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允
【摘要】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及現代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都讓基礎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機遇。本文主要從教學觀念、教育對象和教學三個角度,探討了初中數學開發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為打造全新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開放式 教學模式 主動學習
由于長時間以來在應試教育為指導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嚴重的束縛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隨著科學知識體系、工程技術教育的爆炸式增長以及全球化經濟時代的來臨,這個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新趨勢。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表明,采用開放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使得學生得以自由創新、全面發展,對促進學生創造與創新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并開發開放式初中數學課堂,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實效性。
一、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觀念的開放
傳統教育所要求的灌輸式教育可以認為能夠較好的傳授學科知識,完成教學任務,但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起不到積極的作用。而開放式的數學課堂教育則不會如此,“終身學習”應當作為開放式教育的教師的授業基礎,當作教育的靈魂,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學生自主地、積極地探索未知領域的能力。教師應當注重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能夠被學生掌握,能夠為其今后的學習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這種可持續性的學習方法也必然會使得學生終身受益。
因此,在基礎教育中,教師要明白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比傳授知識更加重要,不但要讓學生明白一個知識點,還要讓學生懂得為什么,不但要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做,還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做。推行實施開放性數學教育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的時候應當立足于教師為輔、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擁有這種模式,才能夠真正地體現出學生就是實行者,而教師是策劃者的角色。教師在進行開發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學過程當中還需要適當地、適時地利用不同媒體,不斷地向學生展示知識之間的內在的聯系,引領學生直擊知識內容的本質,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構建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有效的知識系統以及提升自身的可持續性學習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教育對象的開放
在傳統教育當中,教育的對象是接受者,學生受到的知識幾乎全部來自于教師的課前準備以及課堂上的灌輸,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沒有辦法獨立思考教師傳授的知識,也無權思考自己對于某個知識點的看法。傳統課堂上的結果只有一個,學生必須記住教師所講的知識,從而有助于應付考試,然而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而言,是非常消極的,一個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到問題的本質,最終一定會迅速忘記。
數學本身是一門研究抽象概念的學科,學生們只有真正的理解到學習數學的方法以及數學概念的本質才能夠很好的學習更深的數學內容。教育對象的開放,教師尊重每個學生的思維個性,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的學習,主動構建起頭腦中的知識體系,與自己過往的經驗相互融合,實現知識內容的內化。許多學生認為數學無用而不愿意去學習,這本身的想法就是錯誤的,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知而不是學以致用。也有學生自欺欺人地認為“讀書無用論”,這種反智主義的橫行也說明了大多數人對于學習的看法是錯誤的,學習真正的收獲除了知識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忘記所有知識之后依然會記得的學習的方法、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只有讓學生認識并理解到這一點,才能夠讓他們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
三、構建數學試題要素和解題思路以及方法的開放
教師可以借助一題多解,多種方法的解題思路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以及發散思維。靈活的思維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迅速了解事物本質,并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善于分析的能力更是不會局限于某一個方面、不被思維定勢所影響,能夠迅速地建立起聯想,打開新的思路。
通過一題多變,精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多重思維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極大的幫助,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邏輯、推理等思維活動。解題方法以及思路對于學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讓其理解到問題的本質,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通過開放式試題的滲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整體思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推行實施開放式數學課堂的教學,是對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升華與改善,正所謂“取其精華,舍棄糟粕”,通過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和發展,解決了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不足之處。這不僅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更廣的思維空間和更多的創新情景,還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提出新問題、探究難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自主意識和能力。大力發揮出中學數學當中素質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學習方法、分析問題等方面的綜合培養,為新時代的快速發展所需要的創新人才和綜合人才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保障。
參 考 文 獻
[1] 黃立敏.“開放課堂”:給思維留下一片“綠光森林”——淺談初中數學開放式課堂的營建[J]. 文理導航(中旬). 2014(04)
[2] 陳炤.開放數學課堂 生成更多精彩——淺談初中數學開放課堂的構建策略[J]. 數學教學通訊.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