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宏才 吳云潔 韋嵐嵐
摘要 番茄營養價值較高、酸甜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總結樂業縣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并對示范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番茄;無公害;栽培技術;示范應用;廣西樂業
中圖分類號 S641.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59-03
樂業縣位于廣西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的邊緣,總面積為2 617 km2,下轄4個鄉4個鎮88個村民委員會1 444個村民小組,人口17.3萬人。年平均氣溫16.3 ℃,森林覆蓋率77.84%,年降雨量1 100~1 500 mm,是農業大縣,沒有工業,耕地面積1.42萬hm2,其中水田0.36萬hm2,旱地1.06萬hm2。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主要的特色產業為茶葉、薄殼核桃、獼猴桃、板栗、八角、刺梨、甜竹筍、白鳳桃、杉木等。
樂業縣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中國蘭花之鄉”“世界長壽之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際巖溶與洞穴探險科考基地”“中國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景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等,并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侯選名錄。樂業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獨特,被譽為“天坑之都”,在20 km2范圍內有28個大天坑,稱為“世界第一天坑群”。0.33萬hm2油菜花是樂業縣冬季美景之一。原始萬畝映山紅吸引著眾多游客。有機茶園推動有機農業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10月,樂業縣有機農業產業已經發展了有機茶、有機水稻、有機獼猴桃、有機玉米、有機大豆、有機牧草、有機肉牛、有機淮山、有機竹筍、有機板藍根、有機八角、有機姜黃和有機何首烏。有機農產品生產企業已經有11家,有機作物生產面積達到0.62萬hm2。有機農業成為樂業縣的一張名片。樂業縣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達0.92萬hm2。
番茄原產于南美厄瓜多爾、秘魯、智利等國的高原和谷地,隨著印第安人的遷徙,傳至北美南部的墨西哥。16世紀,歐洲航海家將番茄帶回他們的故鄉地中海岸各國廣為種植,再由那里逐步傳到世界各地。番茄、白菜、青菜、豆角、南瓜、香蔥、大蒜、四季豆、苦瓜、冬瓜、甜菜、紅薯、芋頭等在樂業縣分布廣泛,種植歷史悠久,特別是番茄品質上乘,深受各類人群喜歡,餐桌上基本離不開番茄這道家常菜。番茄雖然栽培歷史不是很長,但發展迅速,作為世界性的農作物僅100多年時間,已經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深受人們的喜愛。番茄是世界上除馬鈴薯以外最主要的蔬菜種類,屬全球產量最高的30種作物之一。無論是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熱帶、溫帶還是寒帶都已廣泛種植。
由于番茄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酸甜可口,既可生食、又可做菜,還可以加工制醬、榨汁,在我國發展很快,且栽培容易、適應性強、產量高,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產業,樂業縣也是重要的種植區域之一。現通過研究總結一套適應樂業縣推廣的番茄種植新技術,向廣大農民朋友進行推廣應用,讓農民朋友在種植過程中少遇麻煩,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收入的目的,快速奔小康,為精準扶貧做出積極貢獻。
1 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
1.1 地塊選擇
無公害番茄種植基地環境包括土壤、大氣和灌溉水。樂業縣的大氣質量達到GB3095的一級標準,而二級標準就符合有機產品生產基地要求,所以樂業縣大氣環境符合無公害大氣環境條件。無公害番茄種植基地環境條件執行標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16年5月23日發布和2016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無公害農產品 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T5010-2016)。原標準為NY5020-2001和NY5010-2002。土壤環境監測指標應符合GB15618的要求,基本指標為總汞、總砷、總鎘、總鉛、總鉻5項。灌溉水基本指標符合表1要求[1-2]。
1.2 品種選擇
番茄品種的選擇非常重要,其對番茄品質和產量有重要影響,可供選擇的優良品種有圣女果、仙客8號、仙客6號、硬粉8號、歐盾、紅雜40號、佳紅4號、佳紅5號、紅羅曼、佳麗14、維納斯、京丹6號、京丹綠寶石2號、中雜105、中雜109、普羅旺斯、朗姆斯、中研988、格雷、豐收、百利、彩虹101、紅太陽、黑珍珠、京丹8號、摩斯特、合作928、合作918、金棚10號、金棚11號、絕粉702、蒙特卡羅、紅帝、DRC1009、彩虹301、丘比特、京丹5號、粉娘、紅秀麗。
1.3 整地做畦
整地的標準是地平、畦平,并施腐熟細碎的農家肥75 t/hm2,做畦前或做畦后開溝施入三元復合肥300 kg/hm2,深翻30 cm,旋耕2次,打碎硬土塊,然后平整[3]。為了便于管理,一般以1.0 m間距做畦,即畦寬1.0 m,畦與畦之間的溝寬60 cm。每一畦上進行雙行種植,行距為60 cm,株距為40 cm,種植3.15萬株/hm2。
1.4 合理施肥
利用樂業縣豐富的農家肥資源進行科學化生產,即把畜牧養殖留下的糞便(牛糞、羊糞、廄肥等)進行無害化處理,方法是用桐麩配套混勻,分層撒放生物菌劑進行漚堆發酵,為了方便生物菌種的均勻分撒,先用一部分桐麩與生物菌劑進行拌種,再分撒于有機肥堆層中。在發酵時用塑料薄膜覆蓋,嚴格控制溫濕度,桐麩淋水濕透,含水率90%左右,春季漚肥氣溫較低,第1次漚堆時間為22 d,以溫度為重要參數,表層40 cm深處肥溫達到53 ℃,內部肥溫約達到68 ℃時,進行1次翻堆。翻堆后繼續進行漚堆,5 d后,表層 40 cm深處溫度穩定在52 ℃,內部溫度約65 ℃,10 d后進行第2次翻堆,以后的堆肥溫度不再上升很高,逐漸穩定,具體溫度變化如圖1所示。發酵滅菌完成后即用作番茄施肥[4]。
同時在定植前對土壤進行消毒,用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22.5~30.0 kg/hm2,與適量細土混勻后均勻撒入畦中。
1.5 培育壯苗
選擇荒地或者前2年未種過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的大棚或拱棚育苗,要求地勢高燥,澆水和排水順暢便利,距離種植大田較近的地方育苗,以便減少移栽時的工作量。最好采取50孔或72孔塑料穴盤育苗,也可采用6 cm×6 cm的營養缽育苗[5]。利用壯苗適時進行定植。
1.6 病蟲害防治
盡量采用農業、物理等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也可選用低毒高效藥劑進行化學防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15年5月21日發布、2015年8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2798.3-2015)——《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范》第3部分:蔬菜,規定了在生產無公害農產品時禁止使用的農藥品種,符合番茄生產技術要求,番茄作為重要蔬菜之一,必須遵守這一規定,具體禁用農藥目錄[6-7]見表2。
2 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示范應用
2.1 農事活動
無公害番茄種植要做好農事活動檔案記錄[11-12],以備查詢和檢查,具體見表3。
2.2 試驗示范結果
2.2.1 推廣面積。2013年種植番茄266.67 hm2,2016年種植面積達到1 066.67 hm2,增長了4倍。2013年只在樂業縣邏西鄉進行示范種植,2016年推廣到新化鎮、甘田鎮、同樂鎮、邏沙鄉和幼平鄉5個鄉鎮。推廣種植范圍越來越大,具體見圖2。
可以看出,樂業縣優良番茄品種種植推廣面積逐年增加,從2013年的293.3 hm2增加到2016年的1 093.3 hm2,種植區域輻射也越來越廣,首先是在邏西鄉進行試驗與示范,2016年已經有4個鄉鎮在推廣種植優良番茄了,另外的新化鎮、雅長鄉、花坪鎮考察了邏西鄉的示范區后也計劃在2017年進行規模種植,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2.2.2 產量結果。經過2013—2016年在樂業縣邏西鄉民西村、新化鎮那社村、甘田鎮四合村、同樂鎮上崗村、幼平鄉上里村進行試驗示范與推廣種植,產量為61.5~73.5 t/hm2,年產值可達到1.2萬元,是當地農民致富的好途徑。2015年番茄示范點測產,結果見表4。
3 參考文獻
[1] 張文新.無公害番茄致富生產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2] 崔樸周,李芳功,孫樹卓,等.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3] 蓸華.無公害番茄優質栽培新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
[4] 應芳卿,黃文,李自娟,等.番茄四季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 .
[5] 應芳卿,劉宗立,李相逢,等.提高番茄商品性栽培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6] 羅慶熙,向才毅,鄒冬生,等.蔬菜生產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王久興.番茄生理病害防治圖文詳解[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8] 肖萬里,郎德山.棚室番茄土肥水管理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9] 楊合法,范聚芳,戈志奇,等.有機、無公害及常規生產模式番茄病害及防治效果比較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9(5):933-937.
[10] 寧賢,李春惠.番茄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21):80-81.
[11] 劉斌.日光溫室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88-89.
[12] 趙洪彥.大棚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