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提要] 本文基于南京市2005~2014年農業現代化發展相關統計數據,利用熵權法確定權重,并通過標準值標準化處理數據,定量研究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綜合發展水平,結果表明:2005~2014年南京市農業現代化一直處于初步實現階段,并向基本實現階段穩步前進。農業投入水平指數較低,維持在0.3左右;2012年農業產出水平指數為1,農業產出已達到最佳發展水平;農村社會水平指數穩步上升,現已接近最佳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水平指數從0.4025上升到0.6904,農業可持續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熵權法;南京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23日
一、引言
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運用現代化發展理念,將農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使落后的傳統農業日益發展成為具備當代生產力水平的生態農業。因此,農業現代化日益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目前,關于農業現代化的定量研究方法,大部分學者采取層次分析法的評價方法,如李蕓、張安明基于AHP法研究了重慶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林正雨、李曉等利用AHP法探討了四川省農業現代化的綜合發展水平,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主觀性較強,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客觀定量研究方法,因而本文擬采用客觀賦權的熵權法確定權重,以此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使研究結果更客觀、科學。
二、研究區域及數據來源
南京市地處長江下游地區,地理位置為31°14'~32°37'N,118°22'~119°14'E,全市總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2014年南京市常住人口為818.7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80.9%,位居江蘇省第一位,全市耕地面積為237.19千公頃,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384.63億元,糧食作物總產量114.7萬噸,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農業基礎條件較好。近年來,隨著南京市城市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趨勢也逐漸加深,作為東部經濟強省江蘇省的省會,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可為周圍其他城市提供參照,因此研究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顯得十分重要。
本文選取的統計指標數據來源于《南京市統計年鑒(2006~2015)》、《南京市環境發展公報(2005~2014)》以及2005~2014年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三、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一)指標體系設計。本文在遵循指標選取的真實性、可操作性和層次性的基礎上,借鑒已有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研究成果,同時依據南京市的實際情況,初步從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村社會水平和農業可持續水平4個方面選取12個指標,反映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綜合發展水平。
(二)數據預處理。由于所選指標原始數據的量綱不同,無法進行直接比較,因而采用極差標準化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1、正向指標越大越好,計算公式為:
Xij'=(Xij-minXj)/(maxXj-minXj) (1)
2、負向指標越小越好,計算公式為:
Xij'=(maxXj-Xij)/(maxXj-minXj) (2)
式中,Xij和Xij'分別為第i年第j項指標的原始值和標準化后的數值,maxXj和minXj分別為第j項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確定指標權重。本文選用客觀賦值的熵權法確定權重,根據各指標的變異程度,利用信息熵計算出各指標的熵權,再通過熵權對各指標的權重進行修正,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的指標權重。具體步驟如下:
(四)數據標準化。用標準值法處理數據,在個體指標分析基礎上,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標準值,如果該指標達到了這個標準值,就可以當作實現程度達到了1。一般情況下,對于某個指標的實際值Xij,其對應的標準值為X0,按照公式Zij=Xij/X0進行標準化處理,若Xij>X0,則給定Xij=X0,使得標準化結果不超過1;若指標值Xij<0,則使Xij=0,以保證結果為非負數。如果指標為負向指標,則按照公式Zij=X0/Xij來處理。標準值的確定需要遵循導向性與前瞻性的原則,通過各個指標的發展趨勢與這些指標反映的國內外發展水平,并依據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實際科學確定。本文計算得出的權重和使用的標準值見表1。(表1)
(五)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在確定了權重以及各個指標對應的標準化數值后,就可以計算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指數Y,計算公式為:
其中,n為統計年數,j為指標數,?棕j為各指標的權重,Zij為各指標每年的標準化指數。在參考國內農業現代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將農業現代化發展分為5個階段,即準備階段、起步階段、初步實現階段、基本實現階段和發達階段。(表2)
四、結果分析
(一)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總體評價。依據公式(6)計算出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綜合指數,計算結果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來,南京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一直處于上升趨勢,2014年相較于2005年已經上升20%左右,可見近10年來南京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一直處于平穩上升的發展狀態,這得益于南京市先天擁有的較高水平的農業發展基礎。隨著南京市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發展逐漸讓位于工業與服務業,到2014年,南京市已經基本形成“三二一”型產業格局,二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第一產業即農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到3%,但農業發展水平并沒有因此下降,反而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業也引進不少新技術,走向機械化發展的道路,使得大規模經營成為可能,農業生產效率逐漸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因此逐步提高。依據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劃分,目前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仍屬于初步實現階段,正在向基本實現階段穩步前進,但距離發達階段仍有不小的差距。(圖1)
(二)農業現代化水平結構特征。圖2顯示出農業投入水平指數、農業產出水平指數、農村社會水平指數和農業可持續水平指數,這4項指數是農業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標志。(圖2)
1、農業投入與產出水平指數。由圖2可知,相較于其他結構指數,農業投入水平指數一直處于低水平均衡發展的狀態,基本維持在0.3左右,表明南京市在農業發展方面的投入一直以來比較穩定,并沒有為了增加產量而加大投入的趨勢,可見近些年來南京市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并不依賴于農業生產投入的增加,而應是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相對應地,農業產出水平指數不斷上升,到2012年,農業產出水平指數已經達到最高水平。可見南京市農業產出水平遠高于農業投入水平,農業投入的邊際效益遞增,目前已達到最佳發展狀態,表明近些年來,南京市對農業基礎設施與農業現代化裝備的投入已發揮了實質性的作用,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逐步提高。
2、農村社會水平指數。從圖2中可以看出,南京市農村社會水平指數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2014年南京市農村社會指數達到0.9736,已經接近最佳水平。南京市目前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2014年農村人均收入超過17,000元,遠高于標準值13,000元,同時農村居民生活恩格爾系數也逐漸下降,現在農民從事的基本是與農林牧漁有關的服務類行業,農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這得益于鄉村企業的逐漸壯大。政府也給予鄉村企業以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在農村投資建廠,使農民可以就近工作,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促使農村社會水平大幅度上升。
3、農業可持續水平指數。由圖2可以看出,農業可持續水平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從2005年的0.4025提高到2014年的0.6964,近10年來增幅達到73.02%,由此可見,南京市農業可持續水平不斷提高,表明近年來南京市在提高農業產出的同時,并沒有忽視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南京市建成區面積逐漸擴大,但全市森林覆蓋面積不減反增,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2014年森林覆蓋率已超過35%,位居江蘇省第二;同時,南京市發展農業也日益關注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逐年減少,綠色產品逐漸增多,這些都使得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逐漸提高。
五、結論
2005~2014年,南京市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較穩定的發展。總體上看,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處于初步實現階段,正在向基本實現階段發展。農業產出水平穩步上升,已達到最佳發展水平,而農業投入水平一直處于低水平均衡發展狀態,表明南京市農業生產效率逐漸提高。農村社會水平也穩步上升,現已接近最佳發展水平,表明農村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業可持續水平不斷上升,增幅超過70%,表明南京市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亦十分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有利于農業現代化向更高水平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蕓,張安明.基于AHP法的重慶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6.
[2]林正雨,李曉,何鵬.四川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5.1.
[3]李滿,李世峰,歐陽映鴻.基于熵權法的涿鹿縣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4.19.5.
[4]徐貽軍,任木榮.湖南現代農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測評[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4.
[5]王國敏,周慶元,盧婷婷.西部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定量測評與實證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
[6]李寶玉,李剛,高春雨.環渤海現代農業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與發展水平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1.
[7]蘇夏瓊,雷玲.廣西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與對策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2.6.
[8]王力.新疆兵團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分析與模式選擇——對農墾系統農業現代化路徑的思考[J].農業技術經濟,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