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程善蘭 李正偉
[提要] 作為國家戰略,在“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機遇下,蘇南自主創新區發揮天然的地理優勢,結合古時便奠定的經濟基礎,積極迎合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開始,并與政府有關政策相呼應,以此開展一系列經濟活動。蘇南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單位,是江蘇第一個具有獨特城市帶的創新地域,本文以此提出相關發展意見。
關鍵詞:“一帶一路”;蘇南;創新;建議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5SJB598)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20日
“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的用途不僅包括通道運輸,還代表與周邊各國合作開發的意義。蘇南地區自古便是經濟中心區域,在我國如今全線發展的洪流中也起到了引領作用。蘇南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水路交通發達,位于長三角地區的中心地帶,在以政府支持的蘇南模式條件下,不斷達成經濟全面升級、產業轉型高端化、創新格局的新體系模式。
一、蘇南自主創新區整體地域資源現狀分析
(一)合宜的地理自然環境和位置。該地區包括江蘇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水路發達,航道處于便利的良好狀態,京杭大運河便是從古至今著名的水路運輸。還擁有淡水湖,長江東西橫貫,以此形成諸多自然景點。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造就氣候溫和適宜、雨水適中的情況,擁有廣袤的平原、肥沃的土地,由此蘇南地區農業條件極優。從地理位置來看,靠近已然確立經濟中心城市的上海也有著重大的優勢。
(二)多樣化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成就自然資源,由季風氣候和淡水湖所帶來的水資源豐富,還有淡水湖所帶來的水產資源豐富,促進水產經濟鏈的迅速形成。礦產資源也是江蘇蘇南的一大資源特色,其主要礦藏以黏土、建材和冶金輔助原料等在南部沿江地區尤為突出,其礦產資源轉向經濟資源的發展前景也極其明顯。占蘇南比重50%以上的平原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土地資源,以此為建設用地提供空間。
(三)對傳統資源依賴過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夠廣泛,格局上大部分依舊采用傳統資源,由此造就了環境污染問題;建設用地比重占用過大,整體布局不夠合理;可回收資源的產業鏈不夠完善,導致在基本經濟發展中不必要“支出”過大。
二、江蘇省依托“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蘇南自主創新區的優勢條件
(一)繁榮的經濟與產業多樣化。2013年江蘇生產總值達59,162億元,人均GDP達74,607元,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得天獨厚的農業條件,促使這片領域自古便是人口眾多的地帶。漁業也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鄉鎮企業在江蘇蘇南率先崛起,蘇南鄉鎮企業起步早、規模大,吸收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了當地城鎮化發展,工業漸起,農業悄然向工業轉變,在全國范圍內享有盛譽。由于各方面經濟快速帶動,服務業和運輸業等第三產業也迅速崛起,尤其是軌道交通在近幾年的發展,也在人力、物料等方面帶動整體經濟,就業崗位增加。名勝古跡頗多,旅游產業鏈成熟,為其經濟發展給予一定程度的貢獻。蘇南經濟發達,自古便蘊含各種文化遺產,這條文化經濟鏈也尤為令人驚嘆。
(二)優厚的教育優勢和人才多樣化培養。蘇南經濟發達,文化靈魂自然也很濃重,教育為國之根本,自然也尤為注重。“十五”計劃以來,政府對于高等教育投入總量逐年增加;蘇南的教學方式較為先進,媒體使用能力和教師學習能力更強,例如在蘇南,70.3%的教師認為他們了解教師的專業發展;江蘇蘇南學校89%的人也有校園網,以此蘇南積極打造學習氛圍強、學習效率高的教育園區,營造適宜的氛圍,充滿優良人才的氣息。蘇南地區院校的職業培訓,更加注重能夠將高技術和創新能力熟練程序化運用的特殊人才,幫助刺激蘇南經濟。政府大力號召加大人才投入,省人才辦、金融辦會同有關金融機構,特地制定并出臺關于促進人才與金融深度融合的建議,以此擴大人才創新創業信用貸款規模。大力號召指引人才專長走向的社會組織、機構的興起及推廣,并共同發起創投基金或各類人才投資項目的呼聲。
(三)較為國際化的人文環境基礎。旅游勝地必然引來國內外人員的流動,在拉動蘇南海外經濟的同時,也必然引領中國的文化向外輸出,再配合近幾年高校和國家的推動,海外留學生也從產生化為一大波龐大的團體,對于配合“一帶一路”的區域合作化也起到了強大的促進作用。也有一些有實力的機構開展活動,推動國內外學生友好互動。相關政府支持推廣國際人才政策,大力實施居住證制度給高校內部的海外留學生,并協調有關部門召開了高層次的關于居住證人員的聯席會議,研究并提供相關的優惠措施。
(四)類似于“一帶一路”相關政府戰略和政策的支持。加快人才國際化,首先對于留學生的居住條件給予一定優惠幫助,落實“留學江蘇行動計劃”,增添了蘇南外交的相應留學生政策,并且使用資金支持五個城市的留學生人才工作,選擇的代表團是蘇南職業高校,并與東盟各國高校緊密交流與合作,提升專業院校與專業人才的對口率。
三、蘇南自主創新區發展建議
(一)秉持創新意識
1、環保意識的樹立和可再生能源普及化。蘇南地區城鎮化程度較大,可以大力支持生產部分節能專利發明,在校內鼓勵教育學生探索創新意識,設定相應基金鼓勵發明創造。舉辦相應比賽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
2、能源高效利用化的實現。利用創新性技術,實現能源的多重利用,積極創新類似于農村沼氣的可循環應用方式。
3、創立新型經濟產業鏈與“一帶一路”相結合。蘇南堅持以國家戰略所倡導的科技創新為發展關鍵戰略,更加重視優秀的技術、優秀的人才,共同推動創新。并以建設區域性的以企業為創新主體、以市場為運作方向的基本目標。積極實施新的創新鏈,這是依靠政府政策、企業、教育和科學研究運作的相輔相成而實現的。不斷提高區域科技進步、人均勞動產值、研發人員的數量和合格的工作人員在勞動力數量的貢獻,并嘗試打開江蘇省乃至全國各個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創新新潮流。
(二)產業形勢的轉化
1、產業高端化。積極迎合全球產業布局的大調整,大力開展資本和商機的選擇性投產,加快轉化固有產業模式,提升發展效率,發揮行業已有水平并提高。例如,電子信息、機械等方面的產業集群專業能力指數更高、競爭力更強的區域,我們需要增強和維護相應產業中的地位,因此積極推動各“藍海”行業的快速拓新,應用納米技術、生物醫藥、云計算發展和開發產業集群。使用了重點發展、堅持創新的基本方法,特別是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2、積極迎合新一輪創業熱潮。隨著部分崗位就業困難化,國家相關政策與高校積極鼓勵學生創業、積極拉動國內或國外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例如,院校組織就業處部分教師帶動學生創業,小語種專業老師或學生尋找相關旅游翻譯,或私人翻譯,為創立翻譯社奠定相應的人脈或經驗基礎;計算機專業人才可先試著接下相關公司的編程,由小開始,從按要求照本編制到慢慢出現雛形,然后根據市場調研的結果,創作出人氣APP軟件;高職技術類專業學生也可根據市場行情培養自身成為相關零部件的生產商。
3、產業多元化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國內外之間的經濟往來日益增加,物質、能源、產品等之間的相互輸送,或者人才、勞動力之間的相互交流,達成類似于校園內國內人才被引入海外企業的教育新鏈條。
4、落實好地區內物流業。“一帶一路”的區域合作化,必然引起物料的相互運輸,對于如今較為普遍的公路、鐵路、公路運輸,或是蘇南地區的水路運輸方式,蘇南地區可最大限度地先完善自身物流運輸鏈,避免外包或區域合作國家的高成本運輸。
主要參考文獻:
[1]夏嘉生.蘇南及沿江地區礦產資源優勢及前景分析[J].地質學刊,2001.2.
[2]盧勇.創新驅動:民營經濟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路徑[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0.
[3]裴佩.融入“一帶一路”自主創新是底氣[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5.8.
[4]何科,余文學.蘇南蘇北投資環境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科技論文,2006.
[5]馮霞.蘇北與蘇南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比較與分析[J].中小學電教,2008.
[6]趙濤.“一帶一路”與中關村國家自創新示范區的發展[J].中國共青團,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