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毅紅
(承德技師學院科研處,河北 承德 067000)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分析
田毅紅
(承德技師學院科研處,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來隨著工程機械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對職業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教育改革和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業性人才。本文對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培養專業人才的辦法。
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事業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為社會提供需要的專業人才,注重培養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人才。工程機械技術含量高,維修工作比較繁瑣,運用操作也很復雜,由于這些因素,在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上必須要用專業人才,避免工作上出現失誤。職業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技術型人才,有培養優秀人才的責任。在機械人才培養時,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牢固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能力進行實踐,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應用到工程機械當中,滿足工程機械對專業人才的需要。
學生在工程機械的運用和維修專業性不強,缺乏實踐經驗,對工程機械的了解都來源于書本和相關資料,理論知識很豐富,但卻不知道如何具體操作工程機械,在工作上可以說是紙上談兵,不能夠滿足工程機械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人才的培養是新引進來的一個專業,它要求學生的專業性實踐性能力較高,就目前階段來看,在我國發展的還不是十分成熟,家長和學生在報考中考慮就業前景和是否能學到知識,所以在招生時這一專業就是一冷門,學生真正走到工作崗位上適應能力較差,不符合工程機械要求的專業性。
在教學上,學校和老師過于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學生的實踐經驗,學生只知道機械工程的概念,對工作并不知曉,教育教學思想觀念落后,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很片面。畢業后很多學生出現了就業專業不對口,或工程機械工作中能力不強等問題,現有人才和機械工程實際需要人才相差較大,所以要把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作為主要目標,適應國家基礎設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學生提高知識文化水平,能夠熟練的操作工程機械和掌握基本的維修技能。
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工程機械擴大的步伐,我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加強建設質量的提高,加快培養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人才已成為首要任務,我們要加以重視。學生缺乏社會經驗,要通過學校學習到相關知識,再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社會中。
學生本身對工程機械認識不到位,對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學習的熱情度不高,開設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的院校并不是很多,在招生人數上也不多,而高校畢業學生再就業選擇上選擇了其他行業,放棄工程機械運用或維修的工作,存在新生少就業率低的現象。各高校在課程上都按照自己學習的標準進行課程安排,在專業人才培養上造成很大差異,主要課程基本包括:公共課、專業課、就業指導、實踐操作、心理課程等,每個高校注重的課程都不一樣,所以在專業人才培養上造成很大差異,作為一個新興起的專業,在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都非常有限的,教師的專業性能不強,不能夠滿足教學要求,教師在工程機械實踐經驗不足,對學生的教育是很欠缺的,特別是在實踐課程安排上,實訓是非常有限的,對于專業性技能的培訓課程很少,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在工程機械中不能很好的展開工作。
學校專業課時上安排不合理,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水平認識不高,為了完成教學而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礎知識是為了專業技能而服務,學生不需要過多學習基礎知識,只需要做到了解就可以,專業知識在課時上過多設計,是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和專業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知識單一,畢業后如果不在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上工作,在選擇其他的崗位就要重新學習,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多元化需求,要充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考慮,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有用的綜合性人才。
因為工程機械設備的費用較高,學校對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專業投入的經費又有限,不能夠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夠有一臺工程機械設備,實訓條件差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進行操作。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專業能夠使用的教材數量和種類也很少,教學內容不先進,編寫教材的人社會經驗少,這與實際就業崗位存在很大差距,在教材的編寫中要注意從實際出發,真正走到工程機械工作中去,親手操作,對工作人員進行調研,最后再進行教材的編寫。
根據面前就業形勢和需求,學校和老師要認識到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首先要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加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學生對學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專業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愿意把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對老師講解的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學生要在課堂上多發現問題,和同學和老師探討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加強師資力量,增加機械設備的經費。教師教課首先要有教師資格證,也要有相關的企業職業資格證書,教師能夠結合實踐經驗進行教學,學校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組織教師到工程機械企業實習,能夠讓老師在給學生講解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更加標準和專業,學校是育人育才的地方,為了滿足工程機械企業的基業需求,學校和老師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從事工程機械銷售、維修、運用等多個領域,在強化專業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市場需求,對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專業進行不斷的改造和創新,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工程機械工程提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工程機械專業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有熟練的技能,在專業設計上要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加強教材的編排,使學生可以通過教材對工程機械專業幼兒很好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本專業遇到的問題,學校對畢業后就業的學生和企業就業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經過探討和研究,制定出適合學生畢業好就業的教學方案,可以設立聽課和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校領導適當的對教師和學生監督,到工程機械專業課堂上聽課,可以知道該專業真實的發展狀況,通過在校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到崗位上實習,在實習老師的幫助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工程機械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熟悉企業環境,為將來的就業奠定一定的基礎。實行校企合作,以學生就業為教學導向,更新教學觀念,讓工程機械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給學生講課,使學校和企業形成互補,加強校企合作辦學理念,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和畢業實習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為工程機械企業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學校也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培養工程機械運用和維修的專業人才道路上存在的問題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克服和解決,學校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為社會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高技能專業人才。學生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適應當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1]馮笑 .探討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建設 [J].科技視界,2016(18):273-273.
[2]張玉清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6):00304-00304.
[3]張紅祿 .論工程機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 2014(12):35-36.
[4]常俊濤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思考 [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5):271-271.

TU607-4;G712
A
1671-0711(2017)03(下)-0022-02
課題:國家級+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工程機械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標準研究+JXHZW201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