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麗
摘要: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品的語言,全面地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品味和體悟潛藏在作品中的內在意蘊和情趣,進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如何引導學生很好地把握作品的內涵和主旨呢?語文教師就要擔當好課堂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
關鍵詞:閱讀教學;重視誦讀;教學藝術;學習興趣;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4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薄伴喿x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边@深刻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僅著眼于書面文字,還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地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品味和體悟潛藏在作品中的內在意蘊和情趣,進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如何引導學生很好地把握作品的內涵和主旨?語文教師就要擔當好課堂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
那么,如何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重視誦讀教學,使語文課堂書聲瑯瑯
1. 反復誦讀,使學生體會到讀書之趣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只重視精讀領悟階段的引領,而忽視了整體感知階段學生的自悟自得和誦讀表達階段學生情感的表達和提升?!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薄白x”是一種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語文教學中必須以“讀”為本,“讀”領風騷,使語文課堂書聲瑯瑯、書聲悅耳。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一般采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思考領悟;三讀課文、拓展探究三大環節進行閱讀教學。初讀課文階段,學生往往不熟悉文本,此時可以通過教師聲情并茂地誦讀、美讀,引領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文本美妙的藝術境界中,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被文本的藝術魅力所感動,自然由內而外地產生閱讀的興趣。
2. 學貴得法,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但是興趣會隨著閱讀中出現的一個個難題而消逝。為此,教師要別具匠心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1)多種感官配合,提高閱讀速度。讀書要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有緊迫感,不能隨心所欲,注意力分散。(2)粗讀與細讀結合,博覽和精鉆相輔。粗讀是快速粗略地閱讀,只需在閱讀中掃除文字障礙、了解文章大意即可;細讀就是仔細地閱讀,它的任務是細細品評作者譴詞造句的特點,謀篇布局的藝術。粗讀是細讀的前提,其目的是擴大知識面;細讀是粗讀的深化,是為了達到閱讀目的而進行的細致工作。博學與精鉆相輔相成,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重視教學藝術,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緒翩翩
1. 導課引人入勝,富有創意
精彩的課堂必須展現課堂藝術,而成功的課堂由導入開始。上課伊始,教師可采用新穎、簡練、精彩的手法,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在《祝福》一文教學中,筆者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讀了《祝?!?,我認為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大家能否在對課文的研讀中,證實教師的觀點呢?學生于是興趣盎然地沿著“沒有春天”這條線索,探索祥林嫂悲慘命運的軌跡,有了自己的發現,理解作者刻意把幾個關鍵情節都安排在春天發生,意在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2. 教師教學要有個性色彩
我國教育家朱熹曾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這句話充分說明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意義。學生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我們現在的教學常采用教研室集體備課,上課時幾位教師拿著一模一樣的教案走進教室。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案、同樣的進度,若按部就班采用同樣的教學語言,課堂上必然波瀾不驚、死水一潭,學生哪來興趣可言?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個性化教學語言,具有個性化教學思路,不拘泥于教參,不受名家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主題,教師教得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學生自然學得思緒翩翩,不同凡響。
三、重視閱讀教學的主陣地,使課堂上“議論紛紛”
1. 有效地進行合作探究,不能讓小組討論流于形式
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是課堂,師生在課堂上要盡量解決問題?,F代社會愈來愈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往,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已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思考什么問題需要學生合作解決,合作解決這一問題時的小組范圍在幾個人內比較好?在實際教學中,在解決發散性較強的問題時,可以安排五至六個人為一個小組,在解決競賽性的問題時,可以把班級分成兩個大組。這些都必須在設計中預設到,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學生的合作交流。
2. 節省課堂時間,不做沒有價值的提問
回顧我們的閱讀教學,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發出這樣的提問:“這個問題大家懂了沒有?”大部分學生會順口回答:“懂了?!奔词箾]有懂的學生此時也只能保持沉默了。如果我們教師能改變一下提問的方式:“還有誰沒有弄懂請舉手?!被蛘邌枌W生:“老師哪里沒有講明白?”筆者認為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而不是有問題不敢提。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盡量減少無效的提問、沒有價值的提問,從而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合作探究當中,使課堂呈現真正的“議論紛紛”。
四、立足課內、得益課外,使學生課內課外筆聲沙沙
1. 明目標,勤點評,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廣泛涉獵,形成開卷有益、手不釋卷的習慣,把課內學的知識遷移到課外加以運用,把課外學到的知識再帶回課內消化吸收。中學生一般有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加以正確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定會形成并鞏固下來。教師要推薦閱讀篇目、提出要求、指導方法、開展活動、評比效果。筆者曾組織學生開展佳作(上接第44頁)點評,寫出故事梗概、內容提要、人物形象簡析之類的短文進行寫作訓練。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讓學生愿讀書、會讀書、勤讀書、會寫評點、愿寫感悟,課下筆聲沙沙,練筆不止。
2.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葉圣陶先生也說:“教是為了今后不再教”。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引導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使學生能在生活中通過閱讀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才算完成閱讀教學的真正使命。語文,語文,“練語習文”。沒有筆聲沙沙,不能算學好語文。
成功的閱讀教學來自于教師的教育智慧。閱讀教學能否生動有趣有實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運用教學藝術,開啟教學智慧,使語文閱讀教學呈現書聲瑯瑯、思緒翩翩、議論紛紛、筆聲沙沙的美麗景象,讓語文閱讀教學變得魅力無窮!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第三中學校 0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