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鋼
摘要:《體育與健康》確定以健康為核心的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是與育人總目標要求一致的。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新觀念、新思想,改革體育教學;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創造性地貫徹新大綱和用好新教材,提高體育教學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體育教學;改革;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05
為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深化改革、提高質量,國家教育部新編了《體育與健康》,它不僅是名稱的改變,更主要的是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的重大突破。《體育與健康》確定以健康為核心的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是與育人總目標要求一致的。因而給學校體育教學提出了不少啟示與思考。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新觀念、新思想,改革體育教學。
一、堅持健康第一
現代的健康新觀念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面,提出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等幾個層面的健康,以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務。而體育教學與體育教師和學生健康的關系更為密切。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堅持健康第一為核心,貫徹身心全面發展與個性培養相結合,教學內容改革與地方特點相結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生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二、堅持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學校教育的發展必須面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而新綱要《體育與健康》選用教材的范圍,課程改革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使體育教學朝著有利的方向快速發展。
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可以歸納為健壯的體魄、高超的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其中,健壯的體魄是前提。體魄健壯的人定是體能全面、體質堅強、有連續工作的能力,身體素質高的人,定是思維活躍、智力超常的人。艱苦的體育鍛煉,可以培養人的團結協作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鍛煉提高人的心理素質,為他們走向社會參與競爭,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體育與健康》以人為本,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創造優化的體育教學環境與條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培養,也要重視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培養,這是培養國際化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堅持教育科研
教學是必要的要求,但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教學沒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個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體育與健康》新的觀點、新的內容、新的要求是什么?許多地方都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貫徹實施新的大綱教材,體育教師是主角。只有加強學習和研究,掌握新大綱和新教材的新觀點、新內容、新要求、新特點,才能把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加以貫徹落實,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加快體育教學改革的步伐。
四、堅持新課標與《體育與健康》課的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評價體系過于注重為學生身體能力的評判,而忽略了教學評價中督促與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及通過反饋改進學習功能,也忽略了身體差異與體能大小,因而教師與學生大多追求分數,致使客觀上的分數與實際能力脫鉤,不利于發現與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不利于了解學生的需求;不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確立自信。其數字式的分值往往損傷了學生的自尊,扼制了學生個性的張揚。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了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以及學生互相評價相結合,同時又專門提出了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術和技能的了解與應用,重視參與性、健身性及娛樂性的統一。即客觀求實,承認差異,注重能力發展。使評價體系盡可能地反映出學生情況,評斷更趨于合理。這種較為客觀體現“健康三維觀”的教學課程評價體系,不失為教學改革上的一次飛躍。
五、體育教師在健康教育中面臨的新要求
體育教師要認識到提高健康的重要性;要積極地指導學生掌握促進健康的行為;要創設有利于健康的學習環境;要客觀地評價健康資源并提出合理的健康計劃。
體育教師應理解學生學習方法的不同,并創造教育機會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體育教師要能深入了解不同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個體差異,并能根據他們的差異創造適應這些差異的相應教學指導。
體育教師應知曉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有效地發展自身的體力。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有效地發展自身的體力、認知水平以及社會和情感的需要。
體育教師要善于整合利用課程標準水平目標要求的內容,結合體育與健康實踐課引導學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學練方法,還要善于結合當前發展形勢,主動攝取新的、和體育與健康相關的知識技能、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如:體育教師應了解和理解體能與個人健康、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傷害的預防與處理、心理與情緒建康、酒精、吸煙與其他藥物、營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長發育與家庭健康、社會與環境健康、過度節食、過度缺乏體育運動等健康教育領域的內容。
由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兼有科學性和活動性特點,并以大量課外體育活動為其強大支撐,因此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還能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各種自救能力,避免機械外力的傷害和人體傷害。它能使青少年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識和本領,具有靈敏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體力,并給人以處變不驚的良好心理狀態。因此,體育教師在工作職責上,要主動關注學生安全,不僅如《體育課程標準》所言,應當保證學生“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也應當與社會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維護工作。
總之,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給學校體育教學帶來了一場革新,無論是教材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框架結構,都將更有利于實現體育的社會功能,體現體育育人的價值。
(作者單位:寧夏中衛市第二中學 7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