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家
摘要 分析了遼寧省東港市十字街鎮桃樹栽培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以期為桃樹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桃樹栽培;問題;對策;遼寧東港;十字街鎮
中圖分類號 S6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88-01
近些年來,遼寧省東港市十字街鎮桃樹栽培發展迅速,栽培面積已超過333 hm2,并逐年增加,滿足了市場的需求,提高了栽培戶的經濟收入。但在建園、田園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桃的產量下降、品質降低、口感欠佳等,挫傷果農種植桃樹的積極性,制約桃樹產業的持續發展。
1 存在的問題
1.1 建園選址不理想
部分農戶選擇園址比較盲目,在低洼易澇、排灌不良、土壤過于貧瘠、重茬園或距水源和公路較遠的地塊建園。
1.2 大小年不重視
十字街鎮是東港市重要的水果產區,果農自認有著豐富的栽培經驗,忽視了對桃樹的精細管理,有些生產環節管理不到位,大小年不重視,嚴重影響產量,進而影響經濟收入。
1.3 修剪不合理
夏季修剪不及時、不到位,幼樹生長旺盛,修剪次數太少,導致主、側枝不明顯,競爭枝、強旺枝、過密枝太多;盛果期樹勢中庸平衡,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長果枝結果為輔,其上部分枝梢或加大枝角不夠,沒有控制其長勢。幼樹冬剪時對骨干枝、延長枝短截過重,個別中心干沒有疏除;盛果期桃樹冬剪,各類結果枝組培養不佳,樹勢控制不理想,導致早衰和結果部位外移。
1.4 糞肥管理不科學
一些老桃樹果園,嫌施用有機肥太費勁和成本較高,就只施用化肥,不施用或者較少施用有機肥,造成果園內土壤的團粒結構被破壞,土壤板結、透氣性差、有機質含量降低,影響桃樹樹體正常生長。
1.5 花果管理不專業
為了追求高產,疏花不到位,留花量過大,影響坐果率。其次,疏果的時間不科學,因過早或過晚而影響坐果。留果過多,超出樹體正常負載量,致使果實間距太小,有被擠掉的現象。另外,果實摘袋時間把握不準,造成果實品質下降,影響生產效益。
1.6 病蟲害防治不到位
桃農對桃園病蟲害防治重視程度不夠,會因為其他農事操作而耽擱病蟲害防治,錯過最佳時機,造成病蟲害的大發生和連續發生。深秋落葉以后,不能及時徹底地清理桃園,致使次年的病蟲害嚴重。
2 對策
2.1 建園
桃樹適應性較強,多數土壤均可栽培,在平原、丘陵、山地等建園植株均表現良好。但是為便于農事操作和產銷,宜在土層深厚、地勢高爽、排灌良好、交通方便,最好距公路500 m以內的地塊建園,同時還要注意避開重茬地[1]。
2.2 整形修剪
生產上以“三主干自然開心形”樹形為主,選留3個大主枝,同時培養結果枝組[2]。幼樹期以長果枝為主要結果枝。6月上旬選留主、側枝,進行3~4次夏季修剪,主要采用疏除、摘心相結合的方法。幼樹冬季要輕剪,適度短截骨干枝和延長枝,保持中心干單軸延伸,控制上強,修除過密枝、強旺枝以及競爭枝。盛果期桃樹的樹勢一般較中庸,中、短果枝為主要結果枝。修剪時以疏枝為主,輕剪長放,防止枝條徒長;主枝、枝組過粗時,可采用疏除部分枝梢或加大枝角的方式控制長勢;同時注意疏除過密枝、骨干枝上的直立徒長枝。盛果期桃樹冬剪,以保持樹勢平衡、培養各類結果枝組為主,中長果枝甩放結果后,改用基部新抽生的中長果枝;及時更新復壯結果后過弱的枝組;結實后下垂接近地面的枝組以及過大或互相交叉的側枝要進行適當回縮或疏除,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中后期要抑前促后,回縮更新,培養新的枝組,防止早衰和結果部位外移[3]。
2.3 糞肥管理
根據桃樹的需求規律確定施肥,整個生長季施肥4次,即4月中旬結合中耕松土施用高氮果樹專用肥;6月中旬追施復合肥;8月上旬進行第3次追肥,施用高磷鉀果樹專用肥;10月中下旬施用有機肥。以樹齡作為施肥量依據,化肥施用,1~2年的桃樹每次施肥250 g/株,3~4年樹齡的桃樹施250~500 g/株,5 年以上樹齡施1.0~1.5 kg/株;有機肥施用,1~2年樹齡的桃樹施10~20 kg/株,3~4年桃樹20~30 kg/株,樹齡超過5年的桃樹則施30~50 kg/株。施肥時,距離樹體50 cm挖深30 cm、寬50 cm的放射溝或環狀溝[4],肥土混合后回填。此外,還可補充葉面肥,常與病蟲害的防治結合進行,常用的葉面肥有磷酸二氫鉀、果蔬鈣、稀土、動力鉀等。
2.4 花果管理
根據樹齡、果個大小、樹體強弱決定花果留存量,產量一般控制在37.5 t/hm2左右。于蕾期至花期進行疏花,適當疏除花朵、花蕾或部分花枝。生理落果期后,結合果實套袋進行定果,一般在6月中下旬進行。一般短果枝留果1~2個、中果枝3~4個、長果枝5~6個[5],果實間隔8~10 cm。套袋前3~5 d全園噴施殺蟲、殺菌劑1次。套袋時扎緊袋口,以免漏光導致果面發綠,影響外觀品質。果實成熟前10~15 d摘袋。
2.5 病蟲害防治
根據桃園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發生量,防控要做到及時到位不留死角,把病蟲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之內。首先落葉后徹底清潔果園,清除地面落果、落葉、雜草,剪除樹上潰瘍枝、病枝、僵果,刮除腐爛病疤及老翹皮,并集中焚燒[6],然后進行樹干涂白防凍。桃樹萌芽前,園內噴5 °Bé石硫合劑,預防桃細菌性穿孔病、白粉病、介殼蟲、紅蜘蛛等;開花前7 d,全園噴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掃螨凈乳油+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于蚜蟲、螨類、桃炭疽病、桃褐腐病等的防治;花后10 d,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紅蜘蛛、蚜蟲、桃褐腐病、桃細菌性穿孔病等。之后每隔15 d左右噴藥一次,為保證果品優質無公害,果實采收前20~25 d停止用藥。
3 參考文獻
[1] 宮敬輝,常青.丹東地區桃樹生產一體化栽培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3(12):93-94.
[2] 侯建忠.淺析桃樹栽培技術及管理[J].農技服務,2014,31(2):100-101.
[3] 蔡靜,張海旺.桃樹整形修剪技術淺析[J].防護林科技,2015(12):66-68.
[4] 張麗,田兵.桃樹高效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5):259.
[5] 王寬建,丁新錄,賀靜,等.桃樹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47-148.
[6] 熱孜萬古麗·買買提.桃樹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14(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