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萍 吳孟德
[提要] 工業物質文明在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低碳經濟有利于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綠色會計可以使環境與資源被可靠計量,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能力。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會計被逐漸重視,綠色會計作為傳統會計的一個分支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會計;發展建議
本文為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高鐵經濟下銅陵地區旅游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201610383052)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24日
一、引言
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發起了嚴峻的挑戰,并且伴隨著全球人口數量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碳排放等能源使用使酸雨、霧霾、煙霧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問題日益嚴重,這些環境問題在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同時,隨著社會科技文明的發展,人類的精神文明也在進步,由當初的“以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理念向“經濟與環境和諧統一發展”的理念轉變,在這雙重大背景下,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應運而生。英國于2003年2月24日頒布了發展低碳經濟的相關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率先提出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近年來,低碳經濟已然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最佳模式,而綠色會計也是這一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綠色會計如何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二、綠色會計
(一)綠色會計闡述
1、綠色會計的產生。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的部分經濟學家、環境學家、生態學家和社會學家為了解決人類工業文明所帶來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便著手研究經濟與環境如何協調發展。比蒙斯和馬林分別于1971年和1973年在《會計學月刊》上發表了《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污染的會計問題》兩篇文章,綠色會計從此逐漸研究和發展起來。1999年《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的誕生,標志著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開始系統地發展。經財政部批準,我國于2001年6月成立了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將我國綠色會計發展送入新的研究階段。
2、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區別。綠色會計又被稱為環境會計,它是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的產物,在六大基礎會計要素的劃分上與傳統會計保持一致,但因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綠色會計考慮了環境因素,所以在具體科目上有所不同。例如,“環境資產”與“環境負債”等科目。相比于傳統會計的會計基本假設的貨幣計量,由于綠色會計考慮到有些環境因素有時無法用貨幣計量,因此采用多元計量,常結合實物、圖表、指數計量和文字附注加以說明。同時,綠色會計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缺乏規范,存在很多不足,只有少數企業在年報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甚至國內一些大型企業在向社會公布環境信息時,所披露的信息也都很籠統,缺少對綠色會計計量與披露的具體陳述。但綠色會計的優勢在于,其可核算的目標范圍更大、更廣泛,并且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環境和社會效益也被不斷重視。
(二)綠色會計發展的必要性
1、低碳經濟下環境資源現狀的需要。地球的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中國雖然是地廣物博的大國,但人均資源極其匱乏,所以環境資源應該被確切計量并被賦予一定的價值。然而,現實并非如此。在我國,生態環境價值還沒有被廣泛認同且環境資源價值有多重因素交叉,價值計量具有模糊性。長期以來,我國對資源的利用都是高消耗、利用率低且廢棄物排放多,造成了我國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且不斷地威脅著生態和環境系統。這些都與我國對環境污染、對資源耗費不加以會計計量有著密切關系。當今在不斷改善環境和生態資源系統,提倡綠色經濟、環保經濟,低碳經濟下的環境資源被會計計量勢在必行。
2、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國家和企業)。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注重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會計正是計量和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的有效手段。綠色會計可以對環境的開發和維護所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手段,使國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樣,對于企業而言,企業不能像過去一樣只是單純地追求經濟發展,爭創效益,而應追求可持續發展,并承擔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向社會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這時企業必須發展綠色會計,對企業的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進行記錄、計算、反映和控制,加大環保技術投入,實現企業在新經濟下的可持續發展。
3、新經濟形式下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達國家的許多跨國公司將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業向我國轉移,殘忍地對我國進行“環境剝削”。為了應對各國環境保護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種種要求,我國必須高度重視綠色會計的發展和推進,對外資企業在我國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掠奪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和會計計量,保護我國在國際發展中的自身利益,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三、發展建議
(一)日本富士通公司綠色會計成功案例分析。日本富士通公司綠色會計的成功在于:一方面日本政府對綠色會計具有高度的重視和政策支持,在這一有利前提下日本富士通公司率先發展綠色會計,不斷完善綠色會計體系并走在前列;另一方面二戰后日本環境污染嚴重,日本百姓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綠色發展的理念逐漸滲透到各個行業,使綠色會計與市場利益戚戚相關,這一有利的市場背景也促使了它的成功。
(二)我國綠色會計推行發展的建議
1、建立健全相關環保法律法規,完善綠色會計相關準則。我國綠色會計的管理相對落后,綠色會計的工作缺乏獨立性,相關信息的計量與披露也缺少依據。同時,我國的相關會計監督不到位,例如對綠色會計核算成果的審計與監督。為了更好地確認、計量和反映低碳經濟下環境發展的“環境資產”、“環境負債”和“環境利潤”等要素科目,并真實可靠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就必須建立健全相關環保法律法規,完善綠色會計相關準則,促使我國綠色會計健康發展。
2、加強公眾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綜合素質。我國是人口大國,環境資源浪費的數量更是龐大,這除了資源利用率低,還與公眾的環保意識薄弱,綜合素質欠缺有關。所以,我國應大力加強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只有公眾的綜合素質和環保意識提高了,在這個過程中讓公眾逐漸對環境和低碳可持續發展產生敬畏的心,才能治本,但這也是一個長遠的過程,需要堅持。
3、增強綠色會計理念,培養綠色會計人才。財務人員應增強綠色會計理念,最終踐行于實際之中。綠色會計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財務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環境學和生態學知識。然而,目前我國這類綜合會計人員嚴重缺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綠色會計的發展,所以必須注重培養綠色會計人才。
4、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國家的發展必須立足國情,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是綠色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如此。雖然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綠色會計相關信息披露體系走在前列,但由于我國綠色會計的實踐經驗不足,如果僅以獨立報表模式披露并不能明確地反映各項環境會計指標,所以應結合我國國情,建議使用報表加附注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模式,這樣更能滿足決策者的需要。
四、總結
本文通過介紹綠色會計的產生與發展,以及其與傳統會計的差異和低碳經濟下發展綠色會計的趨勢,充分顯示出綠色會計是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之路的必然選擇,在低碳經濟這一有利背景下,綠色會計也會不斷發展。最終,綠色會計會促使我國有限的環境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促進我國生態和環境系統的改善。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綠色會計的同時,應減少自身的不足,在借鑒發達國家成功案例的同時也應立足國情。
展望未來,在低碳經濟下綠色會計會在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修訂和完善中走向規范化和系統化;隨著精神文明的建設,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綜合素質會顯著提高,會計人員也在不斷深入理解綠色會計理念,綠色會計人才逐漸增多;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將逐漸形成和不斷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1]吝麗芳.論綠色會計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1.2.
[2]張麗娟,張紅旗.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及其對策[J].會計師,2008.9.
[3]何敏琪.日本富士通公司環境會計案例分析及啟示[J].財政監督,2009.10.
[4]蘇君.關于綠色會計的思考[J].北京商學院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