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榮
摘要:要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必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教學中。
關鍵詞:參與;興趣;方法;總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10
學校教育要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參與精神。這就要求教育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參與的能力和創造參與的機會。下面,筆者就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化學教學過程,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激發興趣,挖掘原動力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就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1. 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設疑可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疑問,出現心理的不和諧狀態和造成懸念,從而使他們的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狀態。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及認識規律,并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設置懸念是課堂教學活動中重要的教學手段。
我們要能夠靈活抓住時機提問,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目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狀態。這樣,學習的動機就能被激發、思維就能被激活。當問題解決之后,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于是,參與的積極性也就被調動了起來,例如在教學重點處創設問題情景。
以“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這節課為例,從原子結構特點分析鎂原子和氧原子的反應是本節的重點之一。教材中通過討論與交流的形式來說明反應的實質和元素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于是,筆者設置了五個小問題作為討論與交流的契機,讓學生主動探究。(1)將Mg2+和O2-的核外電子排布與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進行比較,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發?(2)鎂原子和氧原子反應時,是原子核在變化還是核外電子在變化?(3)鎂原子在反應中是失去電子還是得到電子?(4)氧原子在反應中是失去電子還是得到電子?(5)氧化鎂中,氧和鎂的化合價與得到或失去電子數目之間有何關系?與此同時,教師要巧妙地結合鎂條燃燒的演示實驗來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感受化學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向往學習化學和增強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化學的情感和努力學習的動機。
2. 設計趣味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化學趣味實驗能以簡單的操作、鮮明的現象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趣味實驗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趣味實驗的設計如簡化或重組演示實驗,如將氨氣與氯化氫的化合反應改為“空瓶生煙”;將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改為“變色噴泉”。
3. 研討釋疑增興趣。學生通過學習解決了一些疑問,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都會反饋出來。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開展熱烈的討論、認真思考、質疑辯難,以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如講《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一節時,在氣體實驗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導下,筆者讓學生自學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裝置、制取等內容。之后,筆者提出能否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和用硫酸代替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讓學生分組實驗、仔細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出答案:不能。然后,筆者又誘導學生用吸濾瓶、小試管、濃碳酸鈉溶液、濃鹽酸溶液等儀器及試劑設計實驗——熄滅灑精燈火焰。由此得出泡沫滅火器的反應原理。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功的喜悅。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要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必須使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參與的本領。
1. 指導學生閱讀。不會閱讀,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順利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指導學生的閱讀要做到:閱讀前,明確提出閱讀的目的和要求;閱讀中,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幫助學生掃除障礙;閱讀后,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給學生一個“非看書不可,看書非鉆研不可”的學習方法。
2. 啟發學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要能想、會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膽地猜想。為了啟發學生的思考,教師應為學生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如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設問;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疑難點設問;對較難或較綜合的問題,用按認知層次分化知識點的方法從易到難步步深入地發問;對學生錯誤或不全面的答案進行反問,不斷加大問題的思考力度等。
3. 組織學生討論。討論是人們進行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爭論,使學生從中相互啟迪、提高思維的深刻性。如《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的教學,在學生進行探索性實驗后,他們自然會提出:為什么有許多不同的現象、這些宏觀現象與看不見的微觀粒子的運動有什么關系等問題。教師可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的有關內容,并進行鄰位間的討論,讓他們在熱烈的氣氛中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得出結論。
三、加強實驗教學,為學生創設參與的機會
化學實驗現象新奇美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化學實驗教學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把課本中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實驗習題的教學。因為,實驗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設計方案到實施、到形成結論等幾個階段與科學家研究問題的過程有許多相似之處,并且學生對自己親自設計方案并實施的實驗操作力求更精確、觀察更細致、參與的意識更強烈和更能有效地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化學教學。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臨猗中學 0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