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PBL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專業實踐性課程中的應用
張 勇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P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和小組討論為重要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PBL教學模式及其特點,探討它在高職高專專業實踐性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分析了它的實施流程中的六個環節,以及能夠順利實施的條件。
PBL教學模式實踐類課程
近幾年來,各高職院校不斷推進專業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積極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但從總體上看,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仍未見多大改善,因為所謂的新的教學模式實際上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模式,不能促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創新空間,沒辦法很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高校嘗試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模式引入到高職高專專業實踐類課程的教學中。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
與傳統教學相比,PBL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注重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而非單純地重視知識傳授;二是以小組討論形式取代班級授課形式;三是以學生主動探索和合作為中心取代以教師單方向知識講解為中心;四是學習過程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PBL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分為設計與選擇問題情境、制定學習計劃、問題解決過程中各小組各種學習活動的探索、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設計制作自己的作品、成果交流和效果評價六個環節。
1.設計與選擇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設計與選擇在整個PBL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PBL教學模式的核心,問題情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末,是師生共同關注的焦點,連接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設計與選取的問題情境應具有課程實踐性、啟發性、典型性和目的性的特點,教師應結合教學計劃的要求和課程的教學特點設計并呈現一些典型的教學問題情境,學生根據興趣選定問題情境,教師僅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對學生選定的問題情境進行評價和指導。
2.制定學習計劃
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興趣,劃分問題情境學習小組,并可采用數字化的形式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管理,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問題情境學習小組制定完整的問題情境學習計劃。主要包括研究問題情境的主題、研究問題情境的價值、問題情境選定的背景、問題情境研究思路、問題情境時間計劃安排和活動計劃安排、問題情境的預期結果及作品形式、作品的銷路規劃以及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等。總之,各問題情境學習小組要對本小組的問題情境學習進行總體規劃和時間安排,對將要涉及的學習活動預先設計。
3.問題解決過程中各小組各種學習活動的探索
PBL 教學活動即項目實施過程中具體的活動內容。各學習小組需根據其選定的問題情境和人員分工情況,開展組內的合作學習,收集完成問題情境所需的學習資源。在該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收集信息的技巧,要保證小組所有成員的有效參與和合作。問題情境教學活動既包括師生間、生生間的協作學習活動,又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在實際的問題情境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活動和協作學習活動是同時進行、相互融合的。
4.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設計制作自己的作品
PBL所關心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課程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涉及課程教學的核心知識、學生的研究性問題情境學習活動以及其他有價值的工作,鼓勵學生通過有效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形成階段性活動成果。其實問題情境作品的制作是和問題情境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的,在此只是為了論述的方便,筆者將其分開來寫。項目作品制作過程中,學生結合教師對相關知識的講解和應用項目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知識、經驗與技能,完成項目作品的制作。
5.成果交流
完成項目作品的設計與制作后,各學習小組要針對其研究的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成果交流的形式不一,可舉辦成果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或小型比賽等。各學習小組可自行安排匯報人員的人數,通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表達他們在問題情境學習中積累的經驗、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等。教師可針對成果交流階段學生所提出或暴露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分析。
6.效果評價
在問題情境教學效果評價階段,評價者由教師、學生個體和各項目學習小組組成。評價的形式包括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內容包含項目主題的選取、計劃的制定、活動探究階段的表現、作品以及成果的交流等。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制定評價量規或在評價之前向學生說明評價量規和標準來引導和激勵學生。在設計量規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設計評價指標,為各指標設置相應的權重并制作合適的量規格式,評價量規的指標要全面、精煉。
1.教師要主動轉變角色,提高自身能力。在PBL教學模式中,教師除了要熟練掌握本課程內容以外,還要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同時,還應具有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掌控課堂節奏的能力等。在進行教學準備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制定討論提綱,選擇適合課程的學習材料,圍繞相對完整的問題來設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組織者、提問者、引導者等多種角色,同時還要學會“歸隱”,僅在學生需要幫助時起到點撥、支持與教練的作用。
2.合理設計課程問題情境。PBL教學以“問題”為核心展開教學,因此設計問題情境的質量將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的影響。設計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該提前熟悉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充分地包涵在問題之中,以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同時掌握問題之外的知識和技能。設計的問題應該具有層次性和系統性的特點。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存在個體差異,所以需要充分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的難易程度應該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盡量呈層次性分布,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
3.開展全面的教學評估。PBL教學評估應該是開放式的。在評估內容上,不僅要評估教學效果,還要評估教學過程,具體包括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協同合作能力。在評估方式上,應該將過程性評估和成果性評估結合起來,并且要以過程性評估為主。
高職高專專業實踐性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協同合作能力。PBL教學模式符合學生對知識認知的基本規律,能夠滿足專業實踐性課程學習所需的基本條件,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諸多不足,促進學生向“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轉變。可以說,PBL教學模式順應了我國當前高職高專專業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有助于實現其教學目標,并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高職高專專業實踐性課程教育工作者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探索。
[1]劉莉.PBL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界,2011(30).
[2]楊偉平,陳萬光.PBL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現狀[J].中國科技信息,2010(13).
[3]穆曉云,臧爽,李丹 PBL教學模式對高職護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及學習投入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3(6).
G322
B
1007-6344(2017)06-0321-01
張勇(1981.10- ),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軟件技術、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