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張宏雨+薛麗
摘要 結合“乙草胺”事件,從檢測能力這一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出發,簡述北京市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現狀,指出存在檢測項目少、檢測人員缺乏、檢測儀器不足、區鎮2級檢測站對接不暢、檢測資質仍需完善等問題,提出擴展檢測項目、強化人才隊伍、補充檢測儀器、推動綜合質檢中心、推進“雙認證”等對策,強調提高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問題;對策;北京市;昌平區
中圖分類號 TS20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261-02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he acetochlor eve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system in Changping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and analyzed the exisiting problems,such as testing projects,staffing,equipments,communication of two-level inspection center,qualification etc.Aiming at these problems,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respectively from extending more testing projects,strengthening labor training,adding equipments,promoting integrated inspection center and double certification.Emphasize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tection capability in Changping District was so important.
Key words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nspection;problem;suggestion;Beijing City;Changping District
2015年發生的“乙草胺”事件,引起市民們對草莓安全的恐慌,作為北京市草莓主要生產區,昌平區草莓產業受到的影響頗為嚴重。據報道[1],草莓大棚每棟日銷量由8.26 kg下降至1.5 kg,價格由39元/kg暴跌至16元/kg,每棟日采摘人次由2.43人次下降至0.06人次,造成草莓種植戶的積極性明顯下降,繁育種苗企業也表達了對昌平區草莓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的擔憂[2]。
草莓農產品質量安全既關系草莓生產與莓農收入,也關系市民生活與健康,又關乎食品安全問題和昌平地區經濟穩定發展。昌平區政府十分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提高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立區級質檢中心和鎮級檢測站,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乙草胺”事件的發生對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6]。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有農民意識、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監管體系、檢測能力、宣傳引導等[7-10],本文結合“乙草胺事件”,從檢測能力這個因素出發,對北京市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進行深刻思考,并提出建議措施。
1 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現狀
昌平區農產品監測檢測中心是全額撥款科級事業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現有人員10人,本科以上學歷9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4人。已于2015年2月通過資質認定,現有百菌清等9種農藥殘留檢測資質。2015年通過實驗室改造、增加檢測儀器等工作,目前擁有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儀、原子熒光儀、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等儀器設備,2017年將申請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擴項,可以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等項目進行精確檢測。
昌平區在16個鎮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鎮級檢測站均不是獨立機構,掛靠在鎮級農業服務中心或農業辦公室。目前,部分鎮級檢測站運行良好,負責本區域內的農產品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2 存在的問題
在昌平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基本形成以區級檢測中心精確檢測為主,各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快速檢測為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通過對 “乙草胺”事件的思考,在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2.1 檢測項目較少
想要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區級檢測中心就要系統和持續地對影響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害因素進行檢測、分析和評價[11]。區級檢測中心目前能檢測農產品中35種農藥殘留(有機氯、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和6種重金屬元素(鉛、鎘、銅、鉻、汞、砷),檢測項目少,難以全面掌握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
2.2 檢測人員缺乏
區級檢測中心目前有專職檢測人員5名,年完成農殘精確檢測任務約600個、重金屬元素檢測約300個。5名檢驗員全部獲得“食品檢驗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其中2人在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中取得北京市第二名的好成績,但是隨著檢測項目的不斷增加,高水平技術人員仍然嚴重缺乏。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未設置專職檢測人員,有1~2名人員兼職檢測工作且流動性大,人員檢測知識水平低、檢測技能生疏,難以開展檢測工作。
2.3 檢測儀器不足
檢測行業不斷發展,儀器設備更新較快。目前,區級檢測中心主要使用的檢測方法是根據《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NY/T 761—2008)[12],配備了氣相色譜儀(ECD檢測器)、液相色譜儀,但是更新的檢測標準都要求的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ICP-MS等還未配備。“乙草胺”事件發生時,區級檢測中心就因為缺乏檢測該項目的儀器設備而將樣品送往市級檢測機構進行檢驗,沒有掌握第一手檢測數據,不能及時為昌平區政府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提供數據支持。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配備了快速檢測儀,但是儀器設備使用年限較長,缺乏儀器設備的專業維護與保養。
2.4 區、鎮2級檢測站對接不暢
一是區、鎮2級檢測站重復抽樣;二是鎮級檢測站每月將檢測數據上報給不同的部門,數據沒有統一歸屬管理,難以實現數據長期跟蹤;三是鎮級檢測站有人員技術培訓需求、區級檢測中心具備開展快速檢測培訓的能力,但是由于隸屬于不同的單位,難以組織定期有效的培訓。
2.5 檢測資質仍需完善
昌平區農產品監測檢測中心已于2015年2月通過資質認定(CMA),現有百菌清等9種農藥殘留檢測資質,但是還未申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CATL),不能將檢測結果作為農業執法的依據。
3 對策
3.1 擴展檢測項目
國家規定的禁用、限用農藥多為有機磷類農藥,這類農藥高毒、高殘留,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為滿足檢測需求,區級檢測中心應盡快開展有機磷類農藥殘留定量檢測。
根據昌平區綠昌植物醫院、昌平區植保站提供的農藥統計信息,將昌平地區使用頻率高、銷量大的15種農藥(百菌清、多菌靈、甲基硫菌靈、醚菌酯、嘧菌酯、代森錳鋅、咪鮮胺、阿維菌素、噻螨酮、吡蟲啉、氰戊菊酯、馬拉硫磷、腐霉利、三唑酮、氯氰菊酯)作為擴項的重點工作。
3.2 強化人才隊伍
技術人員是檢測工作的關鍵。即使擁有良好的檢測場地和儀器,如果沒有人能熟練使用這些儀器設備,檢測能力就難以提升。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需要長期的工作積累和持續的培訓學習,昌平區應該做好技術人員的儲備、減少技術人員流動、增加人員培訓學習機會,才有利于提升檢測隊伍的整體水平。
3.3 補充檢測儀器
我國目前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13]標準,該標準中推薦使用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多為《水果和蔬菜中50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GB/T19648—2006)[14]和《水果和蔬菜中45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T20769—2008)[15],這2種方法使用的儀器是氣相色譜-質譜儀、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可以檢測農藥殘留項目近1 000種。如果配備了這些設備,今后再遇到“乙草胺”類似事件,也可做到及時檢測。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也要做好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保證快速檢測設備正常使用,才能做好管轄區內監測。
3.4 推動綜合質檢中心
目前,北京市懷柔區、通州區、朝陽區、大興區、房山區、延慶縣等都建立了綜合質檢站[16],通過綜合質檢站統一安排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不僅大大提升了本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還實現了管理資源、儀器設備資源、人才資源共享,同時也得到北京市在資金、儀器、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昌平區應大力推動綜合質檢站的發展,才能制定全區監測計劃,實現數據統一管理,開展定期有效的技術培訓。
3.5 推進“雙認證”
區級檢測中心在《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的基礎上,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細則》,對現有管理體系文件進行修改,加快推進“雙認證”工作,不僅可以提高昌平區檢測機構的綜合能力,還可以參加北京市區縣互檢,實現區縣間的互檢監督與指導。
4 結語
昌平區各級檢測機構因檢測能力不足,無法滿足檢測任務和檢測需求,因此每年會拿出部分資金送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檢測。但是第三方實驗室檢測費用大、檢測周期長,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檢測結果,如果過分依賴外部實驗室而忽視了本區域檢測能力的提高,就難以有效保障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17]。只有提高昌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才能滿足昌平區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預防“乙草胺”等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5 參考文獻
[1] 39元暴跌到16元 還能不能安心吃草莓?[N].北京晚報,2015-05-13.
[2] 趙俊曄,武婕,張峭.北京市草莓農藥殘留超標風險事件中消費者風險認知和消費意愿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5,21(12):35-39.
[3] 白冰,周昌艷,董茂,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檢測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3):38-40.
[4] 馬麗萍,付曉陸,陸軍良,等.余姚市采用應急預案對縣級批發市場農產品突發事件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4(18):269-270.
[5] 韋文芳.防城港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現狀與思考[J].農業災害研究,2010,5(5):59-60.
[6] 俞衛甫,高素珍,郁齊亮,等.提升余杭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杭州農業與科技,2016(4):17-19.
[7] 張秋祥,杜寶山,王秀玲,等.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J].吉林農業,2015(9):43.
[8] 黃銀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6,10(18):142-143.
[9] 王衛波.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J].江西農業,2016(3):52.
[10] 唐興旺.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6(19):117-128.
[11] 謝漢中,李君,龐榮麗,等.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學科發展與思考[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9):200-204.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NY/T 761-2008[S].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最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GB 2763-201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監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水果和蔬菜中50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GB/T 19648-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監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水果和蔬菜中45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T 20769-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6] 靳欣欣,朱建國,鄧金香,等.北京市大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情況及發展思路[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7(2):484-489.
[17] 靳榮勤,卿小燕,楊曉云.淺談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14(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