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 梁慶平 蒙成
摘要 介紹了甜玉米品種益甜608的選育過程、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品質分析和抗病性。審定3年以來,根據其遺傳基礎、示范推廣和市場消費等反饋分析,該品種具有豐產穩產、品質佳、抗倒伏、適應性廣等特點,適宜華南及類似鮮食玉米生態區域種植,并總結其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甜玉米;益甜608;品種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32-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process,yield 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quality analysi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sweet corn variety YiTian 608. Since it was approved three years ago,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basis,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market consumption feedback,the varie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dependable crop,good quality,lodging resistance,wide adaptability,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outhern China and similar fresh corn ecological region.The paper summarized it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
Key words sweet corn;YiTian 608;variety 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ology
益甜608(HS493×Y118)是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針對廣西甜玉米品種生產的需求,采取二環系選育,結合配合力測定及品種比較試驗篩選方法,選育出的適應廣西生態區栽培的雜交1代甜玉米品種。
該品種早熟,從出苗至成熟生育期,春季72 d,秋季67 d,株高191 cm,穗位高62 cm;具有出苗整齊,苗壯,長勢旺,植株穗位稍矮,葉片較寬,株型平展,雄花發達,果穗中等均勻,行齊,籽粒排列整齊,粒色優,品質佳,產量較高,綜合抗性強等特點。于2013年6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 選育過程
1.1 母本HS493自交系的選育
2001年以華珍甜玉米雜交種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經過自交8代篩選,于2007年育成的二環系。該系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根系發達,抗倒性強,果穗長筒型,穗行數14~16行,籽粒排列整齊,黃色,無禿尖,幼苗葉鞘綠色,穎殼綠色,雌穗花絲青色,雄穗分枝14~16個。
1.2 父本Y118自交系的選育
2007從中國農業大學超甜玉米ND419經6代自交篩選育成的二環系,該系株型平展,葉片綠色,穗位低,果穗筒型,果皮薄,穗行數14~16行,籽粒淡黃色,幼苗葉鞘綠色,雌穗花絲淡青色,穎殼綠色,雄穗分枝10~12個。
1.3 甜玉米品種益甜608的選育
2009年秋以自交系HS493為母本,Y118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HS493×Y118。2010年春、秋播進行品質與產量鑒定試驗,2011年春、秋季安排多點比較試驗,2012年參加廣西區鮮食玉米區域試驗(參試名YT608)(圖1)。
2 選育結果
2.1 產量性狀
2.1.1 比較試驗。2010—2011連續2季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小區品種比較試驗,對照品種為華珍。8月初與翌年3月初播種,行株距60 cm×30 cm,在田間各項管理措施一致的情況下,益甜608平均鮮果穗產量10 996.5 kg/hm2,較對照華珍(9 919.5 kg/hm2)增產10.9%。
2.1.2 區域試驗。2012年進行區域試驗,共設南寧、柳州、玉林、貴港、桂林和北海6個試驗點。各試驗采用簡比法,5行區,不設重復,小區面積20 m2,密度4.95萬株/hm2,對照品種為華珍甜玉米品種。鮮穗產量試驗結果(表1)表現為:2012年春季平均鮮果穗產量10 421.25 kg/hm2,較對照華珍增產4.5%;2012年秋季平均鮮果穗產量10 935.75 kg/hm2,較對照增產4.8%,產量幅度5 941.50~12 543.00 kg/hm2。2季平均鮮果穗產量10 678.5 kg/hm2,較對照增產4.7%。增產點次占比75.0%。
2.2 主要特征特性
根據對益甜608在區域試驗中主要特征性狀的觀察數據(表2),出苗至鮮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2 d,秋季平均67 d,屬中早熟品種,幼苗葉鞘綠色,主莖節間青色,苞位著生于頂葉下第7葉;葉色濃綠,苞葉青綠色,長而較緊,有小葉;雄花發達,雄花分枝數20條、顏色青綠色、花粉量大,花粉顏色黃色,雌花的花絲淡青色。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為191 cm,穗位高為62 cm,保綠度84.5%,雙穗率9.6%,空稈率1.3%,分蘗率1.7%,倒伏率0.1%,倒折率0.2%,穗長17.4 cm,穗粗4.84 cm,禿尖0.9 cm,穗行數10~18行、平均14.1行,行粒數37.9粒,百粒重39.1 g,出籽率71.0%,果穗筒型,籽粒黃色。
2.3 品質指標
果穗苞葉較長且帶小葉,苞被厚而緊實,鮮穗新鮮嫩綠,籽粒飽滿,粒色黃色且有光澤,排列整齊,籽粒柔嫩,皮脆薄,基本無禿尖,商品率高,感觀品質25.5分。蒸煮品質風味好,甜度佳,色澤好,果皮薄,氣味6分,色澤6分,風味8.25分,甜度16分,柔嫩性8.25分,皮薄厚15.25分。匯總平均值為85.25分(表3),按國家區試鮮食玉米感官等級指標評為二級。
2.4 抗病性
田間記載抗性等級為,大斑病2.2級,小斑病2.4級,紋枯病5.6%,莖腐病0.1%,銹病1.7級;抗病接種鑒定為抗大斑病,感小斑病,高感紋枯病,病情指數為86.2,高感銹病,高抗莖腐病,發病率為4.8%。
3 栽培技術
3.1 地塊選擇
受凹陷基因的影響,甜玉米種子出苗頂土能力較弱,幼苗前段生長較緩慢,推薦選擇管理水平較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塊種植,加強苗期管理,力爭出全苗壯苗[1]。
3.2 適期播種
廣西及適宜種植區內,當地表土溫穩定在12 ℃以上時即可播種。栽培密度為4.5萬~4.8萬株/hm2,采用起壟大小行種植,大行距80~100 cm,小行距20~40 cm,株距根據密度而定,以25~35 cm為宜,播種時防治地下害蟲[2]。
3.3 隔離栽培
益甜608受超甜隱性基因sh2控制,需要與其他類型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加強甜玉米)隔離,避免因串授導致品質降低,或者空間隔離要求500 m以上。
3.4 田間管理
根據“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的原則掌握好施肥,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磷鉀為主,化肥為輔,施腐熟有機肥4.5~18.0 t/hm2,過磷酸鈣600~750 kg/hm2,氮肥分施比例:基肥40%,苗肥20%,攻苞肥40%,具體施用量和施用時間根據地力水平和植株生長情況決定,以保征植株生長健壯、葉色正常濃綠為宜,大喇叭口時,注意防治玉米螟蟲與蚜蟲危害[3]。
3.5 及時采收
春播采收期處于高溫季節,在授粉后20 d左右要及時采收,而秋播采收期處在秋冬涼爽季節,授粉后22 d后采收為宜,過早或者過晚采收對產量與品質的影響較大,采收后及時上市消費,避免存放太久,影響食用品質[4]。
4 參考文獻
[1] 張海軍,曾燕南,周影.鮮食玉米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0(2):69.
[2] 石長江,王斌斌,玉寶河,等.鮮食玉米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11(1):13.
[3] 朱衛紅,鐵雙貴,孫建軍,等.不同土壤質地及播種濃度對甜玉米出苗替勢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05(11):35-36.
[4] 王慧,盧有林,孫大鵬,等.超甜玉米新品種‘申科甜1號的選育[J].上海農業學報,2015,31(5):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