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鳳俠
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及蘭索拉唑治療的臨床療效考察
修鳳俠
目的 探討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及蘭索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Hp)感染性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74例Hp感染性胃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7例。兩組均口服阿莫西林,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奧美拉唑+呋喃唑酮進行治療,而治療組患者口服蘭索拉唑+克拉霉素進行治療。療程均為14 d。治療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Hp清除情況。結果 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Hp清除率分別為94.59%和97.30%,對照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Hp清除率分別為78.38%和83.78%,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Hp清除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口服阿莫西林的同時,采用克拉霉素聯合蘭索拉唑治療Hp感染性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且Hp清除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克拉霉素;蘭索拉唑;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
Hp感染性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并且近年來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不斷升高[1-3]。Hp已被列為Ⅰ類致癌因子,而且Hp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子,臨床中主要采用根除Hp來治療Hp感染性胃病[4-6]。本研究通過選取本院收治的74例Hp感染性胃病患者,采用分組治療,旨在探討聯用克拉霉素與蘭索拉唑治療Hp感染性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Hp感染性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臨床表現以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主。本組病例中男45例,女29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36.2±9.5)歲;病程2個月~1年,平均病程(53.7±103.9)d。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7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44021518)100 mg+奧美拉唑[阿特維斯(佛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87]20 mg+呋喃唑酮(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937)100 mg進行治療,2次/d;治療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100 mg+蘭索拉唑(湖北潛龍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197)30 mg+克拉霉素(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41)250 mg進行治療,2次/d。兩組療程均為14 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Hp清除情況。根據《中藥新藥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8]進行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的腸胃癥狀明顯好轉,腸道異性增生癥狀消失,Hp被根除;有效:腸道異性增生病灶面積減少,胃鏡檢查患者的腸胃癥狀有所改善,Hp被根除或存留;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Hp清除率比較(n,%)
Hp是一種革蘭陰性菌,致病性較強,是引起消化性潰瘍主要的治病因素。Hp感染性胃病是由于黏膜的防御因子及攻擊因子平衡失調所導致[8-12]。目前,臨床中主要通過緩解癥狀、清除Hp、降低復發率及避免出現并發癥等手段來治療Hp感染性胃病。根除Hp 的常用藥物為質子泵抑制劑(鉍制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呋喃唑酮等[13-15]。由于Hp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較強,單種藥物的療效欠佳,臨床中通常采用“三聯療法”來提高臨床療效。三聯療法是指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加兩種抗菌藥物。克拉霉素屬十四元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抗Hp作用強、耐藥性較低等優點。蘭索拉唑為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可通過作用于胃壁細胞的H+-K+-ATP酶,使胃壁細胞的H+不能轉運到胃中,從而大大減少了胃液中胃酸的量,提高胃液pH值。由于Hp的生存環境pH值發生改變,有利于克拉霉素發揮作用,從而提高了Hp的清除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治療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蘭索拉唑治療的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Hp清除率分別為94.59%和97.30%,采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呋喃唑酮的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Hp清除率分別為78.38%和83.78%,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Hp清除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Hp感染性胃病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并聯用克拉霉素及蘭索拉唑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且Hp清除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1]朱應麗,汪傳一.克拉霉素聯合蘭索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32):166-167.
[2]王國營.黨參山藥湯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隨機平行對照研究.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3):37-39.
[3]段青山.中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療效觀察.中醫臨床研究,2015(8):106-107.
[4]侯玉兵.克拉霉素聯合蘭索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河南醫學研究,2016,25(3):539-540.
[5]鄧俊鵬.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研究.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79-80.
[6]周競.清菌安胃湯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臨床研究.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5):31.
[7]孟娜娜,高宏亮,趙鎖慈,等.克拉霉素聯合蘭索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分析.吉林醫學,2014(20):4455.
[8]韓秀琴.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診斷與聯合治療效果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5):143.
[9]高建.探討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臨床效果.哈爾濱醫藥,2014(6):399-400.
[10]杜三軍,溫杰,沈金庫.微生態制劑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療效果觀察.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6(6):461-463.
[11]袁通春,肖再波.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胃病63例臨床觀察.中醫藥導報,2014(2):41-43.
[12]劉江龍,劉娟萍,郭紅蓮.失笑散合痛瀉要方加味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療效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6):154-155.
[13]曾勛枝.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慢性胃炎36例.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9):54-55.
[14]溫廷秀.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胃病效果探討.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83):122-123.
[15]張麗艷,吳戰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機制及預防治療進展.實用醫藥雜志,2012,29(5):461-4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59
2016-12-29]
110014 沈陽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