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婷
〔關鍵詞〕心理課堂;高峰體驗;喚醒
什么是高峰體驗?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調查一批有相當成就的人士時,發現他們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過的一種特殊經歷,“感受到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顫栗、欣慰、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由此獲得的人性解放和心靈自由照亮了他們的一生。馬斯洛把這種感受稱之為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一種從未體驗過的興奮與歡愉的感覺,那種感覺猶如站在高山之巔,那種愉悅雖然短暫,卻尤其深刻,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心理學家稱之為“高峰體驗”。
如果在學校教育中能給學生創設高峰體驗的機會,那將會怎樣?以前,我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偶然的一堂課似乎給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到高峰體驗的美妙。那是我給孩子們上的一堂以團隊合作為主題的常規心理拓展課。課堂上,我們玩了一個叫做“齊眉棍”的小游戲。游戲的規則是:1. 參與者站成兩列,且兩隊面對面;2. 每個人將雙手平舉,與胸口齊平,每只手只伸出一個食指;3. 在兩列之間放上細直棍,所有參與者用食指在下面托起直棍,然后緩慢下降,下降到膝蓋下即完成任務;4. 其間,所有人的食指不能與直棍脫離,必須時刻緊貼直棍,否則游戲失敗,需要重新開始。
當我宣布游戲開始的時候,每個團隊都躍躍欲試,于是每個組依次進行了活動初體驗,可所有小組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棍子不往下走,偏偏像著了魔力一樣一個勁地往上跑的現象,結果到了眉毛處棍子搖搖欲墜。一輪體驗后,我給大家介紹這個游戲:“看到了,這個游戲的名稱就叫‘齊眉棍,是團隊拓展中常用的一個游戲。一般我們要求把棍子降落到地面。但是因為場地原因,我決定降低難度,只要降低到同學們的膝蓋處即可。現在體驗下來,“齊眉棍”,一根好像不太聽指揮的棍子,一根喜歡往眉毛處跑的棍子,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怎樣才能把它降至我們的膝蓋以下,完成任務?請大家認真思考!”其實,這是在考驗學生的合作、組織、耐心、節奏、包容等。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積極開展討論,群策群力。
第二輪,每個小組有三次機會,我看到小組開始出現有組織的行動,有統一的口令,有相互間的配合,但是團隊的默契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雖然各組都有進步,但是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有溫暖的鼓勵聲、遺憾的惋惜聲、急躁的抱怨聲……一直沒有成功的小組,在我意料之中。后來,成鑫帶隊的rain heart小組取得了成功。當時,成鑫很有力地發出指令:“大家都聽我說,兩頭的人負責主力支撐,中間的人輔助,手指緊貼棍子,感受節奏。我喊1、2、3,我和卞雨彤一起慢慢降1厘米,其他人跟上,輕輕貼著棍子,不能用力。然后停一下,我再喊1、2、3,再繼續,不能急!”
其他成員靜氣凝神,高度投入。全場安靜,只見隨著成鑫“1、2、3”的口號聲,棍子開始有節奏地慢慢降落……中途的時候,好像微微有點起伏,但是小組成員很快穩住,稍作調整,重新開始,棍子終于降落到膝蓋的位置。我正式宣布:“小組挑戰成功!”
但成鑫提出:“老師,我們想繼續挑戰,想把棍子一直降到地面。”我看了看這個小組的全體成員,進行確認:“成鑫提出想繼續挑戰,你們同意嗎?”
“同意!”大家都躍躍欲試。
全班都安靜下來,所有的視線都聚焦在這個團隊身上,這根棍子上。小組更謹慎了,動作也更精細更緩慢,最終,這個團隊在其他團隊都沒有成功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并創造新的記錄。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這節課是兩個課時的安排,這組的成功,也為第二節課上其他組的成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故事沒有結束。當天放學,我在車站等車的時候,一個也在等車的女生主動靠過來,我知道她就是rain heart小組的張靜,她很興奮地和我分享:“老師,我們今天太厲害了!就我們一組完成了任務!我們還把棍子降到了地面!我們這個團隊超棒!”
我也很高興看到學生這樣的狀態:“真的很棒!你們超額完成了任務,你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張靜脫口而出:“因為成鑫!隊長指揮有力!”
我予以認同:“對于一個團隊而言,隊長很重要。但是僅僅有隊長,還不能完成任務。因為你們也做好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所以團隊才能完成任務。你們每一個都很棒!”小姑娘用力地點頭,一臉的燦爛。
后來,我發現這個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愿意和我分享她新看到的詩與美文。我覺得這些變化與她在課堂中獲得的積極體驗、高峰體驗有一定的關系。
高峰體驗就好比一個徒步登山者歷盡千辛萬苦,克服許多的艱難險阻,每一步都掙扎在生死邊緣卻最終登上山頂。開始的時候,你還有很好的現實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還會有歡聲和笑語。慢慢地,軀體的痛苦,情緒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讓你忘卻了行為的意義,甚至懷疑攀登的價值和現實性,你的內心擠滿了渴望與逃避、冒險與膽怯、放棄與堅持的雙向沖突,知覺變得凝重而遲緩,現實感消隱,意識逐步縮窄。再后來,你的思想似乎停滯,感覺麻木,忘了自己是誰,忘了在做什么和為什么要做,只是機械地向上走。你的意識界沉靜而虛無,只有心靈那一絲光亮,仍在堅持和閃耀著。終于,你到達了那高聳卓絕的山頂,按理說,積壓太長的期待會給你帶來爆炸般的狂喜,但這一幕卻沒有發生。你似乎忘卻了自我,忘卻了存在,時間和空間消融在一起,沒有邊界,四周只有一片純凈的虛空,深邃而神秘。你甚至會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這時,一種海潮般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從遙遠的心靈深處釋放、溢出、擴展,伴隨著高峰上的潔凈、安詳,和諧席卷了你,你似乎聽見了心靈的笑聲,品嘗到生命融入永恒與無限的感覺。慢慢地,海潮過去,你的內心仍充滿著充沛的活力和美妙無比的欣喜,靈感激蕩,思想飽滿而充實。在以后很長的日子里,你對自我的態度和對世界的感覺已經完全不同。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回憶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內心依然會蕩漾出堅毅、活力和創造力,它們成為你自由、自信、自強不息的精神源泉,這就是高峰體驗。
學習生活有時是枯燥而富有壓力的,學生可能會在相對持久的學習壓力下產生麻木、倦怠等消極的情緒或心境,進而影響自覺發展。我們知道喚醒自覺——這才是教育的本質。德國的著名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傳授知識的過程是手段,是載體,真正的教育是把人內心深處那種積極的建設力量誘導出來。馬克思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因此說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喚醒。”所以,我們談教育的價值應該是喚醒人性的自覺,而高峰體驗能促進學生自覺成長。未來,創設能給學生高峰體驗的課堂會是我努力探索的一個方向。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南京,210029)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