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為處于欠發達地區的張家口市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那么,作為首都經濟圈的一個重要節點城市,張家口只有找準定位,錯位發展,積極融入首都經濟圈,努力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的框架內,創優發展環境,做好產業園區建設,主動承接京津地區產業、資金與技術轉移,才能發揮后發優勢,早日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關鍵詞: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協同發展;張家口;產業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033-03
一、張家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定位
(一)張家口自然地理環境概況
張家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東南與首都北京接壤,西北與內蒙古相鄰,西南面與山西相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氣候寒冷干燥,光照充足,多風沙天氣,境內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工業城市。
(二)張家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定位
筆者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張家口的最大優勢就在于緊靠北京的區位優勢。所以說,張家口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北京,對接北京,走生態立市、綠色崛起之路,打好京張一體化、同城化建設這張牌。要強化服務意識,著力打造首都生態環境的“大屏障”,努力當好首都優質服務的“后勤部”,堅決當好維護首都和諧穩定的“護城河”。 要置身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積極尋找京張合作共贏的契合點,把加強區域合作作為推動張家口市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推動張家口市經濟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二、張家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機遇
(一)首都產業外溢,急需尋找承接地
著力于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首都經濟圈核心城市——北京,日益為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房價飛漲等“大城市病”所困擾。因此,它目前正致力于在周邊地區尋找一個能夠強力支撐世界級大都市發展的大空間,從過去的“虹吸”效應逐步轉化為未來的“溢出”效應。當前,北京的發展定位主要是要打造現代服務業中心,向知識型經濟方向轉變。也就是說,北京目前的發展重點是第三產業,而某些不適合在首都發展的第二產業必然要向外轉移。
(二)張家口自身的優勢
張家口作為我國北方地區傳統的工業城市,與首都北京唇齒相連,其土地與勞動力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它完全可以作為北京地區科技成果的轉化基地,承接北京地區的產業轉移。這樣,一方面可以為疏解首都過多的人口提供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可減輕首都用地緊張的壓力。而中央對天津的定位則是要打造我國北方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那么這一功能定位就為張家口打通了出海通道,為其發展出口貿易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相比較而言,京津地區的優勢是人才、資金、技術,而張家口最大的優勢在于資源、環境與勞動力。那么,張家口要實現經濟大發展,就必須通過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廣泛吸納京津地區的人才、資金與技術優勢,來推動自身的發展。也就是說張家口與京津地區完全可以通過人力、資金、技術、信息、資源的流動來實現互補,共同實現各自的發展夢。
三、張家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建議
(一)找準定位,錯位發展
北京市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是高新技術產業,;二是第三產業;三是現代制造業。而天津的產業定位則主要在于紡織工業、生物醫藥、信息產品制造、海洋化工以及臨港產業生產加工中心。而作為京津外圍的張家口市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它完全可以作為京津兩市現代制造業的生產和配套基地,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京津兩地生產零部件,與京津兩地形成“科研創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務”的產業布局格局[1],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三市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構建上中下游相配套的產業鏈。
1.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依托京津地區的高校與科研院所,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重點發展環境凈化材料、能源凈化材料、環境替代材料和生物降解材料等國家高度關注的領域,大力培育新型環保材料產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
2.積極推動高端技術裝備制造業的升級換代。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依托客運專線,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低碳性及環保型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同時,要利用我國大力發展風電產業的契機,依托首都高校與科研院所,瞄準國外高端技術,積極研發風電裝備技術,大力生產風電設備及配套產品。
3.依托吉利—沃爾沃產業基地建設,打造張家口汽車產業園。要積極推進電動汽車等現代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的制造。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等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另外,要努力促成北京現代、天津夏利與保定長城等汽車產業零部件生產基地落戶張家口。
4.依托張家口制藥廠,大力發展用于防治重大疾病的生物醫藥技術、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并促進其規模化發展。借力市農科院,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技術,促進生物農業發展,推進生物制造關鍵技術開發、示范與應用。
(二)融入京津,服務京津
1.積極發展新能源,構筑首都經濟圈能源基地。張家口是我國少有的風能集中區。同時由于本地區海拔較高,太陽輻射較強,因此開發太陽能的條件也非常好。從地理位置來講,張家口毗鄰京津唐等電力負荷中心地區。大力發展風電與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不僅能給張家口帶來可觀的稅收收入,而且還可以確保首都的能源安全,極大地緩解這一地區的用電緊張局面。另外,張家口市地處首都北京的上風上水。大力發展風電產業,可以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以及相關污染物的排放,極大地改善京津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從而取得可觀的環境效益。而張家口市作為我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生產示范基地,就為發展新能源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保障。因此,我們應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積極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同時,要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2.大力發展休閑生態農業,為京津地區提供優質服務。(1)打造京津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位于京津周邊的張家口市十年九旱,但該地光照充足、夏秋季節氣候溫涼,農作物病蟲害較少,其農副產品綠色優質環保,所以我們應該借助京津科技優勢,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農業,積極推廣膜下滴灌技術,大力生產錯季無公害蔬菜,以解決首都人民的菜籃子問題。同時,由于張家口市水資源短缺,因此我們要積極貫徹執行黨中央提出的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大力發展飼草業,努力建成首都人民的乳畜產品供應基地。當前,北京一些與首都功能不相適應的農業生產項目,包括環境保護成本較高和生物安全風險較大的肉豬、肉雞等畜禽養殖業等,將向周邊地區梯度轉移[1]。因此,張家口應抓住這一戰略機遇,主動承接這些產業轉移,并在此基礎上打造張家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進而拓展養殖基地。另外,張家口市太陽輻射強,良好的光照條件和相對集中的熱量供給,為其發展花卉種植業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因此,我們要主動對接京津市場,努力通過農業的高新技術化、產業化與制度創新,使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成為張家口經濟發展的另一大增長極。(2)建設京津地區的后花園。張家口獨特的氣候資源,使得張家口成為遠近聞名的一處集觀光旅游與休閑避暑于一體的旅游勝地。一望無際的茫茫大草原與獨特而又不失個性的田園風光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張家口市獨具特色的塞外風光。夏季避暑、冬季滑雪、溫泉養生、葡萄采摘、觀賞桃花、杏花、海棠花等,再加上其特有的文化底蘊,為張家口市發展現代休閑觀光農業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再加上京張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使得張家口市將逐步發展成為京津地區人們春季賞花、夏季避暑休閑、秋季采摘觀光、冬季滑雪的一個絕好去處[2]。
3.做強現代服務業,做大文化旅游業。(1)積極謀求與首都北京的對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地處首都經濟圈核心地位的北京市,與張家口市互補性很強,在發展現代制造業以及教育、醫療、金融、中介和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方面有著廣泛的合作領域。加強兩地的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增強整體競爭力。近年來,北京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問題,急于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而張家口市正好可以利用現代服務業的支持帶動當地制造業的發展[3]。(2)通過京張旅游合作,實現利益最大化。當今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面對這種形勢,張家口旅游業的發展,包括旅游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可能靠單打獨斗而贏得市場。只有依托大北京經濟圈給我們所帶來的人力、物力、資金、信息、市場等方面的有利條件,我們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樹立整體觀念,在旅游形象塑造、產品開發、宣傳促銷、市場開拓、經營管理、人才交流等方面,積極地謀求與首都北京的深度合作,才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
因此,我們必須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與首都北京求同存異,合理進行旅游功能分區。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兩地特色,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并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終實現兩地的共贏。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承接京津產業轉移
京津兩地生態環境質量較差,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因此在京津地區經濟結構調整中,一些缺乏比較優勢的產業,如鋼鐵、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企業已經開始外遷。張家口市完全可以抓住這一機遇,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京張城際鐵路的開工建設,將使得張家口加快融入首都1小時經濟圈,從而為張家口市承接京津地區產業轉移創造了便利條件。同時,我們要加快張唐鐵路建設,以打通張家口的出海通道。如果條件可以的話,我們還可以謀求與天津的合作,雙方共同建設津張鐵路,天津可以利用張家口的煤、鐵、電力資源,而張家口則可引入天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先進技術,同時也可以為張家口的產品出口提供便利。另外,我們還可考慮開通張家口到天津與唐山的航線,以促進三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京津地區傳統產業外遷給張家口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一次絕好的機遇。為此,張家口應該在緊靠北京的懷來、涿鹿與赤城三縣,積極籌建產業集聚區,主動承接京津地區的產業轉移,并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可在這些地區安排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通過發揮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帶動區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努力打造環京津落后地區產業隆起帶。
(四)創優發展環境,做好園區建設
張家口除了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之外,還應該主動承接京津地區一些高新技術,以帶動張家口市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因此我們應該在政策的制定上,主動謀求與首都北京的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北京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深度交流,努力打破行政壁壘,在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線路規劃、產品形象塑造、人才引進、資金流動、信息共享、科學研究、產業轉移等領域,著力打造京張同城化品牌。積極實施反壟斷、反區域封鎖政策。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現代化的交通體系、旅游網絡和統一的人才市場、信用認證體系、資本和產權市場,以及統一的中介市場、信息和金融服務體系來促成京張的一體化。
為此,我們可考慮在寧遠機場附近建設空港高新技術與物流園區,主動承接京津地區一些高新技術產業落戶張家口;在東山產業集聚區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材料等新興產業;在西山產業集聚區發展風電設備、煤炭機械、工程機械與飛機零部件、軌道交通等現代裝備制造業;在望山產業集聚區,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與化工等現代新興產業,著力推動建立循環經濟運營模式典范;在南山產業集聚區,要以吉利—沃爾沃產業基地建設為依托,努力建設張家口汽車產業園。我們可圍繞京津的汽車和電子信息等產業,為京津地區同行業提供零部件生產,為京津地區生物醫藥與化工行業提供配套生產。
參考文獻:
[1] 喬穎麗,章杏杏,吉曉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冀西北農業結構調整的思考[J].干旱區地理,2011,(1):165-170.
[2] 張吉福,張輝.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瓶頸及未來發展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參考,2005,(9):54.
[3] 楊連云,石亞碧.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考[J].河北學刊,2006,(4):76-80.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