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
什邡第二醫院檢驗科,四川什邡 618400
什邡市門診及住院者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臨床應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楊建
什邡第二醫院檢驗科,四川什邡 618400
目的 調查什邡市門診及住院者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臨床應用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應用效率,為醫生的合理應用提供依據。方法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FPG,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在美國BIO-RAD 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上檢測A1c。對獲得的85 798份Glu及5 555份A1c數據,按性別、時期(月、月份、季節)分組,分別比較FPG≥7 mmol/L、A1c≥6.5%陽性率的差異。計算兩者的復查率、陽性者復查率。 結果 葡萄糖陽性率男性為14.19%、女性為13.29%,男性比女性更高,冬春季比夏秋季高;糖化血紅蛋白陽性率男性為27.69%、女性為30.37%,女性比男性更高,且受月份影響顯著;糖化血紅蛋白陽性率比葡萄糖陽性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復查率、陽性者復查率均偏低。 結論 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臨床應用中主要存在男女復查比例不當、復查率不足、復查間隔時間不科學的現狀;醫生應科學、合理地應用。
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陽性率;復查率
糖尿病是世界第7大疾病,其治療的首要目標是將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是血糖控制的有效監測手段,被列入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1年版)[1],但兩者臨床應用現狀如何卻少有文獻提及。該研究通過對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什邡第二醫院門診及住院進行空腹血糖 (fasting plusma glucose,FPG)及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A1c)檢測的調查、分析,試闡述其影響因素、應用效率等臨床應用現狀,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什邡第二醫院門診及住院進行空腹血糖(FPG)檢測的101 982例患者、進行糖化血紅蛋白(A1c)檢測的5 737例次,剔除當月檢測重復者,共收集85 798份葡萄糖及5 555份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數據的有效資料;其中FPG檢測男性39 342例 (FPG≥7 mmol/L有11 401例),女性46 456例 (FPG≥7 mmol/L有12 178例);A1c檢測男性2 745例(A1c≥6.5%有1 687例),女性2 810例(A1c≥6.5%有1 538例)。
1.2 儀器
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IO-RAD 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
1.3 試劑
葡萄糖檢測用試劑:寧波美康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試劑盒及校準品、英國RANDOX中值及高值多項生化質控品。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用試劑:美國BIO-RAD D1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原裝配套試劑及配套中值、高值質控品。

圖1 2012年1月—2016年9月各月葡萄糖檢測例數

圖2 檢驗期內各月份葡萄糖檢測異常例數

圖3 2012年1月—2016年9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例數
1.4 標本采集及檢測方法
1.4.1 標本采集 葡萄糖檢測樣本用含肝素的真空管,采集受檢者早晨空腹靜脈血2~3 mL,立即充分混勻抗凝。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樣本用含EDTA·K2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檢者早晨空腹靜脈血2 mL,立即充分混勻抗凝。
1.4.2 檢測方法 葡萄糖檢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嚴格按照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SOP操作,確保檢測結果符合技術要求。葡萄糖檢測結果單位報告為mmol/L。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嚴格按照美國BIO-RAD D10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儀SOP操作,確保檢測結果符合技術要求。A1c檢測結果單位報告為美國國家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化計劃 (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的%,即A1c占總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的百分比。
1.5 分組
為探討性別、時期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影響,對組A(葡萄糖檢測總體組)、組B(葡萄糖陽性組(FPG≥7 mmol/L))、組C(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總體組)、組D[(糖化血紅蛋白陽性組(A1c≥6.5%)]、組1(FPG≥7 mmol/L的男性)、組2(FPG≥7 mmol/L的女性)、組3(A1c≥6.5%的男性)、組4(A1c≥6.5%的女性)的人數,按月[如:“201201”表示2012年1月1日—2012年1月31日)、月份(如:“1月份”表示所有檢測年(2012—2016年)1月1日—1月31的和]、季節(如:“春季”表示所有檢測年2月1日—4月30日的和,……“冬季”表示所有檢測年11月1日—第2年1月31日的和),分別計算出組A、B、C、D的性比及組1、2、3、4的陽性率,然后進行差異性比較。計算出組1、2、3、4的復查率、陽性者復查率。

圖4 2012年1月—2016年9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異常例數
1.6 統計方法
使用IBM SPSS 19.0統計學軟件的 Kolmogorov-Smirnov檢驗 (K-S檢驗)進行數據正態分布檢驗,用2013版Excel的CHISQ.TEST函數計算出進行χ2檢驗。因該次研究的所有數據為計數資料且呈正態分布,故采用獨立樣本的參數檢驗-χ2檢驗對分組數據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資料數據的一般統計分析
葡萄糖檢測總體組例數,見圖1。葡萄糖檢測異常組(FPG≥7 mmol/L)例數,見圖2。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總體組例數,見圖3。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異常組 (A1c≥6.5%)例數,見圖4。首先對每個月例數進行如表1所示歸類分組,然后做數據正態性檢驗及一般統計描述,詳見表1。

表1 各分組檢測例數一般統計描述及數據正態性檢驗(n)
表1中各組數據Kolmogorov-Smirnov檢驗(K-S檢驗)漸近顯著性(雙側)(P>0.05),表明上述4個組的總例數、女性數、男性數為正態分布的假設是True,各組數據呈正態分布。為消除不同時期工作量差異造成的例數波動對分析結果的影響,該研究通過對計算出的組A、B、C、D的男/女性比以及組1、2、3、4的陽性率、復查率的分析來代替對各組例數的分析。
2.2 探討性別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影響
2.2.1 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性比的差異 通過計算可得組A男性比例為54.15%、女性比例為45.85%。組B男性比例為51.65%、女性比例為48.35%。組C男性比例為50.59%、女性比例為49.41%。組D男性比例為47.69%、女性比例為52.31%。4組組內按男、女性別進行χ2檢驗,P=1.56E-258、8.30E-13、0.217、2.07E-4,除組C P>0.05外,其余3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葡萄糖檢測無論是總體組(組A)還是陽性組(組B),男女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男性多于女性。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總體組(組C)的男女構成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組(組D)的男女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女性多于男性。
2.2.2 性別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的影響 通過計算可得葡萄糖檢測陽性率男性為14.19%、女性為13.29%,P=5.09E-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比女性更高。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男性為27.69%、女性為30.37%,P=1.84E-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比男性更高。
2.3 探討月、月份、季節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影響
2.3.1 月、月份、季節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性比的差異 將組A、B、C、D人數按月、月份、季節分別計算出相應的男/女性比,對各組各時期性比數據用2013版Excel的CHISQ.TEST分別計算出P值,詳見表2。

表2 各組各時期性比P值
表2中組A、組B P<0.05,即組A、組B按月、月份、季節進行性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葡萄糖檢測總體組及陽性組的性比總體上受月、月份、季節影響顯著。表2中組C、組D P>0.05,則組C、組D按月、月份、季節進行性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總體總體組及陽性組的性比總體上不受月、月份、季節影響。
2.3.2 季節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的影響 醫學檢驗的意義很大程度表現在陽性檢出率上,所以重點對異常組陽性率進行研究分析。計算出組1、2、
3、4每月的陽性率數據,做正態性檢驗及一般統計描述,詳見表3。

表3 按性別分組陽性率的數據正態性檢驗及一般統計描述
表3中各組數據K-S檢驗 (正態分布檢驗),P>0.05,各分組數據呈正態分布。對組1、2、3、4按月、月份、季節的陽性率數據進行χ2檢驗,P值詳見表4。

表4 各組各時期陽性率P值
表4中組1、組2 P<0.05,即組1、組2按月、月份、季節進行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葡萄糖檢測陽性率受月、月份、季節影響顯著。組3、組4 P值除組3按季節的P>0.05外,其余均P<0.05,則組3、組4按月、月份進行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受月、月份影響顯著。按季節分組比較差異是否有總體顯著性并不能說明兩兩比較差異是否有顯著性,為了進一步探討季節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的影響,按農歷的 4季:春(2、3、4月)、夏(5、6、7月)、秋(8、9、10月)、冬(11、12、第2年1月)對組1、2、3、4陽性率數據按春、夏、秋、冬分組然后進行配對χ2檢驗,分別比較兩兩之間差異,結果見表5。

表5 季節對陽性率影響的P值
表5中組1 P值,除春-冬的配對P(雙側)=0.3712>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5對:春-夏、春-秋、夏-秋、夏-冬、秋-冬均P(雙側)<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組2 P值,春-夏、春-秋、春-冬的配對均P(雙側)<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夏-秋、夏-冬、秋-冬的配對P(雙側)>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3 P值,除春-秋、夏-冬的配對P(雙側)<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外;其余的春-夏、春-冬、夏-秋、秋-冬的配對P(雙側)>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4P值,除春-夏的配對P(雙側)= 0.0003<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外;其余的配對P(雙側)>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通過計算可得組1春、夏、秋、冬的陽性率分別是:14.00%±2×1.46%、12.93%±2×1.44%、11.93%±2×1.21%、14.38%±2×1.85%;組2春、夏、秋、冬的陽性率分別是:15.13%±2×1.73%、13.93%±2×2.71%、14.00%±2×2.63%、14.00%±2×1.47%;組3春、夏、秋、冬的陽性率分別是:28.87%±2×8.00%、30.53%±2×3.78%、30.93%±2×6.79%、30.85%±2×2.85%;組4春、夏、秋、冬的陽性率分別是:25.13%±2×7.66%、30.07%±2×5.68%、28.21%±2×3.77%、27.15%±2×6.61%。
男性葡萄糖檢測陽性率冬春季最高,夏、秋季逐漸降低,三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女性葡萄糖檢測陽性率春季最高,夏、秋、冬季三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春季與夏秋冬季兩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男性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春-秋、夏-冬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女性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春季最低,春-夏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4 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的差異
通過計算可得葡萄糖檢測總陽性率為27.48%、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總陽性率58.06%,對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總陽性率數據進行配對χ2檢驗,P(雙側)=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對男性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女性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陽性率數據進行配對 χ2檢驗,P(雙側)=6.644E-164、1.168E-271<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無論是總體還是同性別者,A1c陽性率遠高于FPG陽性率,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醫生有針對性地對FPG陽性者進行A1c檢測。同時,FPG反映受檢者禁食8~12 h的血糖水平,而A1c反映8~12周前血糖的平均水平[2],即使FPG已經正常,但反映較長時期內血糖平均水平的A1c完全有可能仍異常。
2.5 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臨床應用現狀
2.5.1 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復查率 進行空腹血糖檢測的85 798例中有11 637例(男5 661例、女5 976例)當月重復檢測、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5 555例中有180例(男90例、女90例)當月重復檢測,經計算得葡萄糖檢測的當月復查率男性為 6.6%、女性為6.97%;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當月復查率男性為1.62%、女性為1.62%。FPG陽性者中男性復查2 987例、女性3 030例,FPG陽性者當月復查率男性 24.53%、女性26.58%。A1c陽性者各間隔時期復查人數及復查率見表6。

表6 A1c陽性者各間隔時期復查例數及復查率
從表6可以看出A1c陽性者當月復查率竟然比隔3個月、6個月、1年、3年等的復查率高出很多倍。無論是葡萄糖還是糖化血紅蛋白,當月復查率均低于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且陽性者的復查率,最高的也不足30%,這或許意味著臨床對血糖監測不足。
2.5.2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復查現狀 該次研究中FPG≥7 mmol/L的23 579例中檢測了糖化血紅蛋白的有3 654例,葡萄糖檢測陽性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率是15.0%;FPG<7 mmol/L的62 219例中檢測了糖化血紅蛋白的有1 535例,葡萄糖檢測正常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率是2.5%。A1c檢測一方面存在應用不足,需要做的未得到檢查,另一方面,又存在濫用,不該做的卻進行了檢查。西班牙Maria Salinas等[3]對基層醫療機構長達近8年的研究表明,在A1c檢測量猛增的2008、2009年,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A1c檢測率不到90%,另一方面非糖尿病患者的檢測率則高達92%以上。為了避免A1c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的過度使用,確保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合理應用,ADA推薦: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應每半年檢測1次A1c;而對于血糖控制差或治療方案發生顯著改變的糖尿病患者則每季度檢測1次A1c。對于糖尿病篩查者,若結果正常則可每 3年重測1次A1c;在5.7%~6.4%之間者,可縮短檢測間隔。這與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1年版)相同。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認為2015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達 1.09億,與 2015年底我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3.786億總人口數相除可知,目前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為7.9%。若以FPG≥7 mmol/L診斷,2012年1月—2016年 9月期間什邡市門診及住院者糖尿病患病率為27.48%,如此高的原因,可能與所選人群是來醫院“看病”的特殊人群有關。FPG陽性率男性為14.19%、女性為 13.29%,男性比女性高;但當月復查率男性為6.60%、女性為 6.97%;且陽性者當月復查率男性24.53%、女性26.58%,男性均比女性低;FPG當月復查率、陽性者當月復查率與陽性率的比例不匹配。臨床醫生應予以重視,適當提高FPG復查率,特別是男性FPG復查率。FPG陽性率以冬春季節最高,這可能與冬春季天氣寒冷、肉類等高能量食物攝入過多、身體運動減少等多因素共同造成血糖控制較差有關。同時,也提示應加強冬春季門診及住院者的血糖監測與控制。A1c陽性率男性為27.69%、女性為30.37%,女性比男性高;當月復查率男性與女性同為1.62%;陽性者當月復查率男性26.33%、女性20.21%,女性均比男性低;A1c當月復查率、陽性者當月、隔3個月、隔6個月、隔1年復查率與陽性率的比例不匹配。臨床醫生應予以重視,適當提高A1c復查率,特別是女性A1c復查率。FPG陽性率男性比女性高,A1c陽性率女性比男性高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與陽性率相對而言A1c 1年、半年復查率太低,而當月復查率相對過高;復查間隔時間稍短,與許玲利[4]報告主張的A1c檢測間隔時間相似。A1c是葡萄糖與HbA鏈纈氨酸殘基N端共價結合而成[5],可視為120 d“加權”的平均血糖水平,30 d內PG對其最終濃度貢獻約50%,90~120 d PG則僅貢獻約10%[6]。因此縮短A1c復查間隔時間,特別是當月復查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受檢者長期所處的血糖水平。若想評價2~3周內的平均血糖水平,應該進行糖化血清白蛋白 (glycated albumin,GA)檢測[7]。
綜上所述,什邡市門診及住院者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臨床應用中主要存在男女復查比例不當、復查率不足、復查間隔時間不科學的現狀,醫生應根據不同性別人群、不同季節陽性率不同,采取不同的復查方案,科學、合理地應用FPG、A1c檢測來監測血糖水平,做好就診者的血糖控制。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賈偉平,李紅,等.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1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1):13-21.
[2]David B.Sacks.Measurement of Hemoglobin A1c:A new twist on the path to harmony[J].Diabetes Care,2012(35):2674-2678.
[3]Maria Salinas,Maite Lopez-Garrigós,Francisco Pomares,et al.An Evaluation of Hemoglobin A1c Test Ordering Patterns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J].Labmedicine,2012,43(2):1-5.
[4]許玲利.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4):86.
[5]Richard Kahn,Jocelyn Hicks,Larry Deeb,et al.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Worldwid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Hemoglobin A1C Measurement,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and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J]. Diabetes Care,2007,30(9):2399-2400.
[6]Curt L.Rohlfing,Hsiao-Mei Wiedmeyer,Randie R.Little,et al.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Glucose and A1c:Analysis of glucose profiles and A1c i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J].Diabetes Care,2002,25 (2):275-278.
[7]李青,吳松華,屠印芳,等.評價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降糖療效的有效指標—糖化血清白蛋白 [J].上海醫學,2009,32 (12):1083-1085.
Investig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Status of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est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Shifang
YANG Jia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Shifang Second Hospital,Shifang,Sichuan Province,6184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status of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est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Shifang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doctors.MethodsThe FPG was tested by the glucose oxidase method on the Hitachi 7180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and A1c was tested by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n the American BIO-RAD D10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alyzer,and 85 798 pieces of Glu and 5 555 pieces of A1c data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gender,period(month and season)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FPG≥7 mmol/L and A1c≥6.5%,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was calculated.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Glucose in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14.19%vs 13.29%),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fe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30.37%vs 27.69%),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the positiv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ConclusionThe statuses of improper recurrence ratio of female and male,inadequate recurrence rate and unscientific recurrence interval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est,and the doctors should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Fasting blood-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Positive rate;Recurrence rate
R446.1
A
1672-5654(2017)02(b)-0001-05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5.001
2016-11-15)
楊建(1971.1-),男,四川什邡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臨床生物化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