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祖寬 王曉偉 寇志平
河南新鄉市中心醫院 1)介入治療科 2)呼吸科 新鄉 453000
介入栓塞聯合精確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效果觀察
常祖寬1)王曉偉2)寇志平1)
河南新鄉市中心醫院 1)介入治療科 2)呼吸科 新鄉 453000
目的 探討介入栓塞聯合精確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隨機將2013-08—2015-10間收治的8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分為2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經導管動脈介入栓塞治療,觀察組在經導管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精確放療治療,觀察2組近期治療效果、生存質量[以卡氏(Karnofsky)評分評估]及1a隨訪生存率。結果 觀察組近期總有效率、治療后1 a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Karnofsky評分明顯升高,但觀察組的升高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介入栓塞聯合精確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效果、生存質量及生存率。
原發性肝癌;介入栓塞;精確放療
原發性肝癌具有發病隱匿、高惡化及易復發和轉移特點,患者確診時多已處于腫瘤中晚期,多因伴有肝硬化、肝功能下降等而失去最佳手術治療機會[1]。目前臨床對中晚期肝癌患者多采用經導管動脈介入栓塞、放化療等措施,雖獲得一定療效,但仍存在較高的復發率[2]。近年我院對4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應用介入栓塞聯合精確放療治療,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08—2015-10間我院收治的8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納入標準:經病理學、影像學及血液檢查確診; Child-Pugh分級均屬于A、B級;疾病卡氏評分>70分;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遠處轉移及腹腔淋巴結轉移等患者[3]。隨機分為2組,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5.89±3.21)歲。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6.09±3.32)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組均給予經導管動脈介入栓塞治療:X線透視以及Srldinger法輔助下經患者股動脈處插管(事先插入短導絲的導管鞘)。將其插入到腫瘤供血動脈后,行肝動脈造影。待肝動脈造影觀察到肝臟供血動脈以及腫瘤血管的具體走形時,及時將導管送至腫瘤血管內。經導管輸注表柔比星(30 mg/m2)、順鉑(35 mg/m2)、三氧化二砷(8 mg/m2)。介入栓塞治療共4次,每次治療間隔3周。拔出導管后穿刺部位按壓止血,禁止活動12 h且平臥24 h以預防穿刺部位出血。(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精確放療:選用瓦里安直線加速器6MV-X射(American)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計劃系統(American)。使患者在立體定位框架內仰臥,雙手放置在頭部,借助真空模具將患者固定,將激光燈核對后,在患者皮膚上進行標記。通過Senmen螺旋CT對病灶進行掃描定位(掃描范圍包含隔肌頂部直至兩側腎下極)。在三維治療計劃系統中將所得掃描圖像輸入,對圖像進行重新構建以確定最佳治療計劃。治療計劃制定后開始對患者進行放療治療,實施分割照射方法(1.8~2.3 Gy/次,1次/d,5次/周)。
1.3 觀察指標 (1)近期臨床效果:病灶全消失,時間≥4 周為完全緩解(CR)。病灶縮小≥30%,時間≥4 周為部分緩解(PR)。病灶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為無進展(PD)。介入PR及PD之間為穩定(SD)。(CR+PR)/例數×100%記為有效率。對2組治療后3個月臨床療效進行評估。(2)治療前后2組生存質量:以卡氏(Karnofsky)評分評估,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高。2組于治療前、治療后2個月、4個月、6個月進行評估。(3)2組治療后1 a生存率:通過電話或復診形式進行隨訪,對2組生存率進行比較。

2.1 2組近期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近期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近期臨床效果比較[n(%)]
2.2 治療前后2組生存質量比較 治療前2組Karnofsky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Karnofsky評分均明顯升高,但觀察組的升高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2組Karnofsky評分比較
2.3 2組治療后1 a生存率比較 治療后1 a 內2組患者通過電話或復診形式隨訪,均得到有效隨訪,隨訪發現研究組治療后1 a內有5例死亡,對照組有10例死亡,治療后1 a研究組生存率(87.50%)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8,P<0.05)。
原發性肝癌是一種對放射極為敏感的腫瘤[4],但肝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對放射藥物的耐受量較低,因而長期放療可損及肝功能并誘發肝纖維化。
傳統放療方案對腫瘤周圍組織及其他組織器官無法進行有效保護,導致患者放療耐受量降低,腫瘤病變區藥物劑量無法達到有效劑量,影響治療效果。精確放療是將放療醫學、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物理學等技術結合應用于癌瘤的治療方案中,可均勻使腫瘤區受照,且瘤區受照量最大,并可確保腫瘤鄰近正常組織器官受照量最小,以獲取更為準確的病變區定位照射放療[5]。采用精確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時可使肝瘤區放療藥物劑量最大而且分布均勻,并確保腫瘤鄰近正常組織等處的放療藥物劑量最低。聯合介入栓塞治療時可達到取長補短效果,并發揮協同作用。本組結果顯示,觀察組近期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4、6個月Karnofsky評分較對照組升高明顯,且1 a生存率高于對照組。表明介入栓塞療法聯合精確放療可提高原發性肝癌患者臨床療效、生存質量及生存率,與文獻[3]報道的結果一致,臨床效果肯定。
[1] 劉合代,丁罡,張明,等.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9):1 258-1 261.
[2] 田慧,和振坤,徐慶杰,等.TACE聯合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4 987-4 989.
[3] 趙建國.介入栓塞聯合精確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價[J]. 肝臟, 2015, 20(12):991-993.
[4] 李艾寧,冀宏.TACE聯合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1):6 144-6 146.
[5] 孫一,董勇,肖鵬,等.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序貫精確放療的療效評價[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13):1 088-1 090.
(收稿 2016-11-04)
R735.7
B
1077-8991(2017)02-0021-02