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維標 蘭愛輝
摘要 基于平陽黃湯的發展現狀,總結了平陽黃湯茶餅的品質特點和加工工藝,并對其前景進行展望,以期為平陽黃湯茶餅的加工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平陽黃湯;茶餅;品質特點;加工工藝;發展前景;浙江平陽
中圖分類號 TS272.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257-01
溫州黃湯源于宋、興于明、盛于清,在1798年前后,以平陽為盛產地,主銷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北京和營口等地,其鼎盛時期距今已超過200年。溫州黃湯具有刺激性弱、滋味醇厚的特點,因而深受顧客喜愛[1]。之所以稱其為“溫州黃湯”,是因為泰順、永嘉、瑞安等縣在平陽黃湯出名之后也紛紛學制,在溫州有了一定的規模。平陽黃湯主產于平陽縣水頭鎮朝陽山,該山現有茶園面積逾333.33 hm2,初制廠8座。其中大部分茶園都分布在海拔300~600 m的山地上,周邊植被豐富,空氣清新,土壤疏松肥沃,長年云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為16.9 ℃,年降雨量為1 670.1 mm,是一個十分宜茶的地方。
1 平陽黃湯發展現狀
平陽黃湯具有條形細緊纖秀、色澤黃綠多亮、湯色橙明鮮明、香氣清香高銳、滋味鮮醇爽口、葉底芽葉成朵均勻的特點[2]。其高級茶的開采時間大部分安排在每年4月上旬,采摘時以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為標準,且要求大小勻均一致。平陽黃湯的制造工藝共分為5道工序,即殺青、揉捻、悶堆、初烘、悶烘,全程需要52~76 h。由于其制作過程比較復雜,耗時較多,加工企業逐漸放棄了溫州黃湯的加工,因而溫州黃湯逐漸淡出市場。為了挽救歷史名茶,2010年平陽縣天韻茶葉有限公司開始重新恢復生產黃湯茶,并改進其加工工藝,研究出一套新的黃湯加工工藝技術,即鮮葉選擇、攤青、殺青、做形、初烘、悶黃、復烘、復悶黃和干茶整理加工,全程大約要72 h。因其品質特征優越,連續2年在名茶評比中獲獎,2011年獲第八屆溫州早茶節名優茶評比金獎,2012年獲“中茶杯”名茶評比一等獎。春茶產量很少,但夏秋茶品質又不如春茶,為了充分利用夏秋茶原料,特研究開發了黃湯茶餅新產品,使其既能保持原有黃茶特征的緊壓茶加工工藝,又能為廣大茶農和消費者提供新的選擇。
2 平陽黃湯茶餅的品質特點
平陽黃湯茶葉的最大特點是優質、綠色、營養,許多茶葉專家評嘗后對其十分贊賞。平陽黃湯茶餅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維生素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此外,平陽黃湯保留的鮮葉天然物質達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平陽黃湯茶餅經過壓制,外觀呈現外形端正、松緊適度、規格一致的特點,同時還具有香氣純正、湯色橙黃、滋味醇和、葉底嫩黃、有光澤、香氣清高深遠的內質。平陽黃湯茶餅也適宜于婦女及一般不習慣喝濃茶的消費者飲用,被稱為“溫和飲料”。
3 平陽黃湯茶餅加工工藝
平陽黃湯散茶分特一、特二、一級、二級4個等級,壓制茶餅的原料為二級散茶,原料大部分是在谷雨之后生產的[3]。其加工工藝分為7個工序。一是篩分揀剔。需要人工操作,先將黃湯散茶放入竹籃盤內,再按照粗細、長短、輕重的規格將黃湯散茶分別放在各路篩號茶,同時對于不符合品質規格的梗片、非茶類夾雜物要一一揀出,并剔除,將其歸類于待拼配的篩號茶。二是拼配。這一步驟要求做到均勻、規格一致。首先以各篩號茶的品質為依據對其升降拼和,再根據比例配成半成品茶。三是蒸煮。首先將拼配好的半成品裝入棉制蒸袋內,裝好的蒸袋規格為100 g/袋;然后開始蒸茶,只要將蒸袋放入蒸鍋籠內即可。為了防止晾干時不能晾干而出現燒芯現象,注意蒸茶時間不宜過長。一般蒸茶時間以30 s左右為宜,此時茶葉變得揉軟,達到了手捏成團、松手不散的最佳狀態。這一步驟非常關鍵,不僅可以促進茶葉內含物的轉化,而且可以養成茶葉湯色橙黃、滋味醇和的重要工序。四是壓制。分為2種,即手工壓制和機械壓制。無論哪一種在操作時都要盡量避免厚薄不均,關鍵是做到壓力一致。另外,裝模時要細致,以免出現里茶外露的現象。五是退壓。退壓之前,要將壓制后的茶胚在茶模內冷確定型,時間最好超過3 min;為促進退壓后的普洱緊壓茶散發熱氣和水分,要適當進行攤晾,然后再干燥。六是干燥。有2種干燥方法,即室內加溫干燥和室內自然風干。這2種干燥方法需要的時間不確定,容易受氣溫、空氣相對濕度、茶類及各地具體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室內加溫干燥要因地制宜,一般在烘房中進行,烘房溫度(室溫)不宜過高,以控制在40~60 ℃為宜,超過70 ℃時不僅容易造成烘房著火,而且還會導致茶葉發生龜裂、剝落或外干內濕、郁熱燒心等現象。下烘時要求將茶葉成品含水量由高降至標準干度9%以下。在干燥季節,采取室內自然風干的方式將黃湯緊壓茶含水量降至標準干度,風干時間至少需要120~190 h。七是包裝。平陽黃湯茶餅包裝材料,內包裝用棉紙,外包裝用牛皮紙盒,務必確保各包裝材料清潔無異味。包裝前,為了保證成品茶含水量控制在出廠水分標準內,必須對茶葉進行水分檢驗。為了防止搬運而造成成茶松散、脫面,要求外形包裝的大小與茶身密切貼合[4]。
4 平陽黃湯茶餅的發展前景
平陽黃湯茶餅的加工工藝繼承了緊壓茶傳統的工藝,經過緊壓能夠較好地保持茶葉中的天然香氣,而且在加工過程中,經歷了高溫蒸汽的短時熏蒸,基于茶葉生物化學反應的類型進行分析,發現與空氣中氧氣接觸較多的茶葉表面發生的“氧化反應”,主要改變茶品的湯色,使湯色出現黃綠—綠黃—橙黃的轉化過程[5]。
另外,平陽黃湯茶餅內部存在一定水分,在缺氧條件下,通過厭氧菌的作用發生生物化學反應。這些厭氧菌、益生菌、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經研究發現,“金花”不僅能分泌茶葉中的淀粉酶和氧化酶,從而催化茶葉中的淀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質氧化,消除茶葉的粗青味,使茶葉湯色變黃;而且還不會影響后發酵茶的品質,使茶葉具有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的口味[6]。重要的是“金花”對人體還具有較強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調節糖類代謝等功效。平陽黃湯茶餅從加工到入庫的整個過程一直沒有落地,具有體積小的特點,這不僅方便包裝、運輸、存放,還在防潮、防雜味侵染方面具有優勢,而且其包裝材料符合現代衛生要求。平陽黃湯茶餅后期轉化良好而豐富,把散茶做成茶餅同樣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7]。因此,平陽黃湯茶餅以其特有的加工工藝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喜愛,被視為茶之珍品。
5 參考文獻
[1] 陸國仕,鄭乃坤.整合資源,聯合做大,加快開發“溫州黃湯”[J].茶葉,2014(1):39-41.
[2] 陳宗懋.中國茶經[M].2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6.
[3] 謝前途.平陽黃湯加工技術[J].中國茶葉加工,2009(3):31.
[4] 夏成鵬,許明香,唐平,等.機制溫州黃湯加工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344.
[5] 董榮建,鮑忠贊.平陽黃湯品質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J].現代食品,2016(12):54-56.
[6] 安徽農學院.制茶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8.
[7] 夏成鵬,唐平,謝伶俐.不同茶樹品種加工溫州黃湯品質對比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