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林+付曉強

摘 要:近年來,高職院校在就業過程中學生反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企業抱怨“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針對這兩個問題,將質量管理中的戴明循環理論引入“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活動之中,充分發揮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活動中企業的主導作用,通過P(plan)計劃、D (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改進四個階段的循環實施,以螺旋式上升的改進方式,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關鍵詞:戴明循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螺旋式上升;雙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013-02
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學生抱怨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企業則抱怨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1]。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在學校中僅僅是學習了課本上的知識和基本的實踐能力,但沒有和現今的產業需求及專業技術發展相結合。針對這一情況,各高職院校引入了“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戰略,“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被實踐證明是職業教育的最佳模式,其本質是通過產教融合,培養出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符合企業需要的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那么怎樣在校企合作中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共贏呢?如果將“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看作一個項目,將質量管理中的戴明循環理論運用在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活動中,通過螺旋上升式的循環改進,能夠持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企業認可度。
一、戴明循環
戴明循環也叫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然后由戴明采納、宣傳,得到普及,因而被稱為“戴明循環” [3]。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也是國內外普遍采用的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工作方法[4]。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策劃)、Do(執行、實施)、Check(檢查、評價)和Action(總結、改進)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PDCA這樣的順序進行管理的,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運用戴明循環實現持續改進(如下圖所示)[5]。
戴明循環的有以下特點:第一,計劃、執行、檢查、改進四個階段缺一不可;第二,計劃、執行、檢查、改進四個階段循環前進,階梯性上升,達到新的水平,在新水平基礎上再進行循環,便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戴明循環不僅能夠運用在質量管理中,而且能夠應用在一切循序漸進的管理工作中。如何使管理工作得到持續改進與提高,最關鍵的是理順管理的思路。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流程,通過管理活動的運行、檢查和改進循環,達到持續提高的目的。
二、戴明循環在校企合作中的基本要點
按照戴明循環方法可以把整個校企合作活動概括為四個過程:
第一,整體策劃。策劃工作是對整個校企合作活動進行系統設計的過程,是開展校企合作的首要環節,其主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策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時間分配、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師資要求等各個環節的安排。策劃的結果是形成實施方案,以指導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活動的開展。
第二,工作組織實施。根據策劃形成的方案,組織進行落實,包括教學準備、資源配置、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等。
第三,工作檢查和評價。工作檢查和評價是對工作實施過程進行監控,目的是使工作實施按策劃的目標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四,工作總結和改進。工作總結和改進是對上述三個過程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總結,找出優勢進行標準化并繼續保持,找出缺點和不足,制定預防和糾正措施,形成文件性資料,為下一次策劃和循環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實現階梯式上升的循環,不斷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三、戴明循環在校企合作中的應用
戴明循環是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在校企合作中應用戴明循環的具體階段如下:
P(plan)計劃。包括調研情況、培養目標的確定和活動計劃方案的制定等。該階段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分析畢業生就業狀況,在校企合作初期,針對應屆畢業生的企業需求狀況,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座談,找出畢業生在企業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同時掌握行業的最新動態。
第二,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對前期調研結果進行分析,邀請目標企業的相關人員參與學校對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制定出符合企業需求和學校狀況且適合學生學習規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包括學生培養目標、職業面向、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系統和實訓課程體系)等。
第三,在具體的教學計劃中設置檢查點,明確檢查方式(筆試、口試、實操)和檢查要求,確定階段性目標。
D (do)執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此階段是計劃的實施階段,需要學校的教師及企業相關人員密切配合,認真貫徹實施計劃,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職業院校中的任課教師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的,欠缺實踐經驗,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為專業任課教師制訂具有專業特色的培養計劃,安排他們到對口企業參加專業培訓,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機融合,做到理論實踐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技能人員參與學校教學,將企業中的工作實例帶入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感受真實的企業工作過程。
再次,每個學期安排學生在企業中進行至少1個月的培訓,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技能的同時,了解企業文化,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在企業中的工作和生活。
最后,輔導員和班主任教師要主動積極配合教學計劃的實施,多關注學生動態,做好計劃實施過程的監督工作。
C(check)檢查。該階段對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主要分為兩種方式:
一是過程自查。根據計劃中設置的檢查點,按照檢查要求開展過程自查,對照階段性目標確定達標程度及存在問題,將過程檢查情況向企業進行通報,并作為改進環節的輸入。
二是邀請目標企業的相關人員定期參與對學生的知識及技能的考核。通過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考核,評估學生培養情況與培養目標間的差異。
A (action) 改進。對自查和定期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具體措施如下:
其一,對于自查和定期檢查中發現的優秀經驗要在繼續保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形成文件化的標準并予以推廣。
其二,過程檢查情況校方應向企業通報,聽取企業改進意見,由校分析問題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糾正措施。
其三,對于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考核中發現的問題,由校企雙方的討論、分析,形成一致意見,制定針對性的糾正措施。
其四,上一輪PDCA循環中形成的糾正措施,應作為下一個PDCA循環的輸入,在下一循環中予以解決。
結語
戴明循環的核心是通過不斷循環實現持續改進,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運用戴明循環,能夠確保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達到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提供令企業滿意的專業技能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秋賢.高職生就業能力培養之PDCA法[J].中國市場,2013,(29):194-195.
[2] 尚先云.淺談高職教育的“產教結合”與“校企合作”[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3):208-209.
[3] 解臣習,許艷輝.PDCA方法在高職院校就業管理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3,(19):274-275.
[4] 趙毅.試析PDCA循環法在高校就業工作中的應用[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0,(1):1-2.
[5] 張潔玉,岳云志.PDCA方法在高職模塊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2):68-70.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