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舉 陳穎
摘要 總結花生播種技術,包括品種選擇、選地整地、施肥、地下害蟲防治、播前種子處理、播種等方面內容,以期能夠達到一播全苗、合理密植,為取得花生高產、優質打下基礎。
關鍵詞 花生;播種技術;選地整地;種子處理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41-02
花生是安徽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其營養價值很髙,脂肪含量44%~54%,蛋白質含量24%~36%,碳水化合物含量約20%,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ㄉ妥鳛楦呒壷参镉?,其富含多種微量營養元素,花生餅可作為工業原料或良好的飼料,花生殼可作為生產原料,亦可作為飼料[1]。此外,花生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近幾年來,花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銷售行情一路走好,現就花生播種技術進行總結。
1 選用高產優質的花生品種
春播花生應優選抗寒能力強、結果集中、出籽率高的品種,推薦優選魯花8號、花育16、花育28、9616等。其中,魯花8號抗旱耐肥性好,結果整齊集中,出籽率高達75%;花育16抗旱耐澇性好、結果集中,出籽率高達73.6%,產量6 000~7 500 kg/hm2。夏播花生推薦優選具備結果集中、早熟等特征的品種,以白沙、魯資101等為優。
2 精心選地
2.1 地勢選擇
宜選擇地勢高、排水性好的地塊。花生忌連作,連作地塊的病蟲害發生率要遠高于非連作地塊,并且容易出現爛根死苗現象,對花生的品質與產量造成嚴重影響,最佳種植方式是每2~3年進行輪作換茬[2]。
2.2 重茬處理
若準備種植花生的地塊是重茬地,則一定要注意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梢杂?0%多菌靈或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拌種進行種子處理。
3 精細整地
3.1 冬前土壤處理
對于春播花生來說,應在冬前進行深耕細翻,深度以26~30 cm為宜,不宜過淺或過深。此外,適當加深熟化耕作層,以便消滅越冬害蟲、提升春季抗旱能力。
3.2 春季土壤處理
春花生播種之前淺犁12~15 cm,并耙平、耙細,做到上松下實,為花生生產營造良好條件。花生不同于其他作物,其地上開花,果針入土結果以及根瘤菌的固氮特性,要求土壤通氣,透水,疏松性好,促進果針入土和莢果的發育,形成大果和飽果。同時土壤疏松還有利于根瘤菌形成和繁殖,有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活動。
3.3 起壟種植
起壟種植作為花生種植的優選種植方式,具備便于排水、增厚土壤、增強通透性等優勢,有利于提高花生品質與產量。起壟種植可細分為兩犁靠與四犁靠,兩犁靠規格為壟高10 cm、寬36~40 cm,單行種植,穴距13~15 cm;四犁靠規格為壟寬80 cm,壟面寬50 cm,溝寬30 cm,雙行種植,小行行距25 cm、大行距45 cm。
4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對于花生種植來說尤為關鍵,因為花生生長前期,根系需肥量大,此時肥料不足將導致苗不壯,直接影響花生的花芽分化以及花生的生長,且絕大多數(70%~90%)的花生莢果著生于第1、2對側枝上,而上述2對側枝均生長于苗期。通常情況下,第1側枝出現在苗后3~5 d、真葉長有3片時,第2側枝形成于苗后15~20 d、幼苗長出5~6片真葉時,如果苗期肥量不足,將嚴重影響花芽分化,從而直接影響花生莢果的數量。花生種植中后續追肥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在花生進入飽果期后,固氮能力隨著根瘤菌的衰老而逐步減弱,需要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來促進果實成熟,因此施足基肥十分必要。在基肥充足的條件下,前期形成壯苗,花芽分化就多,才能多結果;才能保障后期營養的供應,才能結出飽果、成果,達到高產。
為了提高基肥肥效,通常遵循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兩者合理結合的施肥原則。合理施肥不僅利于提升地力,還能夠改善土壤結構?;ㄉL前期根系固氮能力較弱,而中后期果針已入土,不宜追肥。因此,施足底肥對于花生種植來說尤為關鍵。通常在播種前結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在有條件的地區,盡量多選用腐熟的農家肥。對于中產田來說,施肥量以農家肥30~45 t/hm2、45%復合肥450~600 kg/hm2以及硼肥15 kg/hm2為宜;對于高產田來說,基肥量要相對較大,以農家肥45~60 t/hm2、45%復合肥600~750 kg/hm2以及硼肥15.0~22.5 kg/hm2較為合適。此外,不建議在花生種植過程中施用種肥,以免出現燒種燒苗問題??梢赃m當施用磷肥,以增強根瘤菌的固氮能力,除此之外,磷肥還有助于促進花生的生殖生長,進而提升產量與質量。
5 地下害蟲防治
危害花生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其中以蠐螬危害最為嚴重?;ㄉ酌缙诔上x咬食莖葉造成缺苗斷壟,結莢飽果期幼蟲啃食根果造成花生大片死亡和莢果空殼,嚴重影響產量。蠐螬1年發生1代,以3齡幼蟲和老熟幼蟲在土壤20~40 cm處越冬,4—5月開始危害(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成蟲活動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產卵孵化幼蟲,7月中旬為卵孵化盛期,7—9月為幼蟲危害盛期,8月中下旬危害最重)。因此,殺死越冬的地下害蟲是防治關鍵。與此同時還要根據害蟲的發生規律及時進行生長期害蟲的防治工作。
在防治措施上,一是用5%辛硫磷22.5 kg/hm2均勻撒施;二是用48%毒死蜱、50%辛硫磷、甲基異柳磷3 750 g/hm2,與細土225 kg/hm2均勻攪拌后隨犁地撒施;三是用48%毒死蜱3 750 mL/hm2拌細土450 kg/hm2雨前撒施,或用48%毒死蜱2 0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
6 播前種子處理
6.1 曬種
播種前4~5 d帶殼曬種,殺死表面病菌。曬種應選擇晴天上午進行,種層鋪曬厚度不宜超過10 cm,一般1~2 h翻動1次,連續曬種2~3 d即可。
6.2 選種
挑選籽粒飽滿、仁大整齊、光澤度好、無損傷的大粒作種,不要選擇病粒、癟?;蛘咭呀洶l芽的種粒,以便保證花生種子發芽率、提升整體產量。
6.3 進行發芽試驗
播種前進行發芽率試驗是為了確保較高的發芽率,通常要求發芽率在95%以上,以便播種后苗齊、苗壯。
6.4 藥劑拌種
可用50%多菌靈50 g拌種25 kg,或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00~200 mL拌種100 kg,防治苗期因根腐、莖腐而引起的死苗[3]。
7 播種
7.1 適期播種
花生的播種期通常在谷雨至立夏之間,隨著溫度逐步回升,當5~10 cm土層平均溫度穩定在12~15 ℃之間時便可進行播種。淮北地膜覆蓋春花生4月上中旬播種,露地4月中下旬播種,抓住寒尾暖頭的有利時機,搶墑播種。麥茬花生最晚6月15日播種結束。地膜覆蓋花生,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早約15 d。大壟雙行播種,穴距16~18 cm,穴深3~4 cm[4]。
7.2 播種方法
花生播種一定要采用點播方式,人工或機器播種均可,但注意不能隨犁溝播。播種深度以4.5 cm左右為佳,不能深于6 cm,以免影響花生的出土率。
7.3 地膜覆蓋
采用地膜覆蓋是為了增溫保墑,促進花生盡早萌發,亦可有效保肥增產[5],最終提升綜合效益。春播地膜寬度為85~90 cm,厚0.007 mm,地膜用量約37.5 kg/hm2,地膜兩邊要壓實,隔2~3 m橫壓些細土,防止大風刮起地膜。地膜覆蓋可增產15%~20%。
8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對于花生種植來說十分關鍵,對于生育期短、分枝少、開花早的早熟品種,密度控制在15萬~18萬穴/hm2為宜,對于生育期長、株型大、花期長的普通中大花生來說,一般留苗12.0萬~13.5萬穴/hm2較為合適,行距40~45 cm,要求每穴播2粒種子。
9 參考文獻
[1] 汪強,王本超,管叔琪,等.花生增效栽培[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5.
[2] 李芳.花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4):161-162.
[3] 白玉英.旱作區花生覆膜栽培的作用及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0(增刊1):47.
[4] 高金芬.地膜花生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07(3):40.
[5] 張玉聚,李洪連,張振臣,等.世界農藥新品種技術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