異,產生大量的異常血紅蛋白,其在糖尿病患者紅細胞代謝過程中也會被糖基化,在進行GHb檢測時,導致結果假性偏高,影響HbA1c的檢測,同時其異常的蛋白結構也會對HbA1c的檢測造成影響。因此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血紅蛋白變異體,都會影響到HbA1c檢測的準確性和結果一致性[4]。發現異常血紅蛋白對HbA1c的干擾,也是HbA1c標準化工作重點之一。

2 檢測方法學導致的結果差異

目前已批準上市用來檢測HbA1c的檢測方法多達30種以上,應用最多的是基于HbA1c的帶電荷差異和結構差異進行分析, 美國NGSP推薦以HbA1c占總血紅蛋白的比例(%)報告HbA1c的測定結果。這種報告方式已經被多數臨床醫生接受和認可,因此各臨床實驗室均以百分數方式報告HbA1c的結果。目前HbA1c的檢測方法有很多種,最常用的包括離子交換層析法、硼酸基親和層析法和免疫學法等,這些檢測方法都存在一定問題。

2.1 離子交換色譜法 離子交換色譜法的原理是基于電荷差異從HbA中分離出HbA1c。1971年首次將微柱離子交換色譜法用于臨床,其原理是血紅蛋白帶正電荷,當外周血中葡萄糖(Glu)與血紅蛋白β鏈N末端纈氨酸(Val)結合后其等電點降低,這樣導致被糖化的帶正電荷血紅蛋白對層析柱中樹脂的附著力減弱,更容易被洗脫出來,通過調整緩沖液中的離子強度,可將血紅蛋白從陽離子交換柱中洗脫下來,洗脫是在不同時間內發生,通過掃描產生不同離子強度的峰值,再根據峰值下面積,最終以HbA1c占總血紅蛋白的百分比的方式報告結果。該方法優點是操作簡便,快捷,缺點是交換柱需頻繁更換,同時易受溫度、pH值影響。另外,高血脂和重度黃疸都容易對結果造成干擾。離子交換色譜法無法解決血紅蛋白變異體干擾問題,會隨HbA1c一起被洗脫,導致報告結果假性偏高。雖經多年發展,技術也逐步完善,其檢測精密度也有了顯著提高,但因血紅蛋白變異引起的非特異性干擾仍需完善,最為突出的是尿毒癥患者導致的血紅蛋白的氨甲酰化,使血紅蛋白的β鏈N末端正電荷降低,干擾HbA1c的定量測定[5]。目前臨床上通過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和低壓液相色譜(LPLC)法減少非特異性血紅蛋白對測定的干擾,但非特異性干擾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2 電泳法 其原理與離子交換層析法類似,也是基于血紅蛋白中被糖化和非糖化后,GHb所帶正電荷降低,據此在電場作用下進行分離。電場中帶電荷多的移動速度快,反之移動速度慢。該法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精密度較高,干擾因素少,溫度和pH值均不造成干擾;缺點是需批量樣本分析,報告周期長,難以對單一樣本分析,臨床上現已較少使用。多用于HbA1c干擾因素的驗證分析。

2.3 親和色譜法 親和色譜法的原理是基于糖化后的血紅蛋白結構發生變化,利用層析技術將糖化和非糖化血紅蛋白分離。由于HbA1c與HbA0結構不同,以糖基化位點的結構特異性為測定原理,GHb可以與親和樹脂連接,因而可以分離, 親和層析法不受溫度、氨基甲酰GHb和胎兒血紅蛋白的干擾,但與樹脂結合的GHb并不是單純的HbA1c,而是包括所有的GHb。因此親和層析法測定的是總GHb,比特異測定HbA1c系統的檢測結果偏高。

2.4 免疫學分析法 該方法最早是由英國Dako公司研制,其原理是基于HbA1c的特殊的分子結構和肽鏈,利用單克隆技術制備出可識別Glu附著在血紅蛋白的β鏈N末端8個氨基酸抗原位點的抗體,該抗體再與標記酶結合,利用酶免疫分析技術進行定量檢測。該方法優點是利用HbA1c與HbA0結構性差異,同時基于抗原抗體反應的專一性,有效而合理的避免了血紅蛋白變異體對HbA1c造成的干擾。同時隨著免疫學技術的發展尤其單克隆抗體技術的運用,也基于IFCC明確HbA1c的結構,該方法有了快速發展。羅氏公司據此研究成果制備的校準品與采用IFCC的方法制備的一級參考物質比較,其β鏈N末端6個氨基酸的短肽有高度的符合性, 通過驗證發現該方法與IFCC推薦的參考物質(2.85%~3.81%)更一致[6]。由于其測定方法相對成熟,結果準確性好,在2016年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的質評報告中,大約有近75%的實驗室采用此方法檢測HbA1c。在國內現在也有近36%的實驗室采用此方法,并可以用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無需特殊設備。該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并與其他方法有良好的相關性。但是,各廠家制備的單克隆抗體存在差異,因針對的抗原決定簇不同、親和力不同等因素,不同生產廠商間,HbA1c結果較難實現可比性和一致性[7]。另外,變異血紅蛋白尤其是當血紅蛋白發生第6位氨基酸變異時該位點將不會被識別,導致結果假性偏低, 這也可能是不同生產廠家間的檢測結果存在偏倚的主要原因。另外,基于此技術衍生的免疫投射比濁法、離子捕獲法等,由于各檢測系統的差異性及HbC、HbF等變異血紅蛋白等可影響檢測結果。

2.5 酶法 其原理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 血紅蛋白中糖化的N末端的糖化二肽被蛋白內切酶切斷,即HbA1c的β鏈, 糖化二肽在果糖基肽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將生成過氧化氫酶促反應使顯色劑產生紅色,其吸光度值與HbA1c含量成正比, 通過測定吸光度求出HbA1c的百分濃度。因蛋白內切酶的特異性,避免了樣本中其他蛋白的干擾,大量評估數據顯示該方法有很好的精密度,但該方法需進行標本前手工處理,因操作原因導致結果的不可比性或較大偏倚。

2.6 即時檢驗(POCT)檢測方法 目前POCT法 檢測HbA1c爭論較多,因便攜、方便、 快速而受到多數臨床醫生肯定,但實驗室醫生則認為其精密度和準確度較差,結果一致性差,無法實現大批量標本的檢測。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的2016年的實驗室間質評結果也證實CV值大于5.8%。但二級以下的實驗室多采用此方法。國內多使用以下2種技術方法測定GHb。①基于免疫反應原理,用熒光素標記抗體,抗體與HbA1c特異性的結合后產生熒光而形成斑點,然后用熒光分析儀測定含HbA1c的熒光染料分子的斑點數,再換算成HbA1c的百分濃度。②因硼酸可與糖基化復合物特異結合,糖基化復合物與硼酸結合后呈藍色, 而未被糖化的血紅蛋白仍表現紅色, 再通過比較藍色光與紅色光強度的比例,計算出HbA1c的百分濃度。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抽樣比較了8款采用POCT方法檢測HbA1c的產品,多數產品誤差結果差異性顯著, 發現僅2款符合NGSP管理要求[8]。POCT方法因其簡便、快速,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采用此方法,但質控問題、結果一致性的問題、溯源性問題也一直困擾著POCT的推廣應用。目前我國對POCT的規范化和質量控制尚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質量控制措施會影響檢測結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OCT儀器在臨床上的應用。

3 NGSP和IFCC參考方法標準化工作

早在1985年,WHO以及CAP就意識到實現HbA1c檢測標準化的必要性,但直到1993年,臨床實驗室HbA1c的檢測分析狀況還相當混亂。CAP的精確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同一份樣本的檢測,不同實驗室之間的檢測結果在4.0%~8.1%之間,不同的檢測方法存在著巨大的偏差和不準確性。

由于HbA1對糖尿病的特殊診斷價值,而不同檢測系統間差異較顯著,因此,HbA1c檢測的標準化工作已經得到了IFCC的廣泛關注[9]。目前,由WHO牽頭,較成熟的HbA1c檢測的國家性標準化網絡體系(DCM)主要有3個:NGSP、瑞典的Mono-S體系和日本的糖尿病協會/臨床檢驗協會體系(JDS/JSCC)。這些獨立的檢測體系雖然內部設計嚴謹,保證了體系中各個實驗室之間結果的可比性,但缺點是檢測分析方法基于各自體系確定,體系間沒有可比性。因而建立HbA1c檢測的國際標準化體系勢在必行[10]。基于臨床應用需要,美國ADA由NGSP推動HbA1c標準化工作,該項工作得到了IFCC的認可,IFCC在1995年組織專家成立了HbA1工作組,目的是推動實現一個統一的國際HbA1c標準化參考物,并制定了明確的檢測HbA1c的參考方法,做為一級參考物質提供給NGSP作為新的標準,并于2002年正式發表了HbA1c的參考體系[11]。其重要內容包括:①明確HbA1c定義,明確了其分子結構:即在非酶促作用下,將與葡萄糖結合的β鏈N末端纈氨酸殘基定義為穩定的葡萄糖基化的血紅蛋白;②確定了國際標準的HbA1一級參考物質;③建立特異性滿足要求的參考方法:即HPLC-質譜或HPLC-毛細管電泳法;④建立了全球參考實驗室網絡,使溯源鏈可以傳遞。由于IFCC方法高于上述3個國家的指定比對方法,但結果又低于以上指定比對方法,其間可通過公式換算,易給臨床醫師、患者、科研工作者造成一定的混淆。

國際化體系建立在檢測結果具備廣泛的可追溯性這一原則之上。為建立一個具有可追溯性的檢測體系,IFCC委員會將HbA1c定義為Glu穩定的與B鏈N-端殘基糖基化結合的血紅蛋白,并提供兩套參考方法,這些參考方法已在2001年6月獲IFCC批準。為了與目前廣泛應用的NGSP/DCCT/UKPDS單位相區別,IFCC體系采用mmol/mol作為單位,例如,NGSP/DCCT/UKPDS體系中的7%即等同于IFCC體系中的53mmol/mol。IFCCHbA1c標準化工作委員會使用的參考方法為:首先用HPLC方法來分離收集HbA1c,再用毛細管電泳或質譜的方法對分離物進行定量,外周血中氨甲酰化血紅蛋白、乙酰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變異體均不會對該參考方法造成干擾。以此方法制備了HbA1c國際一級參考物質。2010年,為實現HbA1c全球標準化目標,ADA、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和國際糖尿病聯盟共同召開會議,統一認識,達成一致的內容如下:①同意采用IFCC參考測量程序制備的HbA1做為國際標準一級參考物質,并作為廠商校準HbA1c的新的全球標準;② 使用新的IFCC方法來確定國際認證程序,并對現有的國際參考實驗室網絡進行評估認證,研究探討美國的NGSP網絡和瑞典、日本等的網絡實驗室結果互通性可能;③現有廠商和臨床實驗室暫不改變HbA1c報告的單位。在國際參考實驗室網絡研究中更主要關注HbA1c與平均血糖的關系。

雖然HbA1c檢測的技術方法采用了包括層析技術、酶學技術、免疫學分析技術、電泳技術、POCT快速檢測技術等,但非特異性血紅蛋白干擾問題仍然存在。標本因素如:紅細胞壽命縮短、 血紅蛋白結構變異、乙酰化血紅蛋白、氨基甲酰化血紅蛋白及標本高膽紅素和高脂血癥等,均可造成HbA1c值出現假性升高或降低。基于HbA1c對糖尿病管理的臨床價值,雖然檢測方法不同,但可以通過加強標準化的技術操作規范培訓,加強實驗室室內質控工作和有效的實驗室間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等,實現在不同方法間測定HbA1結果有較好的相關性和一致性。

4 我國臨床實驗室檢測HbA1c的現狀

目前我國尚未正式將HbA1c用于糖尿病診斷,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我國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雖開展HbA1c實驗室間質量評價已近10年,但尚未建立有效的量值溯源體系;評價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提高。②國內生產廠商尚不能提供臨床實驗室可溯源的校準品,實驗室內質控品等均沒有國產化,臨床實驗室為降低成本而未能嚴格開展質控工作。③技術支持的滯后導致使用操作不規范,尤其凸顯在POCT方法上。④對異常血紅蛋白測定結果的干擾知識缺乏、無法提供干擾的驗證實驗和不能對測定結果給予臨床合理解釋等[12]。我國HbA1c測定標準化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尤其在HbA1檢測的精密度和準確性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近3年的實驗室間質評結果證實,我國HbA1檢測的系統誤差CV值在5%~7%,難以滿足IFCC要求CV值小于3.5%的目標。究其原因,多種HbA1c檢測方法均有使用,但不同方法之間結果互通性的研究尚缺乏,結果不一致性問題的技術手段尚在探索中,缺乏國家層面的方法學標準化的認證和認可,導致各實驗室間多種檢測方法并存,增加了標準化工作難度。其測定所用的儀器、試劑、質控品和校準品多依賴進口,質量控制手段尤其是實驗室內質控方面因成本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導致各實驗室間HbA1檢測結果差異較大,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診斷標準的要求,因此2013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暫未將HbA1c列為糖尿病診斷指標。隨著對HbA1干擾因素研究的日益深入,HbA1c在糖尿病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越來越大,面對潛在糖尿病及新發病患者逐漸增多,臨床醫生充分認識到與臨床檢驗醫生合作的重要性,這對我國HbA1c檢測標準化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化檢測》為我國首個HbA1c實驗室檢測的國家標準。另外,為了實現HbA1c檢測全球標準化的目標,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和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分別依托IFCC建立HbA1標準化網絡平臺,已基本建立了HbA1c參考體系,有望形成具有規范化的統一標準。上海市臨檢中心在2012年由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牽頭啟動了上海地區GHb檢測結果一致性計劃,目前已覆蓋全國70多家臨床實驗室,使各實驗室間CV值降至0.94%~4.22%之間。同時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按照IFCC參考體系建立了基于質譜法制備的HbA1c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對促進HbA1標準化工作尤其是廠商校準品的制備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也逐步推行GHb臨床參考測量實驗室的認可工作,保障了HbA1c量值溯源體系的建立,也為HbA1c的測定奠定了理論基礎。HbA1檢測標準化的專家共識明確指出,我國的HbA1c檢測將IFCC的一級參考物作為國家參考物質,其測量方法需符合國際標準化的要求,并溯源至IFCC;開展檢測HbA1c的臨床實驗室必須開展常規的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工作并需參加省以上臨床檢驗中心的實驗室間質評,以確保測定結果的準確性[13];同步開展我國變異血紅蛋白對HbA1c檢測系統影響工作的研究。上述措施對促進GHb標準化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另外,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依據ADA導則的精神,倡導臨床實驗室應至少保證兩個檢測系統進行HbA1c測定。在使用離子交換HPLC檢測HbA1c的同時,如發現血紅蛋白變異體的干擾可使用另一方法進行驗證。這種做法就保證了GHb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在實驗室內減少了異常血紅蛋白對HbA1c檢測結果的假性干擾。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西南地區,異常血紅蛋白對糖尿病診斷的影響問題比較突出。目前,隨著交通的便捷化,人口流動的增加,北方地區對于新發糖尿病患者也應當高度重視異常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變異體對HbA1c檢測結果造成的干擾,臨床實驗室工作者應普及和充實這方面的知識。各地臨床實驗室應時刻注意異常血紅蛋白對HbA1c檢測結果的影響。

5 結語

HbA1c是診斷和監測糖尿病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全球范圍內HbA1c檢測結果的差異正逐步縮小。理想的實驗室間CV值應當小于3.5%。國內應加快異常血紅蛋白對檢測系統干擾因素的分析,同時改良診斷技術方法,提高和加快推進HbA1c檢測標準化工作,使糖尿病患者獲益。每個臨床實驗室需充分認識異常血紅蛋白的干擾,同時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內質控和實驗室間質評等保障程序,對新引入HbA1c檢測方法在用于臨床檢測前必須進行系統性驗證工作。在區域范圍內建議設置HbA1c檢測的驗證系統,提高及早識別異常血紅蛋白干擾的能力,做到各系統間相互驗證。目前,應用免疫學方法檢測HbA1c時尚未發現變異血紅蛋白造成的干擾,但對這種方法仍需深入研究才能作出客觀的判斷,這需要各實驗室間共同協作,同時建立國內異常血紅蛋白干擾的網絡信息平臺,從管理層、生產廠商和臨床實驗室三方面共同協作才能實現。為了實現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和治療,應加強臨床與實驗室的合作,充分認識HbA1c干擾因素,最終使患者獲益。

[1]AudekCD,HermanWH,SacksDB.etal.Anewlookatscreeninganddiagnosingdiabetesmellitus[J].JClinEndocrinolMetab,2008,93(7):2447-2453.

[2]YangW,LuJ,WengJ,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10,362(12):1090-1101.

[3]HanasR,JohnG. 2010ConsensusstatementontheworldwidestandardizationofthehemoglobinA1cmeasurement[J].PediatricDiabetes,2010,11(4):209-211.

[4]WorldHealthOrganization.Useofglycatedhemoglobin(HbA1c)inthediagnosisofdiabetesmellitus:abbreviatedreportofaWHOconsultation[R].Geneva,2011:1-25.

[5]Lenters-WestraE,SlingerlandRJ.HemoglobinA1cpoint-of-careassays:anewworldwithalotofconsequences[J].JDiabetesSciTechnol,2009,3(3):418-423.

[6]ShimaK,EndoJ,OimomiM,etal.InterlaboratorydifferencesinGHbmeasurementinJapan,thefifthreportoftheGHbstandardizationcommittee,theJapanDiabeteaSociety[J].JJapanDiabSoc,1998,41(2):317-323.

[7]ArnquistH,WallensteenM,JeppssonJO.Standardsforlong-termmeasuresofbloodsugarareestablished[J].Lakartidningen,1997,94(50):4789-4790.

[8]AldasouqiSA,GossainVV.HemoglobinA1c:past,presentandfurure[J].AnnSaudiMed,2008,28(6):411-419.

[9]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tandardization.ISO17511.Invitrodiagnosticmedicaldevicesmeasurementofquantitiesinsamplesofbiologicalorigin-metrologicaltraceabilityofvaluesassignedtocalibratorsandcontrolmaterial[R].Geneva:ISO,2003.

[10]ConsensusCommittee.ConsensusstatementontheworldwidestandardizationofthehemoglobinA1cmeasurement: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Diabetes,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ClinicalChemistryandLaboratoryMedicine,andthe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J].DiabetesCare,2007,30(9):2399-2400.

[11]HanasR,JohnG.IngernationalHbA1cConsensusCommittee2010consensusstatementontheworldwidestandardizationofthehemoglobinA1cmeasurement[J].DiabetesCare,2010,33(8):1903-1904.

[12] 陳文祥.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及有關問題[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11):803-804.

[1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1年)[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1):13-21.

Rapidlyadvancestandardizationprocessofglycosylatedhemoglobintests,promotediabetesclinicaldiagnosisandconsistency

GaoShejun,LiHong

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theFourthHospitalof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1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GaoShejun,Email:gaoshe@sina.com.cn

Glycohemoglobin(HbA1c)isimportantforassessinglong-termglycemiclevelsanddiabeticcomplicationsofbloodvesselsindiabeticpatients.However,therearesignificantlydifferencesinbiasbecauseofvarioustestmethodsandtechnologicalcapabilitiesindifferentlaboratories.In2010,HbA1cwasincludedinnewguidelinesfromADAfordiagnosingdiabetes,andrecommendedbyWHOin2011.AllthosepromotedthestandardizationprocessofHbA1ctests.SignificantachievementsofHbA1cstandardizationhavebeenmadeinsomepartsoftheworld,butthereissomegapinourcountryandothercountries,furthereffortisneededinthestandardizationofHbA1cmeasurement.

diabetesmellitus;hemoglobinA1c

高社軍,Email:gaoshe@sina.com.cn

R

A

1004-583X(2017)04-0291-06

10.3969/j.issn.1004-583X.2017.04.005

2017-03-21 編輯:張衛國

猜你喜歡
標準化實驗室糖尿病
糖尿病知識問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2
糖尿病知識問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56
標準化簡述
糖尿病知識問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20
糖尿病知識問答
電競實驗室
電子競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電競實驗室
電子競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電競實驗室
電子競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電競實驗室
電子競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亚洲一区|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美女免费黄网站|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产高清毛片| 久久免费视频6|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966国产精品视频|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www.91中文字幕| 免费看a级毛片|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看|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在线国产三级| 国产流白浆视频|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一级福利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日韩第九页|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无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亚洲天堂啪啪|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色偷偷综合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网在线| 亚洲激情99| 8090午夜无码专区|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一在线| 亚洲美女操| 午夜三级在线|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